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汉语公示语的翻译可以将汉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英译和模因相结合,以模因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在模因论与汉语公示语英译教学中,应重视模因理论的传授,透彻理解模因传播周期;遵循翻译技能的发展规律,培养翻译能力;强化翻译策略传授,提高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57):39-40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复制、模仿、继承等方式加以传播,也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载体。将模因与翻译结合不仅能够从新的视角探究翻译模因的演变和更迭,而且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语篇模因与文化模因两个角度,剖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汉译本中模因的传播特点以及对源语文本、目的语文本和文化的影响,对翻译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模因是广告语言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翻译模因论,广告的英汉翻译是一个对源语模因理解、吸收、解码、重新编码和传播的过程。具体而言,有两种广告英汉翻译策略:隐性复制翻译和显性近似翻译。  相似文献   

4.
异化翻译保留原文语言及文化的特色,把一种文化中的模因复制到另一种文化当中,满足目的语读者对译文陌生感的需求。归化翻译保留了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核心模因,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文化体本身常常也有吸收异族模因的要求,对本族文化的模因来说,这些引进的异族模因构成了文化生命体进化所需的突变,使本族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丰富了本国的文化模因。  相似文献   

5.
陈顺意 《考试周刊》2008,(8):153-15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广告翻译中的仿译也属于一种模因现象.本文拟从模因论入手探讨广告翻译中的仿译,指出把模因论运用于汉英广告的翻译易于引起目标语受众的共鸣,从而推动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6.
翻译模因论从文化传播角度将翻译活动视为语言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规范模因则从"期待"和"专业"两方面向译文和译者提出具体要求,对公示语汉英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复制目的语模因,凸显核心目的语模因,重塑源语模因以及增强译者职业道德素养等策略来提升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为商业广告的翻译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模因论指导下,对商业广告的翻译既可以直接套用基因型广告模因,还可以借助表现型广告模因推陈出新。这样既可以弥补翻译过程中源语在意义和风格等方面的损失,还能够准确地向译入语消费者传递广告信息,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64-68
模因论为语言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习式讲话"英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在模因论视域下,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意识形态层面对"习式讲话"的官方权威英文翻译加以分析,研究发现权威译文因遵循了模因传播的规律,最大程度保留源语模因的本色,以高保真度传递并广泛传播,使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成为强势模因,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通过探讨,以期为涉及"习式讲话"内容的翻译及其他翻译活动提供借鉴与指导:以官方权威翻译模因为参照,不断充实语言模因储备,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模因理论为指导,通过跨文化语言转化中归化与异化的分析,指出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解构源语模因,还要重构目的语模因,并对比各自语言文化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翻译手法,来达到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是包含很多因素的复杂过程,目前学界对语言迁移中的一系列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从模因论角度研究母语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为语言迁移研究打开一个新的思路。学习者已有的母语模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二语模因是接纳还是排斥对语言迁移的产生至关重要。只有当母语与目标语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母语模因才会影响二语学习,母语迁移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新的模因与接收者已掌握的知识才会在兼容过程中被接受并保留,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外延和内涵并不能完全对等,中西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能存活下来,新模因通过宿主与旧模因结合而成的复合模因体或模因变异体并不能被二语本族语者所理解,语言学习过程出现僵化现象,这时就产生了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1.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依靠语言来复制、传播,何自然称之为"语言模因"。本文针对语用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从语用角度看语言的模因现象,激发英语语用学习的动机,并全方位、多角度提出了学习语用语言模因现象的方法和具体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在模因论视域下的特殊语用现象.通过引入乖讹理论发现,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生成实际是在语言模因发挥作用下的一个乖讹-消解的过程,即:发现不和谐及不断消解不和谐的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模因视角下言语幽默制笑策略,藉此期望能为言语幽默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模因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语言模因主要通过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和文化的交流这三种主要途径进行复制和传播。具体探讨在语言模因的生成、复制、传播的过程中,语境所发挥的重要干预作用,指出在模因的生成阶段,语境干涉多表现为制约作用,而在模因的接受过程中语境干涉则更多表现为对语用推理活动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为揭示语言传承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当前对于语言模因变异动因的研究众说纷纭,但是学界普遍认为模因宿主的选择行为对语言模因变异的影响最大.经济学对选择的研究是深入全面的,通过对语言模因变异经济学分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把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对语言模因变异的分析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公示语的语言及社会语用特征的前提下,以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为基础,探讨汉语公示语模因在翻译中的传播路径构建以及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模因与交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任何想法、说法或做法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模因以框架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它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激活。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也寓于模因之中。语言模因可以有活模因和死模因之分,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有可能随时随地构建语言模因并传递语言模因所蕴涵的意义,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大脑具有模仿性。本文最后指出,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能否获得成功,不仅要看听话人是否准确解读了说话人隐藏在逻辑形式背后的语用意图,更要看听话人的反应或行动是否符合说话人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送礼"广告呈泛滥之势。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送礼"广告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阐释社会文化与"送礼"广告模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送礼"广告模因反映了社会文化,并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传递,语言文化的传递存在着历时和共时层面,翻译作为共时的语言文化传递活动也必然存在着模因的传递机制。从模因理论来阐释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模因的传递过程,发现原文中的文化和语言单元以模因方式存在;模因在译者的理解过程中把译者作为宿主进入译者的指示体系;译者将内化了的模因在表达过程依附在译文中;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过程中也潜意识被模因感染并在目标语言体系中横向感染其他语言使用者;在目标语中形成的新模因可以反向感染译者进而在原语中传播。  相似文献   

19.
英文普通人名汉译的混乱状况存在已久,一直得不到改善。本文从对Levinson和Levenson这两个英文人名多种汉译的定量分析入手,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可以通过打造在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强势模因的方式实现人名汉译的统一化。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用学原理出发,探讨语言模因的传播运行机制,尝试性提出模因传播是宿主对已模仿的关联性语言模因信息的加工过程,即认知识解、重新审视和文化混搭,在人脑的主观选择复制作用下,在社会文化相互竞争中那些具有适应性的模因逐渐被接受认可得以繁衍传播;而那些不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模因不断地被淘汰直至消亡。总之,弱势模因的强化和强势模因的弱化是语言模因进化中的变异现象,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