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邓小平决策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人民是一切的母亲”,人民性原则是决策的宗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原则是决策的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性原则是决策的目的(价值取向)。三条原则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人民性原则是根本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从哲学角度探讨邓小平艺思想的本质和特征,认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艺思想构成的哲学基础,集中体现在的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社会主义的人民本位主义上,因此,邓小平艺思想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本主义艺思想:、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是邓小平艺思想的本质,并进而形成了其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开放性等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杜甫是伟大的人民诗人,其诗歌蕴含内涵丰富的人民性,“穷年忧黎元”——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诗人民性最明显的特征,把握人民性原则是领悟杜诗思想内容的钥匙和突破口。本文从杜诗本身所具有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真挚性三方面特征论述其人民性的涵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相对于剥削阶级国家而言,“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区别于剥削阶级国家的根本标志。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以哲学视角,对意识形态的“人民性”进行了思考,探寻了“人民性”的哲学根源与落脚点,构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从哲学根源阐释人民性的生成逻辑,坚定意识形态“人民性”立场;从哲学发展观考量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方向;从哲学向导论证人民性的实践向度,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6.
深厚的人民性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集中表现在尊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抓住了人民性这一最主要的特征,就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实践观的核心内容。他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生产力理论。而贯穿其中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体现了求实性、创造性、人民性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娴熟地、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之中 ,坚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统一、改善人民生活与经济建设的统一、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改善人民生活的合理与普及的统一、改善人民生活与计划生育的统一、改善人民生活与厉行节约的统一。周恩来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求实性、全局性、坚定性、辩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密切文艺同人民的关系,提出了"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的重要原则,这是对社会主义文艺特征在新形势下的丰富、综合和发展.人民所以伟大在于他们的伟大实践和这一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艺术的伟大在于它们准确反映并深刻影响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这一原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科学理解文艺人民性内涵、深化人民性理论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诗人民性最显著的特征,是杜甫人生的中心思想。读这首诗,一位忧国忧民的人民诗人就浮现于我们面前,倾吐对人民苦难的焦虑.肝肠如火。涕泪横流。其强大的感染力量.足以震憾读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人民性原则是领悟杜诗的钥匙和突破口。杜诗人民性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中国政治生活注入了新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人为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作到:正确界定“人”的内涵,处理好国家经济发展同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的个体与国家这个集体等关系,才能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党为了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三次大批判运动。这一时期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表明:文化是社会统一体的重要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建设;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体育卫生事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把繁荣文学艺术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置于战略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努力抓住这个“根本”;“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的基本方针,它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发展文化的民主精神,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理论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中体现文艺的人民性,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树立正确的文艺批评观与鉴赏理论,是当代文艺活动的路标和指南针,在文学精神十分匮乏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四代领导集体,为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几个关键时刻,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了重大政治抉择,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实现了起飞,保证我们的国家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5.
在文艺的根本方向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对文艺功能的认识上,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将文艺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范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总体构想中加以分析和把握。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邓小平改变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提出文艺不从属于政治又不脱离政治的新论断。在文艺应坚持的方针上,邓小平拓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涵。在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6.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在分析这篇讲话的写作背景和理论贡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些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原则、方针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培育新的党风,把党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对于新时期党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的党风建设;"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四求四务"是对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继承和发扬;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本质"就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就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对于党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扬弃以及创新、发展现代的人本理论,党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的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