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是一种“倾吐”的需要:记录生活的真实状态,书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表达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那让我们痛苦的期待,那等待中的迷惘,那迷乱后的澄澈,那豁然开朗后的欢乐,让作文的方舟在生命的激流中风正帆满。曾几何时,我们的作文里充斥着假话、套话:登山劳累时有革命战士为我们加油,学习懈怠时有张海迪、保尔等为我们鼓劲儿。怎样让作文的方舟扬帆远航?先让我们恢复感觉系统,去感知生活中的物、人、事,让作文的方舟满载“真品”待航。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我们五官的感觉被弄得迟钝了,我们在晴天白日里凝目而视,可是我们视而…  相似文献   

2.
童年资讯     
《小学生》2014,(11):42-43
我们这个“微”世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微”字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微博、微信、微单、微拍、微生活、微新闻……为什么这个“微”字会流行起来呢?因为“微”代表了小、可爱、精致的含义,在任何词汇前面加上它,就会有一种可爱而精致的感觉。所以,在这个“微”字当道的时代,大家大可以将自己的日记本命名为微日记,把自己的作文命名为微作文……“微”字当道,让我们都时尚地“微”起来吧!  相似文献   

3.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4.
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教师苦于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难于应付这项“苦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随意出个题目让学生做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作文的评价更是满足于自己的评头论足,无视学生对作文评判的权利。批改中模棱两可的评语“语言较好”、“中心不很突出”、“结构比较完整”比比皆是,而学生对评语视而不见。我们知道,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作文教学就应该教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冥思苦想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框架,编排一个想象中的故事,应付了事。要让学生懂得当我…  相似文献   

5.
诠释:“语用型”作文训练,是借助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来设计写作练习,训练写作技能的作文教学法。它走出了作文教学传统的纯技能训练的老路。让学生的作文训练一开始就带着生活的某种需要,为服务生活而写作。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要义:先生活,后作文。创意说明:过去作文教学普遍采用命题式作文训练。题目由教师圈定,写作由教师指导,学生只能被动适应。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素材和生活体验,只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写作对他们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语用型”作文训练则不然,它完全改变了命题作文的思路,实行先生活,后作文。而且努力增…  相似文献   

6.
浅谈作文指导课中的“说”与“写”王玉铃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时有这样一段话:“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本质特征.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中,我们应该辩证地处理好“说”与“写”的...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根据这一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在这舞台上,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一、搭建生活的舞台,让学生感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见,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应扎根在生活中。所以,我们应该把学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写作文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的问题,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教者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办法,以解决小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一上作文课就头痛的问题。一、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生活,学习表达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地写,变为主动地写,是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关键之一。1围绕生活,选材…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0.
初读此文有一种明显的感觉:下水作文。倡导教师写下水作文的不在少数,然而真正能用于此而又颇有“范例价值”的作文“却并不多见”。在此,我们特推荐吴履忠老师的《苦学之风宜长》一文,您可尽情让您的学生对此评头论足,说长道短;也可尽情让您的才智得以发挥。对吴老师来说,是一种“抛砖引玉”之功;对我们来说,则期盼着“后来者居上”。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习作作为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途径,展现的应该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一面。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视写作为苦事,作文内容则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充斥。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凸现自我。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拓展思路,让他们乐于写作呢?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12.
作文,就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思想,是作文的灵魂,它让文字变得深刻而美丽。我们的生活中有丰富的作文素材,但这些素材却很少为我们所关注。很多同学提起笔来往往觉得没什么可写,那是因为我们缺少对生活的思考,缺少属于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感到作文课的遗憾就在于我们教给学生过多的作文套路,而忘了让学生走进生活,去积极感受。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讲开头用什么方法,人物描写等等的写作知识;阅读要求学生摘录优美词句,积累语言: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甚至细致到不放过一个标点。唯独忘了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为生活而作文”,而不是为作文而作文。因此.我认为小学生写作文。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安排一些“生活作文”,让写作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重点探索了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减缓坡度,让学生轻轻松松上台阶以前批改作文时,我总感觉学生写的大作文不如小作文好,而小作文又不如日记好。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的呢?仔细想想,可能是那一条条写作要求让我们的学生觉得“高处不胜寒”。这条要求,那个注意点,让学生感到作文是多么的难写啊!许多学生都忘而却步,不战而败了。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绿色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这里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情趣开放,让学生焕发习作的欲望。“绿色作…  相似文献   

16.
指导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真正做到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和我手写我口”,使写出来的文章文通字顺,抒发真情实感,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老师去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着重谈谈对小学生习作的指导。一、注重习作素材的加工1.把生活引进作文。把生活引进作文,使学生感觉是在为“实践”而练,而不是为练而练。每次作文都尽可能与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真实的人、事、物、感结合起来,并尽可能通过作文来真正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  相似文献   

17.
胡春梅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11):176-177,184
命题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可能是芥豆之微,但是如何让命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导引功能?却值得研究。命题应分别从“积累”、“生活”、“阅读”、“作文”等方面走出误区,具体是走出“为积累而积累”“为生活而生活”“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的误区,只有开创新意,才能让评价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起笔来往往无话可说,或心中有话却表达不出来,即使写出来的,也只是一些干巴生硬的作文,怎样才能打通作文教学的“蜀道”,让学生在写作中时有“灵感”产生呢?以下,我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哲理诗,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同时也为我们的作文语言训练展示了一个思路,一个让我们的语言靓丽起来的思路,那就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语言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高考、中考的作文,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全新的作文试题,较之以前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更容易拿高分。因为它放宽要求,真正让学生立足素质、发挥特长,进行创新。那话题作文要创新该从哪几方面切入?一、从命题方面入手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命题要新奇、形象,力求给人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感觉。比如写“阳光”这个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雨后的阳光》、阳光下成长的我》,而有的同学却定为《阳光下的斑点》、《十六岁的阳光》、《心中的那片阳光》、《夕阳下的背影》,很显然前两个题目很一般化,不能使人产生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