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存是人一切存在的合理根据,人的生存是教育的逻辑品性与立足基点。教育是一门生存的艺术,是使人"学会生存"、追寻生存意义的实践活动。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对人的生存意识和价值的唤醒与提升,助人"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2.
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教育是无“根据”的教育。教育研究有本质说而无本体论。本体论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方式。教育哲学必须究问本体论,也就是追问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人以领悟存在的方式来成就其存在,这种存在方式称为生存。因此教育哲学也就是究问生存论的生存论教育哲学教育。生存论以人存在的时间场域为起点,追问人存在的时间性、意义性和体验性。教育的意义在于完成人的美好生存,为此何谓生存、何以生存、以何生存相应地构成生存论教育哲学的主要题域。回归本体的教育即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之为人的超越性本质使人不断走在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在途中获得本真的生存方式就是人的意义世界的确立。人的价值意义在于既可言说又不可言说的在性生存,是不可实证的。人的生存根基决定了人不只满足于有用性生存,更要追求人的可靠性存在。对意义的不同理解导致不同的存在境界,从而形成意义世界的精神分层。  相似文献   

4.
余华用冷漠叙述的视角向人类生存的本源性领域挖掘,让主人公福贵经历一个对生命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使苦难的呈现获得了某种纯粹的透彻。福贵在从死亡的胁迫下辗转活着,最后深受大地的启示,对生命的终极意义做了理性的观照,最后得出结论:生存本身远比生存所负的意义重要,而生存所负意义的承担则更显生存本身的高尚。  相似文献   

5.
生存哲学是对生存的哲学反思。理解生存哲学,不仅在学理上具有价值,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也有重大的意义。从生存哲学所体现的人类的价值意义,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来把握理解时代主题,理解"生存哲学"在中国的特殊语境,揭示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哲学观由传统知识论向生存论的转向,教师发展观亦出现了从知识论向生存论的变革。基于生存论的教师发展观为克服知识论教师发展观的困境、为澄明教师发展的生存意义带来了契机。教师发展由技术筑居到诗意栖居构筑了意义的根基性;教师发展由外在型塑到内在生成实现了意义的生成性;教师发展由共在趋同到个体主体产生了意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个人,从生存论视角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确立了“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生存论原则。马克思从生存论意义上回归了人本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存论转向。从生存论意义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解读,不仅赋予了马克思哲学以新的血液和生命,而且对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能够超越其他现代性理论的决定性力量正是来自于生存论。  相似文献   

8.
人是以生物性的生命生存方式和灵性的意义生存方式而存在的.长久以来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人以及人的意义生存完全被忽略了.教育应关照人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生存能力的展露和发展,最终实现人在更高层次上的自由生存.  相似文献   

9.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  相似文献   

10.
展开生存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超越流俗的生存理解,这种理解把人的生存简单看成是与一般生物无异的生命存活状态,流俗的生存理解自有其传统哲学及常识基础,同时也得到了生物学生命观念的直接支持,但却直接有悖于对于人的生活意义与价值的理解.相反,当代生存哲学视域中的生存本身就是一个属人的意义性范畴,是一个哲学反思及反省活动可以介入的"问题".从流俗的生存理解到人生存的意义性理解是人自我认识的一次巨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运用多种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及实验性艺术技巧,在文学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女主角凯蒂这一隐含的中心,展示福克纳创作的审美意识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看似逐渐消失的凯蒂,实为各个叙述者的指向中心,形成叙事多元的美学效果,为更深刻理解小说人物隐含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中的形象,是对社会的批判、传统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自身的批判、男性的批判。男性的自我意识、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显示了女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男性的觉醒是女性解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先锋家族小说的突出个性在于其对生存问题的关注。传统的家族叙事与现代生存母题的言说互为表里,透过家来写人的生命存在与生存困境,揭示人性的反常与扭曲,人的有悖家族伦理的行为显示的是人性的尴尬和无奈,现代人在精神家园失去后的迷惘。它们在解构家族伦理、家族亲情的同时也走向自身的颠覆与解构。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道德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对政府的道德评价是政府道德的另一存在方式,政府道德可以分为作为整体的政府的道德和作为个体的官员的道德,二有密切的关系,政府道德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更是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冰山”之下《老人与海》中的哲学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谦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103-105,155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小说通过老人圣地亚哥与鱼的搏斗,塑造了一个依靠意志与信念,最终赢得了人性尊严的"硬汉"形象。在"冰山"之下,蕴含着的是海明威丰富的人生哲学,其中包括孤独的感伤主义哲学,永不言败的生存哲学以及超前的生态伦理哲学。解析这些哲学伦理将帮助我们理解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其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是池莉反映知青生活的一部力作,它以对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对成长的青春记忆的无限激情,完成了对新市民小说的一些超越、对知青小说的新的开拓与探索。通过文本细读和横向比较,试图从另类知青文学书写、特殊时代的青春记忆这两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艾青诗歌渗透着很强的个体生命意识,主要体现为对个体存在的关注和对生死哲理的探寻。对爱的歌唱、对苦难的挖掘和对生命孤独感的体验构成了前者的主要内容;向死而生则是后者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百回本《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为明代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范本。围绕着对《西游记》的评论,陈元之、谢肇淛、李卓吾(?)、衰于令、张誉、凌濛初、睡乡居士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批评文字基本解决了困扰自古以来无数研究者的小说创作“虚与实”的关系问题,肯定了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虚构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对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奇幻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奇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从“真与幻”的辩证关系上,强调奇幻小说要“幻中有真”,更进一步强调小说要描写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学向人本位复归的理论探索;在“奇与正”的探讨中,他们把“奇”定位于“文胜”,定位于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要表现出奇的特色,是对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些理论探索的每个环节中,《西游记》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人类活动的具体样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可分为认识、实践和审美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协调统一共同实现着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目前,人与自然三个层面之间的统一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实践层面、认识层面极度扩张,审美层面相对萎缩;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层面形成以实践层面为核心的结构,从而造成认识层面的功利化和审美层面的扭曲。今天,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的产生就在于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面的失衡。从自然观的角度出发,要克服生态危机,就需要通过自然观的整合,重建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面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媒体文化研究纲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体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媒体表达方式为基本表征的粹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媒体文化具有逐新性、主流性、活跃性、综合性的特征。媒体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伴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的全面扩张而不断膨胀,形成了一种突出的媒体话语系统,它对现代社会、现代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扩张成为媒体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势。但是,媒体文化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存在失真和非道德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