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征罗布泊     
(一)1980年6月24日,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叫做李庄寨的小村子里,几个刚刚放学的中学生围着一个“话匣子”,静静地听着新华社向全球播发的一条让人吃惊的消息: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之后,其中一个少年抱着“话匣子”,走进一户又一户人家,向“三叔二大娘”一遍又一遍讲述充满着他自己想象的中国西部那块神秘之地和彭加木失踪的故事。他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个小村庄的老百姓和全国人民一样,每天都在关注着彭加木的命运。那个抱“话匣子”的少年就是我。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彭加本失踪16年之后,我怀揣一张载有“寻找…  相似文献   

2.
听 到我国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穆青同志逝世的消息 ,深感悲痛。虽然我与他“相距”甚远———他是新中国一代名记者 ,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记者 ,但我还是有幸几次见到他 ,聆听了许多亲切而又深刻的教诲。当然 ,更多的“接触” ,乃是我一遍又一遍地拜读他那一篇篇笔力千钧、震撼人心的新闻杰作。可以说 ,他的人格 ,他的襟怀 ,他的境界 ,就象他的作品一样 ,光前裕后 ,令人敬仰。现在这位老前辈走了 ,我对他的怀念之情时时萦系心间。我第一次见到穆青同志 ,是一九九六年十月下旬中国记协召开第五届理事大会期间。当时 ,他是中国记协名誉…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严肃的央视还是热闹的"芒果台",邱启明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其实,他想做的无非是少一些条框要求,尽量真实展现自我的态度"最怕来第二遍,就是怕演,"邱启明一边自言自语,一边重新走上台。刚刚录完《我们约会吧》的点评部分,邱启明灵光一闪,对着镜头说了一串总结,一气呵成。结果他太快了,机位还没来得及调好,导播让他再来一次。"我就是不喜欢演,让我演第二遍我一定得改词儿。"第二天下午,邱启明一身休闲装,坐在酒店观景露台的藤椅上,晒着  相似文献   

4.
年届70的《失乐园》作滤边淳一说,要写出火一样的作品就需要火一样燃烧着爱;但他批判传统的婚姻却不肯放弃自己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灵光乍现 大卫·保根内奇31岁,在费城经营一家自己的小出版社,只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其实一年都未必出一本书。一个夏天,大卫像往常一样,顺手翻开一本杂志,一篇关于飞机迫降的报道引起他的注意。飞机驾驶员忽然心脏病发作,在此紧要关头,一名乘客挺身而出,一阵让人胆颤心惊的折腾后,飞机居然奇迹般地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6.
何峰  武文婷 《大观周刊》2006,(40):36-37
小时候生病,妈妈会熬一大碗中药,哄着我喝下去。“苦口良药,喝了,快点好嘛!”在我的成长过程里,这几句话不知听妈妈讲过多少遍,喝中药是否真的会令病情好得快就忘记了,只记得当时边喝边吐,觉得非常难以下咽。  相似文献   

7.
杜祖亮18岁就加入新闻队伍。那是1948年,他边做新华社安东分社(当时与安东省委机关报安东日报在一起)的工作,边参加新闻学校的学习,颇像时下半脱产的“新闻电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马新贻是山东菏泽县人,清朝咸丰年间,他考中了进士,分发至安徽合肥充任代理知县.当时,皖北一带遍燃太平军、捻军起义的烈火.不久,合肥被义军攻破,马新贻仓皇出逃,被清廷革去职务,充发至军中戴罪立功.御史中丞唐炯对其颇为赏识,委托他督办庐州各乡团练.在一次与捻军的战斗中,马新贻兵败被俘,擒捉他的是捻军小头目张文祥.  相似文献   

9.
一 预设(亦称"前提")在语用学诸分支中用途是最广的,是语言应用中的逻辑规律问题. 诗人心释写了这样一首<怀人>: 谁说他已将月儿独占 醉酒人的话最不可靠 我在桥上举杯 圆月一样落在了我的唇边 醉酒,吹牛说月亮为他独有,说他举杯可以将月亮请下来,那还有谁?中国人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10.
白领习惯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常常在天上飞来飞去,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从飞机场到宾馆一路上所有目光所及的英文招贴他都会忍不住要念叨一遍。放在其他行业的人士身上这个习惯的确古怪了一点,但如果人们知道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标准的白领,可能就会不足为怪了。 白领像大多数舶来品一样天生带着某  相似文献   

11.
去年6月间,韩仲民同志将他的新著《中国书籍编纂史稿》一书赠我,当时很高兴地匆匆翻阅过一遍。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仲民同志已经离开人间,他完全不应该走得这样匆促,然而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奋发有为的生命,这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今天我再次捧读仲民留下的著作时,往事和悲痛一起涌上心头,使我无法宁静下来。  相似文献   

