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壹)释文的处理,或重复,或脱文,或错误;对铭文的行款记载或缺行,或行字都缺等情况。论文核对拓片,参考上下文,结合史实,进而作出补正。希望能对该书的修订有所裨补,让这份有研究价值的文献材料能够得到准确而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细致的史实考察与文本分析,重新发现了周桂笙译文集《新庵谐译初编》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首先,该书上卷收录的《一千零一夜》与《渔者》两篇译文均译自阿拉伯文学经典《一千零一夜》,且均为首次译成中文。其次,该书下卷收录的15篇译文中至少有11篇译自《格林童话》,且均是首次译为中文。因此,该译者及其作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从训诂学和阐释学的角度出发,对顾鼎臣《中庸首章讲义》进行研究,旨在结合具体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讨经典时代性解读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对此问题分析,发现经典文本存在传统解释、从当下出发的时代性诠释和在传统解释与时代性诠释的"视野融合"。此三种方式在对经典文本的创造性解读上,可以对经典的现代性诠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洵《辨奸论》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此前的研究,多从版本和史实考订的角度切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难说得以圆满解决。本文试以考察苏洵的“人情”观为重点,观照决定苏、王关系的深刻思想分歧,有些疑难似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5.
"以诗证史"须从时间、人事、地理上来考察"诗"之史料价值,然"诗"之性质决定了"以诗证史"常常是求普遍史实较易较确,求特殊史实较难易错,一旦过于求深坐实,反而会失真失实."诗"系如此,集部、子部、甚至史实之文献,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此类情况,此也是史事考实复杂繁难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The new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s far as teaching of history in secondary education is concerned, are characterized by a shift away from sterile memorization and towards a critical approach of historical facts and phenomena; the aim is to contribute to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istorical concept and conscience and the promotion of critical thought. These teaching goals are pursued by promoting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self study assignments in the form of projects; students can be greatly supported in such tasks by computer-based applications, which can offer access to vast amounts of historical texts and data to be used next to the main scholar textbook and be analyzed by students. Still, existing applications seem to be quite inadequate for this purpose, as they require that the student be already informed on a matter, before the initiation of a quest for data.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browsing of educational material and historical sources, thus allowing students to efficiently retrieve information on topics that are not yet known to them and expand in this way their historical knowledge. This can help in fulfilling the aforementioned teaching goals. Our system relies on the notion of the Electronic Road.  相似文献   

7.
讨论十七年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段时期的文学是否具有文学史价值?许多现有的文学史著作以"文学的自主性"作为衡量标准,从而否定十七年文学具有文学史价值,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十七年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对这段文学史的"重写",旨在颠覆的是以往政治视角下的文学史观,而非基本的文学史实。但对文学史观的置换,会牵连到文本的选取工作。选取哪些文本入史,其根据应该是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十七年文学史写作的正途,应该是从基本的文学史实出发,回归历史情境,屏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随意臆测历史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8.
民国武侠小说的民间记忆散见于常规的丈史著作和当下的网络文本中,它们反映了传统文化经由武侠小说对百年来中国人精神的影响。这种记忆至今犹存,说明传统文化的因子还在发挥作用。因此,对于民国武侠小说民间记忆的研究,便不是单纯的史实勾勒,或者为以往的武侠小说研究作史料上的补充,而是着眼于武侠小说记忆对人的精神成长的影响,重新思考武侠小说阅读与人的精神成长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把记忆研究引入民国武侠小说研究领域,首先会引起研究方法的革新(诸如口述史、田野调查等历史社会学方法的引入),其次新方法的使用无疑会拓展武侠小说的阐释空间,深化人们对武侠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楚、吴两国的交界之地,古今习称“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考据楚国和吴国的历史发展和楚、吴关系的史实,春秋后期的“楚尾吴头“大致可泛指今安徽及至江西东北部的长江下游上段地区.最早使用“吴头楚尾“一词者,大概是北宋的江西籍文士.宋代以来,“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乃成为常用的史地名词,但并非确切的史地概念.至今,出版辞典中这两词的条目,几乎皆据宋人的主流说法而解释为指今江西北部或江西省境.今人称“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就大大泛指了,不仅较辞典界定的历史地理概念宽泛得多,也较史实涉及的地域宽泛得多.在楚、吴地域文化研究中,若不对之考求由来、辨析正误而笼统言之,则不仅有悖史实,而且会影响到对楚、吴两国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及其成就的正确认识,导致楚文化和吴文化的研究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0.
There are encouraging signs that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re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in 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nd in the preparation of science teachers. This tendency is supported here by looking at the widespread treatment of Galileo's account of pendulum motion in science texts and classrooms, indicating that it is a less than adequate account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and suggesting that the teaching of this commonplace topic can be considerably enhanced if science teachers have some familiarity with basic research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1.
历史事实的修辞建构(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文章将历史学家的研究和叙述活动作为一个修辞过程来进行考察,最后出现在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事实是更高层次上的修辞建构.  相似文献   

