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怡  李梁 《大观周刊》2012,(27):157-15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呈现一种日新月异的态势,特别是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信息在全球范围的传递成为一种相当容易的事情。但是同时也对我们的受众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针对我国的文化价值输出,这就更需要我们的受众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来鉴别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  相似文献   

2.
方正数字报刊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数字技术、互联网、多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移动终端、IPTV等新媒体的发展极为迅速。新媒体的崛起正在深刻影响着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从而蚕食、分流着传统媒体的读者和广告资源。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对传统的传播方式也将产生革命性的颠覆和转变,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快,报网合作,在媒介融合中实现创新已成为传媒产业的热门话题。新媒体的崛起将对未来的传媒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对传统报业构成极大的挑战,也对传统报业进行内容产业的战略转型带来历史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郑勇华 《新闻界》2012,(6):69-72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媒介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信息组织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受众成为信息网络化传播过程中的枢纽,承担着信息接收与传递的中介强梁作用.这些新特征对媒介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求改变传统的赢利模式、经营方式与受众服务体系,从而适应新媒体对媒介经营管理变革的要求.要从单一的以广告为主的赢利模式向广告传播、增值服务、产品提供相组合的多元化赢利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闫琼 《大观周刊》2012,(47):241-241
新媒体的产生,加速了广告模式的发展及创新,广告和广告也的发展也逐渐面临着信息化、网络化等技术问题。当前,以互动广告为主的广告形式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互动作为广告与受众双方之间的参与、体验过程,受众广告中感受到乐趣和新鲜感。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互动广告正迎合了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逐渐从单一专项多向,成为了一个动感十足的展示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广告也被归纳为以媒介和性质的两种分类。 笔者通过研究后的分类希望给广大广告主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电视节目受众需求新特点张宏伟在《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电视节目创新体系》一文中指出,随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拓展、参与式文化的形成、媒介消费形式的多样化等媒介环境的发展,受众也开始觉醒,媒介消费的理性、经济性和目标性愈见增强,受众的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个性化趋势。许多受众在电视消费中展现了很强的个性化偏好,比如喜欢时尚娱乐、体育节目或是地理  相似文献   

6.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2):81-8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以强调和维护受众的表达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为主旨的受众参与理论,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日益深入,而且在传播实务中也逐渐得到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纷纷崛起,电子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受众参与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对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大众媒介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杨英新 《青年记者》2012,(24):37-38
从受众的视角来看,自然状态下的广告信息并非孤立出现,而是嵌入在各种媒介内容之中。比如,广告可能在一档娱乐节目后播放,也可能在一部电视剧中间插播,还可能与一篇财经文章在同一版面内呈现,这些广告信息所存在的媒介内容环境就是媒介语境。具体来讲,所谓媒介语境,指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新闻媒体的广告收入、受众分流、吸引力等造成了较大冲击。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广播新闻媒体普遍增强了媒介融合,扩大了新媒体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本文概述了新媒体的特点,剖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在广播新闻中应用新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采制理念、传播渠道优势、受众数据三个层面,提出了几点较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任淼 《新闻前哨》2020,(3):64-65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新媒体用户数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受众媒介素养问题日以凸显。本文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简要分析了我国新媒体受众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对如何提升受众媒介素养,营造更加健康的新媒体传播环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但对于受众来说,技术是其次的,他们最关心通过这个新媒体是否能看到更新更好的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自身的受众特点。与传统电视受众相比较,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成为广告传播的重要手段,也使传统的传播媒介与现代的传播媒介逐渐融合。同时广告受众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向主动选择广告信息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更加科学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广告传播策略,将对广告传播的效果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AISAS理论,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对广告传播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媒介素养就是每位公民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分析及制作能力,其中的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同时也包括广告。目前,受众的广告素养这一课题进行专门的细化研究还比较少。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媒介素养理论,对我国受众广告素养的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受众广告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我国受众广告素养培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陈戈 《新闻知识》2012,(12):33-35
根据媒介营销的三次售卖理论,广播要想抓住受众、广告主,就需要在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和自身的品牌推广方面做出努力,而媒介融合为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首先论述了广播产业媒介融合的必要性,接着从广播节目的创新、广播广告市场的开发和广播媒体自身的推广方面出发,运用实例阐述了广播应该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与融合,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广播媒介营销。  相似文献   

14.
成瑞平  陈岩 《声屏世界》2005,(11):41-42
媒介广告市场到目前为止仍旧是我国传媒业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媒体经营者认识到了受众资源的占有程度,不仅影响着煤体的广告收入,甚至直接影响着媒体产品的生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在媒介广告市场和受众资源这两个不仅关乎媒体优和劣,更关乎其生或死的传媒产业的结构性单元上。  相似文献   

15.
媒体市场营销的目的应是发挥其最大能力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各种新媒体不断兴起,市场营销手段大大丰富的背景下,各种传统媒介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为自己寻求突破点已是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福州晚报》内容、广告、发行等三方面分析传统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求探讨传统媒体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媒介具有教育、培养受众的功能。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受众本身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探讨了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受众思想教育媒介路径的多元化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教育的建构,以促进受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来光 《今传媒》2022,(7):146-150
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对受众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是各种媒介应用的主力军,面对不断更新的媒介环境,大学生群体亟需强有力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媒介素养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革以及受众的需求,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受到较大冲击,发行量、广告收入等都开始落后于各种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使得媒介融合的趋势逐步形成并且不可逆转,因而媒介融合也成将为传统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报业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同时也会遇到较好的发展机遇。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报业的困境与挑战当前,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环  相似文献   

19.
刘丹  杨晓莉 《新闻世界》2014,(6):112-113
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它具有网络性、交互性、系统性的媒介特征,在未来,物联网将会使传统媒体向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商转型,并对新媒体的广告和内容的投放提出更精准化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2):62-68
文学改编不仅是艺术创作,在文化工业体系中,它还是文化商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文学改编通过多种媒介类型传递内容,并使文学价值增殖。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文学改编的生产过程、产品及受众特征,揭示文学改编的工业化生产属性;本文还将文学改编置于文化产业语境中,分析改编产业中文学内容的媒介循环模式和文学经济的延伸与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