12.
赵宁 《中国编辑》2006,(3):31-35
几年前,我在工作之余的一次闲谈中,向为《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润色稿件的美籍专家司丹先生问起:“怎样才能把我们这样一本从事对外传播的女性期刊编辑好?”记得司丹先生当时一脸严肃,扳着手指头一遍一遍地重复着“Internet”这个英文单词,左手扳完了又接着扳右手,以他特有的幽默对我强调了驾驭信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广播杂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品种。广播杂谈,与报刊上见到的杂文有什么区别呢? 广播杂谈的第一个特点是:说理要具体实在,不可抽象笼统。报刊杂文是用眼睛来看的,第一遍看不懂还可以看第二遍,而且可以边看边思考。广播杂谈则不同,它是用耳朵来听的,声音瞬间即逝,根本不容听众边听边思考。如果一篇广播杂谈,尽是抽象的逻辑推理,很有可能还没有听懂,文章已经广播完  相似文献   

14.
忆孙源兄     
孙源兄,我是1946年认识的。当时他在旧时南京法国使馆新闻处工作。因为有一法国经济代表团来宁,我作为记者去采访,这样就认识了。他满头华发,看上去像个小老头儿似的,其实他年龄并不大,当时大约也不过三十四五岁光景。人身材不高,瘦瘦的,戴着一副角质边近视眼镜。他是个好动的人,只见他精神抖擞地转来转去,动作敏捷。自那以后,我有时就去临湖村他家(这地方在中央路,靠玄武湖很近),或是他的办公室坐坐。他办公的地方在傅厚岗。这里原是徐悲鸿住宅的前楼,整个园子布置得十分精致、幽深。在我的印象里,园中有高大的白杨树、棕榈,植物繁茂,夏日…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见许如钢,是在2003年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数字电视网络与广播电视未来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当时他作为主持之一,对嘉宾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我在台下边听边记,觉得他的点评虽简短但却到位,显示出他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 2004年初春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应刊物之约访问江苏省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的主任许如钢。  相似文献   

16.
王云五轶事     
王云五(1888-1979)号岫庐,广东省中山市人,祖辈世代务农,后来其父弃农经商,在上海开设一小店,王云五是在上海出生长大的。由于“出身寒素,原无恒产”,王云五仅念过三年私塾,十四岁就当学徒。他利用业余时间,顽强自学,依靠各种辞书和通过当时外国人在华举办的函授学校等途径,刻苦钻研,广泛涉猎,把一部大英百科全书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他终于成了一位知识渊博、声望颇著的学者。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时,曾编  相似文献   

17.
去年春天,在伊犁哈萨吏自治州首届文代会上,有一位身材瘦小农民模样的代表当选为州文联委员,他就是在河南和新疆度过了近二十年农民生涯的赵林同志。目前他是尼勒克县县委秘书。1983年他被推举为尼勒克县新闻工作者协会首届理事长,去年又被推选为伊犁地区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今年还不到四十岁的赵林,却有过一段相当坎坷的经历。他刚八岁的时候,在电台当编辑的父亲因“胡风集团嫌疑分子”而含冤九泉,当教师的母亲靠微薄工资艰难地拉扯着三男一女。身为长子的赵林,一边帮母亲干家务,一边用功读书。他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却被录取到当时人们看不起的  相似文献   

18.
“全心全意做一个记者”。这一句话,写在张煦棠新近出版的作品集《一个记者的足迹》里。每次读到,总是怦然心动。 张煦棠是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新闻事业的第一代人。从随军记者到政法、文教、科技、经济,几乎所有的“记者行当”都做了一遍。他的这一本作品集,收入120余篇代表作,以写作年份排序,让我这个年轻记者,得以追寻一位素来敬慕的前辈长者的成功足迹。 我曾在他手下当一名兵,当时他已年过花甲,从文汇报副总编岗位上下来后受命主持新闻报,做总编辑,在我的印象中.很有些与众不同。他始终不改记者本色。近10多年,他当“新闻官”,虽分  相似文献   

19.
李青 《出版广角》2013,(16):89-91
尽管我们乐于把出版这个行当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但是它毕竟也是一种商业行为。如果作为图书设计师的我们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巧,再捎带着点儿运气,那么伟大的艺术就能成为一桩好卖买。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是在纽约读书时教授要求我们去美国设计博物馆观看一个展览,其实就是去看一个叫奇普·凯帝(Chip Kidd)的图书设计师的展品。记得当时边看他的作品,脑海里边浮现出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头。但这个印象在看到他的TED演讲后被完全打破了——站在演讲台上的居然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帅气十足、诙谐幽默的中年绅士。于是产生想了解他,想和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中虽有一台很“古老”的电脑,但并没有上网,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到网络时代的来临。直到看了那本《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后,才觉得网络文学有点意思。 我并不是欣赏这部作品的情节构思,因为作为小说它太“老土”了。但其中的语言实在幽默,贴近我们的生活,相信每个在读的大、中学生都会喜欢。 痞子蔡(男主人公)是一名研究生,他有一点和我完全相同:闹钟只能叫醒他右手的食指。也就是说每当他听到闹钟响时,就会下意识地伸手关掉它,然后继续睡觉。不光是我,我周围的许多朋友也都有和痞子蔡一样的经历。而这种事却绝不会在妈妈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