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应遵循的核心理念。近年来,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生动的诠释。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误读或理解不到位,课堂上的有些教学环节是虚设、假的。教学过程变成穿新鞋走老路,偏离“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常有出现。一、鼓励“质疑问难”是假,引向“预设环节”是真近年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踊跃质疑的气氛越来越浓,就其形式而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然而,我们不应该仅仅凭学生提出问题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其主…  相似文献   

2.
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内涵是 :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 ,在阅读过程中 ,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 ,激发强烈的自我需要意识 ;阅读者带着研究性课题或问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作探究性阅读 ,亲身实践 ,发现问题 ,质疑思辨 ,培养良好的阅读探究习惯 ,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之目的。下面谈谈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一、强调自主 ,不忽视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家共认的语文教学基本准则 ,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是指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地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 ,但这种学习上的自主不是天赋 ,要将学生潜在的可以的学习自主…  相似文献   

3.
陈畅 《现代语文》2011,(2):69-70
学贵有疑,疑则通,通则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然而何处疑,怎样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落实,语文教学已初显生机。新课标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多年来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机械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自主质疑、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应用和实践,并且成为“主流”。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呢?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实践了“自觉质疑—品味感悟—创意表达”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以激活学习的主体,变讲课为“导”课,变“教室”为“学室”,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导”来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一、自学质疑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韦婉秋 《广西教育》2008,(28):36-36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笔者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以“疑”为线索,以“学”为核心组织教学,把“疑”和“学”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主质疑与交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自学质疑——组内交流——汇报评价——运用创新。一、基本环节1、自学质疑。亚里斯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起点,也是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者必先会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起点。自学阶段一般放在教学的第一课时或一节课初始十几分钟。因此,这里的自学不是指学生的课前预习,而是指根据课文类型,按一定的阅读程序或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  相似文献   

8.
一、树立教学民主、教学服务意识树立教学民主、教学服务意识是语文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前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树立服务意识,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课堂气氛和谐、宽松,让学生敢于参与语文实践,乐于参与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甚至敢于“冒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不惟书、不惟师,真正做到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兴起的新式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亲自探索,大胆实践,得出结论或规律性认识,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从而发展他们的学习力,实现自主性发展。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理论同语文教学实践的关系分析,旨在系统展现了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落实。语文教学已初显生机。新课标提倡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打破了多年来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僵化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主动学习。学习中自主质疑、自主探求,与他人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方式逐步被接受。被应用实践,并且渐渐汇聚而成为“主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导学———导探”语文教学模式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工具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挥定向导学的作用 ,学生在趣味学习中质疑解难 ,协作互化 ,并通过互测互评的形式深化学习内容 ,拓宽视野。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仍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引导激趣、诱导质疑、指导感悟、拨导创新,学生主体自读、探究提问、研讨释疑、实践提升。通过实施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善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高了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其中“语文天地”实际上就是语文的实践活动。但一段时间以来,教学时出现了把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活动割裂开来的现象,或单纯地学习知识、训练能力,或单纯地搞活动,形式热热闹闹,但学生收效甚微。其实主体课文的学习和“语文天地”的每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一个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语文教改的推进 ,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已逐步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已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但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学生是否已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现状并不乐观。杨再隋教授在《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到了三种有问题的主体性 ,很令人深思。其一为“虚假的主体性” ,即追求形式主义 ,做表面文章 ;其二为“肤浅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上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提出来的。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自学能力。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大多是从学会质疑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无可厚非。深入探究,教学质量是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外也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舞台”。这一点“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就此,笔者提出“三抓一延伸”也正是基于这两点的思考。“三抓”是从学习的主体入手,所谓“三抓”是指:一抓学习态度;二抓学习环节;三抓学习方法。“一延伸”即把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践,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敢于质疑教师,敢于质疑权威,提出具有探究性价值的问题呢?改变观念。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否具有主体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作为认识及实践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探索文本的过程,实实在在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唱”、“画”、“演”、“读”“、集”“、赛”等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智力、…  相似文献   

20.
如何教学生学好语文,语文新课标给以启发——多给学生一些学语文的“自由”。哪些自由呢?笔者有几点实践与思索。一、独到的思索与质疑的“自由”。依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语文教学要摆脱师问生答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开展师生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异,无尊卑之别,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思索、大胆地质疑。如教《范进中举》一文,我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