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程序瑕疵的处理上,充分考虑程序对实体结果的影响,是我国司法实践的普遍做法。但我国现行法却规定对违反程序的行政行为效力一律否定,这种法律与实践的冲突给理论研究带来了困难,也使得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此外,实践中所遵循的"利益权衡下的实体审查"方式,在审查标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偏重于实体利益而轻视了程序价值,究其根本在于忽视了程序瑕疵对相对人的"权益影响可能性"这一核心理念,而过分追求实然性的结果公正。  相似文献   

2.
在以“司法为民”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的指导下的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作为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部分,已经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研究,有些地方法院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不断完善以当事人为主导的尝试性的改革,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公正、效率的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毕竟是尝试性的改革,与之形成具体的制度,使之系统化,并确定下来还有一段距离。本文试图从此出发浅谈对我国审前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程序正义作为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价值原则,是保障实体正义实现的重要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程序正义的文化基因与传统,所以在当前的司法改革过程中,如何借鉴西方的程序正义思想,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贯彻落实程序正义,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控审分离的价值在于通过对追诉权的制约,抑制追诉权的滥用,来保护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控审分离作为诉讼构造的一个基本原则,不仅要在刑事审判程序中贯彻,而且在审前程序中也有其基本的要求。需要在审前程序中引入中立的裁判者,使我国的审前程序具有诉讼的特点,从而对审前程序形成司法控制和程序制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权制衡理论和人权保障理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确立了逮捕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构建逮捕羁押司法审查模式的理论已经具备、条件业已成熟。根据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文章着重从司法审查的参与主体、逮捕要件的证明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救济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法院在审理公立大学录取纠纷案件时,如果仅适用单一审查标准,在特定情形中可能无法充分救 济学生权利。美国法院认可录取行为属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范畴,但对其行使裁量权做出的评判结论并 非一概遵从。在实务中,法院亦基于行政法和宪法条款构造了由宽松至严苛的审查标准,根据不同案情解 决录取评价中出现的程序纠纷和分类纠纷,合理配置举证责任。我国法院有必要根据诉讼主张和案情事 实,适当提高司法审查强度,关注录取评价的实体性正当程序,甚至适度审视形成评判结论的逻辑过程,以 法律监督切实保障录取工作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贺振华 《红领巾》2005,(5):9-12
人权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是自由权.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审前羁押制度,其良恶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标志.现代法治国家在设计审前羁押制度时,一方面对羁押的适用作出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对被羁押人的权利给予充分保障.鉴于我国当前刑事审前羁押制度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我国应当设定羁押候审制度,引入司法审查,明确羁押期限,设立保释制度,严格适用要件,建立复查制度,完善被羁押人权利.  相似文献   

8.
1.要求中国进一步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一方面,WTO法律的原则如依法行政、法治统一和透明度等的要求可以通过司法审查监督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统一适用和增强法律政策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随着外国个人和企业融入中国市场,管理对象、管理方式、法制环境将更加复杂,如果法院不能真正独立公正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具有英美法系的司法背景,我国历来重视不够充分,使其功能一直难以充分发挥,造成了诉讼拖延以及诉讼成本的浪费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设立并规范审前程序。本文通过介绍审前程序的制度价值,分析了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现状及其缺陷,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意在使我国的整个民事诉讼法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诉法关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规定,无论在诉讼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在许多弊端,因而在以“强化庭审功能,实现司法公正”为目标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许多地方采取了“一步到庭”的作法,但其效果却事与愿违。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不在于取消审前准备程序,而是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法官和当事人良性互动的审前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将庭前审查程序中案卷移送的方式回归到全案移送,其存在着无法防止不当公诉和排除法官预断,以及难以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和辩方庭前参与的弊病。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尚无司法审查制度支持,对检察权和司法权关系定位不当,以及受传统诉讼观念影响所致。就此,我国应该逐步建立预审法官制度,完善配套程序,以实现庭前审查程序的过滤、分流和保障被告人人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浅谈死刑复核程序的公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复核程序是把握犯罪人生命权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意义重大。但我国现行的死刑复核程序弊端颇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道程序已经名存实亡。如何使它发挥应有的效力呢?本文仅从将死刑复核程序予以公开这个角度提出建议,力求以公开克服死刑复核程序的弊端。实现此程序的“公正”与“效率”价值。当然,这也要以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院统一行使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审判机关在刑事二审程序中履行审判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刑事二审程序设计的不完善以及审判行为操作的不规范是主要原因。因此,应对刑事二审程序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科学规范审判行为,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在保障被告人权利和打击犯罪两个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作用的一项特殊程序。但是,目前在司法实践中执行这一程序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当总结经验,完善死刑核准权、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和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死刑复核程序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审查机制在现代西方法治国家已得到普遍确立。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下,构建针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刑事司法审查制度尚有很多现实的障碍性因素需要克服:法治基础上和谐观念的欠缺、检察职能的错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失及侦查程序诉讼化动力的不足等。认识并分析这些主要的相关因素,在实践中认真地加以克服,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6.
死刑复核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复核程序作为《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的一项特别程序,在保障正确适用死刑、纠正和防止发生失误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这一程序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本文试就其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死刑复核权的回收,对于保障人权、提高刑事司法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死刑复核权的回收仅仅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通过加大复核人员的工作责任、提高复核程序的透明度、举行复核听证、实行复核程序律师强制参与制、充分听取辩护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案件及重大分歧案件再复核制等措施,完善死刑复核权回收后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作简要说明,然后详细介绍美、德等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内容及其特点,最后分析一下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