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无序、军阀混战的时代,一般人没有任何自由可言。面对纷乱的时代困局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近代大学校长能固守教育,去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独立人格,铁肩担道义,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冲破和摆脱各种权势与功名的羁绊,崇尚并保持一种"无所依赖与依附"的精神追求,进而捍卫了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与民族知识分子具有的自在性、自为性与自由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全面而又全新的解答,是在回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迫切呼唤下的时代产物。该重要论述阐释了时代新人的内涵特质,即在理想信念维度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在精神状态维度是“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坚定者、搏击者”,在综合素质维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进行针对性有效培育。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既有利于时代新人培育相关理论的深化拓展,也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对九十年代的义务教育作出明确的要求:“九十年代的重要任务是普及义务教育,在青壮年中扫除文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适龄青少年,把淘汰教育变为合格教育,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奋斗。”国家教育部为实现这一教育体制的转轨,制定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计划,使各个地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缩小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创造了一个契机。中学英语教学长期受到升学率的摆布,教师难以承受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围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转,为部分好生开小灶,而抛弃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英盲”不断出现。有的学生经几年的学习,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抛之殆尽。要实施素质教育,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但不转变观念,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知识的劳动后备军。当今的世界处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靠的整体。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外,必须吸收世界其它民族特别是先进民族的科技、文化精华.来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本民族的智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掌握外国语这个工具。  相似文献   

4.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已成为孔子文化的符号。这一文化符号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孔子文化的传承,二是孔子文化与素质教育结合中的发展。夫子庙小学把传统与现代、把民族文化与时代教育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构建了小学素质教育的范式,成为传承孔子文化的典型,成为改革实验的范式。夫子庙小学在不断进步。和以往相比,他们对传承孔子文  相似文献   

6.
站在文化和职业生存的视角,教师职业体现了民族性、国家性和世界性属性。在越来越多的积聚普适价值的时代,在新的全球化体系中,由于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教师职业在被不断趋平的同时,也呈现了教师"和而不同"的立体性角色生存。  相似文献   

7.
题目作者期(页)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研究的人类学反思——兼议民族精神研究的方法论拓展孙秋云1(7)论《儿女英雄传》中的族群意识李婷1(13)意义危机与文化转型——孔子文化整合思想的现代启示郭晓丽2(1)我国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机制的时代境遇梁红2(7)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陈  相似文献   

8.
战略模式的选择、目标的设计、重点的确定、步骤的划分,是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框架的核心部分,是研究实施民族教育发展战略的起点和归宿,是指引人们前进的航标,是民族教育发展战略得以确立的主要标志,对民族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11,(5):28-29
韶华似水,百年辉煌,清华大学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伟大历史责任和使命。悠悠百载,求索征程,清华在时代大潮中乘风驭浪,在百年风雨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0.
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替的时代。但她认为现代乃至未来不是与传统的决裂,相反,每个时代都会留下文化的印记,过去沉淀着传统文明的根脉,现代是对历史的一种承继和沿革,由此建立起更加完整的文化体系。无论是对于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活的眷恋还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艾略特的作品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1.
一道围墙隔不开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大学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国家形势的晴雨表之一。作为当代青年高文化群体的大学生,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合着时代的脉搏,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系祖国,情注人民。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生  相似文献   

12.
语言·哲学·哲学语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哲学·哲学语言魏博辉20世纪的哲学虽已冲出了用“理性”去追求世界始基的传统哲学的古堡,但是整个哲学运动的流程并非镂尘吹影,而是以语言,确切地说,以“哲学语言”从一个方面标示出了哲学发展的阶段、历程。“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立下的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些精神同宗同源而又特色鲜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气貌、品格特质和价值理念凝练成的重要精神符号。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从纵向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赓续的历史脉络,从横向做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体系构筑,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凝聚民族向心力,实现民族复兴的鸿篇伟业。  相似文献   

14.
从媒介批评的文本层面看,《印象丽江》表现出的是少数民族歌舞的原始仪式在文化娱乐时代的"狂欢"化倾向;从现象层面看,《印象丽江》表现出的是大众娱乐时代,作为大众消费文本的《印象丽江》所具有的接受特质;从文化层面看,《印象丽江》表现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回归于本土的寻根意识。从三个层面来解读,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批评效果,从而客观对待民族文化在向大众娱乐文化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雄的历史由来已久,英雄的内涵极其丰富。以英雄为依托的英雄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英雄精神传播具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坚定文化自信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三重价值意蕴。但是,全媒体时代英雄精神的传播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蔓延、传播内容碎片化商业化和传播渠道创新性不强等现实困境,应当在创造英雄精神传播友好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英雄精神传播内容深度和广度、创新英雄精神传播渠道等方面加强时代践履。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外联系和交往的方式,除了受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外,都无一例外地受制于一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的影响。换言之,一个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必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灵和行为规范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处事准则,而这种理论一旦被官方诠定之后,作为政权组织的理论基础,就又自然地变成指导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本文从儒学入手,简略地分析鸦片战争前儒学对天朝体制的形成及中国外交斗争的影响。 一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界,只有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官方之学。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代一位保守的思想家,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他不是为新生制度的确立振臂高呼,而是哀叹世风不古、人心败坏,力图重建文武周公之业,主张“从周”、“复礼”,企图使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历史剧创作,在虚构艺术上有三层约束:历史真实、现实需要和艺术本体。 元代马致远所作的杂剧《汉宫秋》,因作者对历史题材作了一系列改动,从而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思想倾向。当历史真实和现实生活构成矛盾时,马致远以“现实需要”为其虚构准则;当历史真实和艺术本体的特殊审美规律的需要相抵触时,马致远又偏向于艺术本体的需要。通过对历史真实、现实需要、艺术本体的三重选择,借帝妃离合之情,发民族兴亡之感,表现民族与时代的悲剧,此即为马致远创作《汉宫秋》杂剧的主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层次上对中国精神的相关概念、历史图景以及时代特征等多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了中国精神的三重维度,同时概述了如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进而研究了中国精神的起源发展以及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对整个民族发展及进步的作用。随后,从我们要做些什么及如何明确中国精神的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最后,从中国精神所带给时代独特的色彩及作用、如何能够准确把握分寸促使有关理论、维度与历史相互融洽等方面进行总结,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以期让我们对中国所历经的兴衰、革命、建设历史进行回顾,让我们从中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精神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对于时代发展的意义,让我们能够为中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现代化是全民族的事业,它需要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本文拟通过对影响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因素的分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属性的讨论,说明传统文化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一般是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刺激甚至打击下开始的,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理论上的后果,是使人们把现代化理解为西方发达国家输出、发展中国家输入(从经济技术、政治制度到文化价值观)的过程。在实践上的后果,是并没  相似文献   

20.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内核,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红色基因的原初表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红色基因的影响,可以明晰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生成逻辑。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为视角,强调红色基因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立场宗旨、开拓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力量等核心内容,阐明新时代红色基因对于坚定理想信念、秉持人民至上、实现创新发展、保持艰苦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