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最近几十年英文论著中关于中国民国时期报纸研究的情况,梳理了近期包括文学研究者、历史学家在内的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个领域的现有研究主题,如民国报纸与民主主义、上海的民国报纸、民国报纸与中国新闻业的职业化、跨国视角下的民国报纸等。论文还提出了未来研究民国时期报纸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晨 《传媒观察》2004,(7):17-19
当人们都将目光投向日益火爆的中文报市场的时候,中国的英文报纸却被忽略在一旁。表面上看来,国内英文报纸的发行量远比不上中文报纸,截至2002年,全国共有报纸2137种,其中英文报纸只有九种,仅占全国报纸总数的0.5%。而且多数英文报纸为周一报,只有少数几家是周六报,版数最多的不超过24个版,发行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周婕  麦尚文 《当代传播》2006,(3):103-104
中国的对外交往以及英语的使用在中国本土日益广泛,为地方英文报纸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英文报纸以适应日趋国际化的都市中越来越多的国外读者和本土读者用英语摄取国内外信息的需要,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我国报业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广州英文早报》是该地区目前唯一的综合性英文报纸。该报号称“国内(港澳台除外)唯一一家盈利丰厚的英文报纸”。本文以该报为例进行分析,探索地方性英文报纸的本土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何霞 《当代传播》2003,(6):46-47,5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的英文报刊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办给外国人和大学生看的。笔者通过亲身参与了华南地区第一家英文报纸《广州英文早报》的读者调查,对目前中国英文报纸的读者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中国英文报纸的最主要读者是在职人员。并进一步结合《广州英文早报》针对主体读者的改版和扩版实践,分析了当代中国英文报刊读者的主要特征,从而试图为中国英文报刊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英文教育类报纸面向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在校学生,对于在校学生和即将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员来说,英文教育类报纸对于个人英语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途径.英文教育类报纸的认可度、发行量都会受到校园口碑的影响,本文着重对英文教育类报纸的校园口碑塑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林克勤 《新闻界》2005,(3):125-126
报纸专栏作为报纸版面上定期出现的一种栏目形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注意。因此,了解各种各样专栏的形式、内容及其特点,对读者和研究者来讲,都有必要。但由于分类的标准和写作的角度不同,在现今的业界和学界造成了当今报纸专栏分类的混乱和繁杂。下面就不同学者的分类标准对报纸专栏的种属和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周勇 《新闻界》2005,(3):45-46
2004年是中国报纸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一年。报业广告收入大幅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一财经日报》、《法制晚报》等一批新办报纸参与到竞争中来,跨区域办报也进一步突破。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报纸产业的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个主要论点。第一,党报、综合性都市报和专业报纸是中国报纸产业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当前国内的主流报纸形态。第二,报业竞争在中心城市非常激烈,一城多报和多报业中心是报业市场竞争结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报纸价格“倒挂”的冲击与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的大多数报纸市场销售定价都大大低于报纸的运营成本,存在着报纸定价与运营成本严重“倒挂”的现象。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纸张价格的上涨,无休止的“价格战”使得报纸的运营成本大幅攀升,而报纸价格“倒挂”现象也对各个报社乃至整个中国报纸产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报纸价格“倒挂”现象实质的描述及其对中国报业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意见,让报纸的定价策略更为准确和正确,让报纸产业的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更为到位,从而更好地维护报业市场秩序的稳定,促进中国报业市场的发展。报纸价格…  相似文献   

9.
田萌  蒋乐进 《新闻知识》2006,(1):66-69,7
随着近年来都市报的兴起,学界对都市报的关注越来越多,然而对于都市类报纸的定量研究却并不多。报纸影响力是媒介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在西方大众传播研究中影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拥有大的影响力之后才有最佳的传播效果,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黄自堂 《新闻前哨》2001,(12):34-35
在信息时代,在媒体高度发展,把人类世界融为一体的时代,时事报道已成为整个新闻报道的一个重头戏,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搞好时事报道,已越来超受到新闻同仁的重视、它对于提高报纸(新闻媒体)的知名度,加大报纸的宣传力度,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对时事报道日趋重要的发展形势,许多专家、学者和新闻同仁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在此,本人只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时事报道的吸引力,提高可读性,加大时事报道力度与拓展深度,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增强…  相似文献   

11.
陈娜 《青年记者》2007,4(12):55-56
从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办的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消闲报》创刊,中国报纸副刊走过了一条百年求索的漫长道路,这期间,副刊所更替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有其由外到内的深层次蜕变。本文以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的四个大阶段为顺序,一窥中国报纸副刊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罗兵 《新闻界》2004,(4):94-95
报纸具有商品属性,已经在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达成共识。但报纸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双重消费”属性就是报纸最重要的个性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孙琳园 《新闻世界》2009,(10):106-107
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是一部以官方性质的邸报为主线,加有其他报纸形态及性质的发展史。其中,《京报》为民间经营、翻印邸报内容以及具有一定合法地位的明清时期报纸形态。《京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报纸由原始形态向近代形态发展的一个过渡。本文探究了《京报》在其演变过程中的特点,揭示了《京报》在我国古代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杂志》2021,(2):I0002-I0003
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推出《中国近代报纸数字文献全库》,汇聚1850年至1952年百余年间的4,000余份中英文报纸.  相似文献   

15.
赵彦华 《传媒》2013,(1):73-75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报纸出版的统计数据,对2011年我国报纸出版业各项指标进行深度解读分析,目的是让报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准确地了解报纸产业发展情况,科学把握报纸产业发展趋势,为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12年中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社会层面讨论的当前话题做了回顾.这一年内,中国报纸改版、卫视变局,多种报道事项引发传媒报道模式的重大变化,以及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带来新闻传播学理的调整,还有传媒和自媒体伦理问题等等,成为学界关注的对象,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讨论.在反思遭遇到的各种问题之时,中国学界已经意识到需要超越功能主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邹陶嘉 《新闻界》2005,(3):127-128
19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报业竞争的加剧、报纸改版扩版热的不断升温和受众观念的加强,传统报纸副刊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空前丰富多彩,形式应有尽有,同时各种专刊也发展势头强劲,专副刊的属性和界限一度变得模糊不清,学界曾以“大副刊”统称之。本文试对新时期报纸专副刊发展中的几大关系进行梳理,以期加深对报纸专副刊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报纸开设微博如火如荼,然而热闹的背后,也存在一哄而起、盈利模式不清晰、运营目标不明确等现象。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新浪报纸微博的抽样调查,文章对报纸微博从品牌宣传、内容运营、广告及活动营销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报纸微博在数字报业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报业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9.
李晖 《新闻记者》2013,(8):42-45
2011年,报纸是否应当撤掉电子版曾引发学界争鸣。时隔一年有余,笔者发现不少报纸电子版已选择了残缺、拖延和收费策略。本文主要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报纸数字化生存的最新策略,并指出残缺、拖延和收费策略有助于报纸重新诠释并深化其内容为王的优势,然而其所侧重的方面和针对的受众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乱点鸳鸯谱,要根据媒介内容、受众需求、发展阶段以及环境变化确定合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磊  唐芳 《新闻前哨》2013,(9):110-111
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发展迅猛,报纸受到严重挑战,"报纸消亡论"不绝于耳。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报纸如何完成华丽转身?本文以美国报业为例,试图探寻一条可为中国报纸借鉴的媒体突围之路。渠道,深耕与开垦"NIE",意为"报纸参与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英文缩写。美国报纸非常重视学生这一读者群体,NIE的诞生,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1972年,在21岁到25岁这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