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眼动记录的方法,考察在中性和偏向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的过程。结果发现,在中性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词的意义通达是按照相对频率进行的;解歧信息作用于动词歧义词意义通达的晚期,对已激活的意义进行选择和整合。在偏向句子语境中,解歧信息作用于动词歧义词的意义整合过程,激活歧义词的适当意义,并对动词歧义词不适当的意义产生抑制作用;动词歧义消解的加工是延迟进行的。实验证明,在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的过程支持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2.
运用释意派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理论研究英汉口译过程,可以发现,在口译过程的四个阶段中,推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推理是否成功决定着译文能否准确传递言者的意图。推理有助于译者进行解歧、建立连贯性和推导出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3.
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是人们言语交际的最终目的,言语中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会影响人们正常交际。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将词汇歧义、结构歧义和辖域歧义的产生和识解作统一分析。分析结果为,言语包括词汇、短语或语句的多个义项进入大脑,结合人的主观知识呈现出歧义度,在交际者的认知经验作用下,多个义项之间产生竞争,并在大脑中被表征和消解歧义,而语言的内部因素和人的认知因素共同促成歧义的识别和消解。  相似文献   

4.
对于会话交流的研究,历来重视交流过程中的认知-推理.以往侧重于用自然语言的方法、手段来考虑会话中的这一过程,但是为了实现人机对话和人工智能,我们必须对认知-推理过程进行形式表达与模型刻画,提供认知分析、变化轨迹,进行有效地推理计算,实现会话含义的可计算性.而现代认知、逻辑、信息科学的发展,为会话的可计算性提供了技术处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亚萍 《现代语文》2013,(6):134-136
歧义现象通常是由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等因素所致。该现象是会话双方未能成功进行交际的重要原因,但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避免。本文在阐释英汉语言中歧义现象分类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消解无意歧义及更好地利用蓄意歧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话语意义研究和成功会话等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近60年来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从分析歧义结构、歧义格式、歧义句式、歧义类型到分析歧义指数、歧义分化、歧义认知、歧义消解,再到讨论歧义和语用的关系等。从歧义研究的过程看,歧义认知的研究是歧义研究的纵向发展趋势。未来的歧义研究必须重视系统性、现实性、社会认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歧义是言语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意义不确定的动态现象。歧义的产生与否,不仅由语言表达本身决定,还应与交际双方尤其是听话人即语言解码者的认知背景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歧义成因的研究,多聚焦于语言材料本身,即语音层面、词汇句法层面、语义层面、语用层面及语境层面等等。认知逻辑是用一种回归的自然语言,绕开语言材料本身,以人为本的分析推理方式。语言解码者通过自身的认知逻辑背景,对焦点信息进行补充推理,完型出最终的意义,从而达到消除歧义的目的。其推导过程为:由话语信息到信息量的扩大补充及认知逻辑推理,再到完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共有的认知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明示、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此外,关联理论虽给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李新利 《文教资料》2009,(27):32-33
非限定动词结构是教学中最复杂的项目之一.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非限定动词结构存在歧义的原因,提出了非限定动词结构的歧义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可能性影响,进而指出了基于语境的解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holds that relevance is the basis for disambiguation. The proces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disambiguation. In communication, the hearer properly uses stimulus and manifestive method and pays attention only to the information which has optimal relevance to obtain maximal contextual effects with the least effort. In this process, ambiguity is eliminated and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s achieved.  相似文献   

12.
歧义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它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歧义在语言交际中使用不当可导致误解。本文着重分析了结构歧义的概念、原因和主要类型,并强调了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歧义的消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连谓谓语句的两种歧义格式:一种是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歧义;一种是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与动补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的歧义。并就此剖析了歧义产生的条件,从而论证出消除歧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英语中常见的歧义现象及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解歧方法,并且对歧义、模糊的关系作了一番比较。最后从文学作品与商业广告的角度探讨了歧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颖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20-121
歧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众多语言的共有特性。试通过观察、分析英汉中的句法歧义现象来研究句法歧义,并以句中歧义的对比研究为基础,浅谈歧义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使很多语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歧义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由潜在到现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话语本身是歧义生成的基础和潜在因素;话语中非语言因素则是歧义由潜在变为现实的触发因素。无论哪种语言,歧义都是话语中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换言之,歧义具有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歧义会对话语交际产生负面影响,但由交际者故意引发的歧义则有利于交际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歧义是语言中一种普遍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它是无处不在的。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很多,然而歧义仍是可以消除的。本文拟就歧义中的一个次类——句子中词汇歧义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词义消歧与框架-脚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义消歧(WSD)的研究,是人工智能科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热点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各样的消歧理论体系不断被提出.文章对具有代表性的消歧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并着重对框架-脚本理论运用于词义消歧的操作与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内省选择题测试和问答题测试考查了某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100余名学生理解“直接宾语/主语”类花园路径句的情况。测试结果表明,高级水平组未达到花园路径现象的触发标准;中级水平组达到花园路径现象的触发标准,出现了花园路径现象,且在成功消歧后仍出现了曲解残留问题。分析显示,花园路径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受试尚未成功习得有标记的一位谓词,更倾向于根据“最少节点挂靠原则”将语言进行简化处理,将新加入的结构挂靠在已有节点并产生花园路径现象;而挂靠节点的重新选择则增加了处理难度,从而导致曲解残留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否定是否有歧义尚无定论。单义派的一些研究试图通过证明元语否定标记的缺失推翻否定歧义说。为了反驳这一论断,进而证明否定语用歧义的存在,本文以汉语的“是”为例,在元表达框架内证明某些常见于元语否定的语言形式并不是专门的元语否定标记。借助三域理论,本文进一步证明否定在行、知、言三域的语用歧义。为了标识否定所处的认知域,某些元语言否定需要特殊的语言形式,这些形式不但不能推翻否定歧义,反而证明了语用歧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