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三农”为宗旨。锐意进取,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目标定向、办学规模、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办学形式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而且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摘     
《职业技术教育》2003,(33):11-11
职业教育要为推进农村“三化”服务《职教通讯》2003年第11期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三化”的推进首先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就是农工商经营一体化,它所要求的人才不仅要懂得农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懂得企业管理知识,还要懂得贸易、营销知识。农村工业化则要求生产经营者要懂得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工艺流程,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农村城镇化是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它一方面要求农民提高素质,拥有多种技能,实现职业多元化,另一方面要求有…  相似文献   

3.
一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1]。城镇化不仅构筑了农村工业化的基石,而且铺就了农村现代化的道路。农村基础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所有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中,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广大农民及其子女的命运,也决定了农村经济、社会乃至整个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认为我国当…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镇化不仅构筑了农村工业化的基石,而且铺就了农村现代化的道路。农村基础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所有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中,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广大农民及其子女的命运,也决定了农村经济、社会乃至整个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认为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镇化不仅构筑了农村工业化的基石,而且铺就了农村现代化的道路。农村基础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所有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中。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城镇化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城镇化,即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与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二是人口的城镇化,即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三是地域的城镇化,即城镇建成区扩大,新的城镇景观接连涌现;四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即城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向乡村地区渗透与扩散;五是经济活动的城镇化,即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更健康、更高效地在城乡之间流动与重组。从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城镇化问题与环境问题结合考虑,着眼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今后“人口转移型城镇化”主要不应是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而是主要向城镇和小城市迁移发展。提出“结构转换型城镇化”,主要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催生农村城镇化的动力,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过程,促进边远山区自然村农户向行政村转移;促进生态型新农村的建设;促进集镇、村镇向建制镇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严蓉  张娜 《成人教育》2016,(5):27-3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过程.传统农业、农民在我国农村中仍占很大比重,这既不符合城镇化要求,也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工、兼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及其教育培训是城镇化的基本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如果现行法律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一、城镇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一“)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转型时期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多问题汇聚的焦点,当前我国“三农”问题集中反映为:人均资源过少,农业生产率不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富余劳动力转移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等。庞大的人口滞留农村,对有限的土地和淡水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过垦过牧,导致资源环境恶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一直关注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基本思想为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依靠制度和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三农”问题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要综合经营;农业发展靠科学,农民素质需提高;通过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解决农业劳动力富余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城镇化进程贯穿于11世纪至21世纪的欧洲,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中世纪中晚期是农村城镇化的准备阶段;近代早期原工业化促使农村城镇化启动;工业化时代农村城镇化达到高潮;后工业时期农村城镇化仍然多样态推进,乡村生活方式最终与城市无异。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所体现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自然发展与强力推进、城镇布局和发展的均衡、重视农业的同时培育乡村新经济等特点,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逐步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和社会化生产转化,这是我国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为此,必须建立一种适应商品生产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五十年代末,我国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公社,搞“一大二公”、统一经营、统一分配,想依靠这种经济形式来发展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它不适应我国农村实际和商品生产的要求,造成农村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半自给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站在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该做到:对于农民,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业, 加强基础地位,用工业的办法解决农业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走工业化、集约化和多样化的道路;对于农村,配套和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生活设施,走城市化、城镇化和大农庄的集中化的道路,并加快工业化。同时,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定位于全球化之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5.
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央提出的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农村教育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决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教…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站在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该做到:对于农民,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农业,加强基础地位,用工业的办法解决农业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走工业化、集约化和多样化的道路;对于农村,配套和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生活设施,走城市化、城镇化和大农庄的集中化的道路,并加快工业化。同时,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定位于全球化之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发展城镇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城镇化,从而加快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教育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健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农村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普九”的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普九”的“主战场”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初中。因此,认真研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城镇化和其他“三化”共同构成了“一体两翼”、“一化”托“三化”的逻辑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表现均为负效应,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因此,河南省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以工业化为主导,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