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教读课文。就其主题思想而言,历来存在分歧:以李何林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本文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以张硕城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主题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那么本文主题思想到底如何?现行人教版的第一册初...  相似文献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被概括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长期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一向是被看作“以揭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为中心”的。至于它的表现手法,则一直是突出“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课文的“思考和练习”中,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统观《朝花夕拾》所收的十篇回忆性文章,从内容看,有的侧重于揭露批判,有的侧重于美好生活的回忆,不能一概而论。本文明显属于后者。从体裁看,虽统称散文,但它们的格调却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类,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等,杂文的味道较重,讥讽鞭挞的意思很显著,有的大部分是针砭时政,回忆甚至只是引子,这类文章,  相似文献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被概括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这一概括,为历年来的中学语教学参考资料所沿袭。我认为这一概括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后半部分则不符合作品实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研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研会议上,有的同志认为“百草园”是充满着欢乐的,而“三味书屋”却是呆滞和压抑的,文章就是通过这不同环境的对比来批判束缚儿童身心健康的封建教育的。大家几乎把“三味书屋”说得一无是处,简直就是封建教育的缩影。其根据不过是“最严厉的书塾”、“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这些字句,还有师生所读的都是一些不能理解的东西,等等。后来我把鲁迅这篇优美的散文看了一次又一次,却总看不出鲁迅对“三味书屋”有什么憎恶、责备的情绪。鲁迅写这篇散文,时间在一九二六年。那时他在厦门,暂时脱离了战斗,环境很寂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从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用热情洋溢而又朴实无华的笔触,叙述他童年时代从在百草园里玩耍到被送进三味书屋读书的生活经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笔者曾多次幸福地访问了绍兴鲁迅故居,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使我对这篇作品的认识提高了一步。这里,谈一些见闻和体会,供同志们参考。鲁迅出生于一个日趋破落  相似文献   

7.
【原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此桑椹要好得远。【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断。以百草园的无限趣味来反衬三味书屋的呆板枯燥,生动地显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兴趣,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为了叙写百草园丰富而有趣的童年生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即为我们勾画了百草园鸟虫活跃、草木丰盛的奇妙境界。这一段先用两个“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编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里,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是这样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读了以后,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印象?作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道思考题实际是暗示学生,作者对三味书屋和百草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鲜明的对比写法是这篇课文的又一特色。最突出的是百草园和三昧书屋的对比。这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最严厉的书塾’。这个对比,从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感受中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让小孩子整天蹲在百草园里翻砖堆、拔草根、捉小虫,任其自流,不施引导,就是适合儿童心理,促进“儿童智  相似文献   

10.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李方 《现代语文》2006,(2):54-5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章,历次教参和其它参考资料大多认为,是“用百草园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而我认为,作通过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仍然表现作儿童似的天真、快乐的心理。下面我就“三味书屋”部分做一些分析,来阐明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在于批判封建的教育制度;二是认为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心。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后者。但是,笔者在讲授时发现,这篇课文的主题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深化,那就是:作者以委婉的笔触否定了自然状态下获得文化知识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以含蓄的笔墨肯定了学校教育的规范和实效。这篇课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百草园,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在这两部分中,写了六件事,每  相似文献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概括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如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将其列入成长单元,意在让学生探索鲁迅的成长足迹,了解春光中的童真,冬天里的童趣,玩耍中的幻想,学习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鲁迅创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的时代背景。文章前后两部分之间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所加入的文学社团等三个方面。通过正反论证,得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并非批判封建私塾教育.而是作者聊以自慰.表达对现实的愤懑之情。  相似文献   

15.
(一) 现在大概没有多少人怀疑鲁迅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来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阔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象《论语》《幼学琼  相似文献   

16.
一次,听一位教师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当讲到文章的主题时,学生一下子站起来说:“文章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相似文献   

17.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一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足“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汪明德 《青海教育》2010,(11):28-28
细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特点是:在记叙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百草乐园童趣无限的喜爱和对三味书屋枯燥的厌烦,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创造了情境交融、含蓄生动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不仅是阿累笔下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经典形象,他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童真,好奇心十足的天真小儿。在这篇经典的文章中,除了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之余,我们更多的还可以跟着鲁迅先生学习写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两篇课文。也是从《朝花夕拾》里选出的。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反顾”,“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反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从记忆中抄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