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智勤 《未来与发展》2010,31(2):63-66,74
本文从品牌内涵深度与品牌对象广度的新视角,提出现代品牌管理已经呈现出纵深与扩展的立体化发展趋势。文章认为,现代企业的品牌管理要及时跟上这种立体化趋势.把品牌管理深入到品牌内涵要素,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与感知价值,提高产品的价值含量与品牌利益,提高企业自身履行品牌承诺的综合能力;企业还要关注内、外环境中的多种相关因素,把品牌管理扩展到企业的社区品牌、顾客品牌、雇主品牌与雇员品牌等其他品牌分支,形成企业品牌的立体化管理架构,并根据企业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合理配置品牌管理资源,有效提高公司品牌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2.
品牌培育的四个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品牌建设工作中存在“重评价,轻培育”的不良倾向,提出了品牌培育工作的四个对接,即品牌架构要实现业务组合发展与细分市场的对接,品牌定位要实现产品功能组合与主流消费人群需求的对接,品牌传播要实现整合营销传播与消费体验的对接,品牌管理要实现科学流程规范与终端管理的对接。  相似文献   

3.
品牌营销作为近年来流行的一种营销手段,对饭店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这方面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旅游饭店品牌营销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品伤害危机管理对品牌声誉与品牌忠诚关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峰  邹鹏  陈涛 《中国软科学》2008,(1):108-115,134
准确评估产品伤害危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造成的影响是企业正确管理危机的前提。现有研究多数是把消费者作为无差别的整体来研究,本研究根据品牌和客户购买决策的差异把客户分类,把消费者购买的决策过程和购买后行为提炼为品牌声誉和品牌忠诚,比较危机管理过程中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评估和剖析危机管理对消费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营销理论把营销的重点放在产品层次上,品牌的塑造与管理以产品为核心,这种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这一现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品牌生存环境、品牌竞争及品牌相关利益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品牌塑造与管理模式、方法都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提出只有及时调整品牌战略、更新品牌观念,才能永葆企业的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6.
强大的品牌与卓越的创新日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品牌与创新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但学术界尚未系统揭示双方互动的深层次影响机理。综合了品牌管理与创新管理两个领域的文献,提出一个品牌与创新的双向互动的整合性研究框架,以厘清品牌与创新的关系逻辑。首先基于品牌双元本性论阐释了面向长期品牌管理的双元战略,进而引出品牌与创新的双向互动的研究问题,接着从品牌对创新过程的主导作用、创新活动对品牌的影响以及品牌与创新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这3个方面凝练了品牌与创新双向互动的闭环运行机制,最后提出若干研究展望。研究结论对推动互动视角下品牌管理与创新管理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也为企业如何实现品牌与创新的互动提供了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零售商品牌资产是跨越零售管理和品牌管理两大营销研究领域的新兴研究主题,它对零售商强化品牌管理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与产品品牌资产的研究进展相比,零售商品牌资产及其管理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零售商品牌资产的内涵、特征、测量、驱动要素及其作用机理上。本文对零售商品牌资产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前沿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回顾.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框架性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唐小飞  成立  王春国  鲁平俊 《科研管理》2015,36(11):176-183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关系营销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品牌关系营销作为中国商业市场的基础变量的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因此,通过品牌关系驱动顾客忠诚和品牌资产成为客户关系管理和品牌资产管理的基本逻辑与理性认知。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品牌关系驱动能否成功应对技术创新驱动对品牌关系情感与顾客购买意愿的冲击?品牌资产的基本理论模型是否还能有效地指导新兴市场的商业实践,抑或需要重构?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手机品牌消费者为样本,研究发现:表性特征层面,消费者逻辑仍遵循"品牌原型—品牌关系情感—购买意愿"的发展路径。本质特征层面,消费者逻辑受到外力的驱动发生改变,且与品牌关系驱动相比,技术创新驱动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关系营销理论模型,对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的营销战略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品牌活化是品牌长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品牌如果管理不善,就可能会走向衰亡。保持品牌年轻化的主要方法是不断进行品牌活化。从品牌活化的原因、条件、决策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学术界在品牌活化领域的研究作了较系统的回顾,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品牌创新提升企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关注度,成为强势品牌的关键是品牌创新。精心呵护品牌、进行有效的品牌创新,将使品牌资产成为比有形资产更长久的企业资产,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品牌创新策略可选择品牌定位策略、品牌识别策略、品牌架构策略、品牌聚焦策略、整合品牌传播策略、品牌传播管理策略和品牌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品牌危机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讨论的话题,而其中较为关键的是有关品牌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问题,关于这方面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尝试对品牌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提出了若干建议,希冀能为企业相关实战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罗鹏  刘莉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7):106-108
在线品牌,目前国外此类研究方兴未艾,而国内相关研究尚属空白,为了填补国内在线品牌文献回顾的空白,主要探讨了国外在线品牌的研究现状。基于传统离线品牌管理的结构,用文献归纳出在线品牌的特征以及在线品牌独特的沟通机制,提出了在线品牌的战略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3.
饭店品牌就是饭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是由饭店人自己在品牌意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创饭店品牌的过程是饭店实践自己确立的企业形象.竞争优势,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饭店品牌意识的实践与同行竞争的过程。要创饭店品牌就应着力造就满意客人,就应应着力提升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浅议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当今我国企业品牌发展历程及在国际市场上所处位置,以及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阐述了品牌经营是一个漫长的成长历程,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强调企业品牌的经营与管理要“以人为本”,给出了企业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产业品牌化与品牌产业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一大特征。品牌日益成为企业高层不可忽视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工作,因此,必然会催生一系列品牌管理工具、品牌分析工具、品牌评价工具的出现,品牌分析与评价也将成为一项职业。本文提出了创新的"品牌资产质量分析模型",将为品牌分析师提供一个有效工具,帮助品牌分析师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品牌诊断、品牌咨询、品牌评价等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数字时代图书馆面临的竞争环境基础上,阐述了图书馆品牌及馆员作为图书馆品牌的意义,重点论述了图书馆品牌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了经济时代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的营销中的应用。由于数字图书馆所具有的公共属性,经济时代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并从品牌意识、品牌服务、品牌形象、品牌文化、品牌资源、品牌管理、品牌延伸等七个方面对品牌图书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6,(12):206-207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是企业的核心.品牌的管理对于企业更加的重要,市场的竞争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本文主要从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来说明品牌管理的重要性,并从品牌的建立、成长、忠诚、退化,来分析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应采用的策略以及如何来管理和维护品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品牌忠诚进行衡量的品牌资产模型仍局限于传统的基于顾客视角、产品市场产出和金融市场产出三种基本的评估模式,上述三种模式均存在着固有的局限。因此,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品牌关系驱动力的品牌资产评价模式,并以概念模型全面的演绎了品牌资产的形成结构。本文采用实验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品牌原型(组合)正向影响品牌资产(组合)与品牌关系情感(组合);品牌关系驱动力既正向调节品牌原型和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也正向调节品牌原型和品牌关系情感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增强了对不确定情境下的品牌资产做出全面评价的能力,提高了品牌资产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1026亿斤,成为中国继河南省之后的第二个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省份,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与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密不可分。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困难和问题,笔者由此提出了通过采取加强宣传,引导农产品企业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机制,加强品牌服务与管理等手段,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