12.
史料记录的不甚全面,以及历史上多个版本的描述,使得人们对于《老子》一书产生了诸多疑问,由此产生了战国派和春秋派,围绕《老子》一书的思想、语词以及所涉及的历史史实等对其所产生的年代进行了争论,这些争论表面上是对史实的争论,但同时表现出了争论者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启示人们对于史实的证明要从实际出发,多方求证,务必得出全面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对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视域下的历史事实、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理论缺陷,以及历史的真实性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观点尽管各有其合理性,但是又各有缺陷;客观实证论者认为历史事实是等待着史学家去发现的客观的独立存在,历史事实等同于历史真实,这种观点排除了历史事实中的各种主观因素对历史真实性的影响;主观建构论者认为历史事实含有主观性与相对性,这一观点容易导致对历史知识的全盘怀疑主义;史学家的"自治"和"技艺"、共同的学术规范和学科训练以及相对客观的历史事件和史料的制约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维护和保证了历史的相对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nalyses a sele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ldren’s visual texts (for economy and specificity ‘contemporary’ is taken to mean the current century), covering a cross-section of age demographic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texts depict female characters suffering with mental illness. It examines these primary texts not only to see how such characters are represented but also to see whether they either bolster or challenge the idea of the female being viewed as the male's ‘Other’. A brie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ualis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ly ill females and the male-centric profession of modern psychiatry is followed by a close analysis of four primary texts, analysing visual narratives of mentally ill female characters in two picture books, an illustrated book and a graphic novel, noting how contemporary visual depictions contrast with early ideas and images supporting the nineteenth-century feminisation of madnes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from the limited selection of texts analysed, contemporary children’s visual texts represent a clear contrast to the historical image of the frail and winsome madwoman. The findings are that they do not uphold the image of the female madwoman as Other.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追溯了20世纪初期以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汉语教学的历史,分析了高本汉、马悦然和罗多弼三代汉学家在汉语教学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文章认为,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的汉学研究与汉语教学经历了从训诂学到语言文学,从古典到现代,从学术型到实用型的转向。文章在追溯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现阶段汉语教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等。  相似文献   

16.
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用、真实和时间构成了历史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 ,而历史认识史中的结构变迁经历了前现代 (从古代到 1 8世纪末职业化历史学产生之前 )、现代 (职业化历史学时期 ,即 1 8世纪末到 2 0世纪 70年代初 )和后现代 ( 2 0世纪 70年代后 )三个阶段 ,效用、真实、时间依次成为这三个阶段历史认识结构的中心。以时间为结构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史学表现出历史主义的极端化 ,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变化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决定性作用 ,有鉴于此 ,历史叙述和阅读的私人化将促使历史学成为一种实验史学 ,即它不再是那种宣告历史真实的史学 ,而致力于在历史性情境下提供个体史学家认可的文本 ,并交由读者阅读、判断 ,随后通过该文本产生的效用来确认其是否真实。这样 ,任何一种史学实践都将是历史学家当下进行的一项追求历史真实的实验 ,而实验成功与否 ,完全取决于实验环境即阅读环境所提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史中,围绕着经典的写作可以说是一个铁定的惯例,如果我们反逻辑去思考,这一理论的形式逻辑关系和既成的文学史事实就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问题之一是围绕经典写作文学史是不是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之二是经典是如何造就的,是否具有正当性?由于文学史写作思路、方法、模式等方面已固定化,目前呈现的当代文学史文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文学史的真实性是有限的或部分的,我们很可能是在虚假的"历史想象"中接受文学教育,形成我们的文学认知模式。当代中国文学史如何写作?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就可能成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时代主要是历史的时代。历史的观照渗透到现代认识的一切领域,要赋予艺术以历史倾向。艺术的历史倾向应当是对于过去历史的"现代看法",是社会的和人类的"现代兴趣",而不是迁就狭隘和低俗的"现代兴趣"。历史小说不叙述历史事实,只表现和个人事件连结在一起的历史事实,既要表现历史的必然性,也要关注人的命运,并在两者之间构成一种弹性和张力。以虚构为基础的艺术作品高于任何史实之上,历史题材创作要达到高于史实的艺术真实,不能从理念上出发,要从生活出发,并把历史事实提高到普遍的、典型的意义上来。民族性也是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内容,它包含在对民族生活场景的忠实描绘之中,更体现在表现本民族特有的对事物的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方式,以及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指通过不断研究新事物、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获得真知。实事求是符合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精髓和灵魂。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否顺利推行的基础性要素。关于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定位问题,可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这要求我们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0.
因为时间的不可逆,任何事件的表现形式都是唯一的,因而传统的历史文本就被认为是这一唯一呈现形式的复制品,并对它产生了毫无戒心的心理依赖,也就是认为历史文本是已发生事件的镜像,是真实的。然而,新历史主义认为,事件是真实的,但经过叙事者"加工"后呈现的叙事文本却与文学文本一样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叙事者因为视角、立场等的约制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叙事在此表现出强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