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红段子”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段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传播对象广泛性、内容新颖性以及载体的便捷性等特点。结合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知识,探索"红段子"发展的主要实施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标准和具体指标体系,有利于在理论上肯定"红段子"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时代价值,在实践中指导红色文化有效向多群体宣传,同时优化我国的基层民意表达机制、公民社会建设及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社会热点新闻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育传播学的信息有效传播原理而提出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围绕着"有趣"、"有用"和"有效"三大目标,通过研读教材、收集新闻材料、编写新闻教学案例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加以完成,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邱洪 《教育文化论坛》2010,2(4):112-115
许慎文化即汉字文化。汉字是记录语言、思想、物态、事件等世间万物的符号。许慎作《说文解字》,系统完整地保留了汉字以前的小篆字形和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籀文、统一了汉字的形、音、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社会生活,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文化科学。尹珍承传许慎文化,到西南传播汉文化,成为汉代"北许南尹"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走向文化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人的文化交往,文化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文化交往活动是思想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源头活水。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过程的文化展开,就是要在多元文化交往中"立魂",在优秀文化融合中"共生",在网络文化传播中"在场",可基于多元化、人性化、网络化、生活化视角建构走向文化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课内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对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有内容相关联的教材"对接"阅读;有同一写法的教材"对接"阅读;有对比性教材的"对接"阅读。通过这种"对接",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互为补充,使学生了解课内文本中所反映的思想与文化。  相似文献   

6.
受近代泰国"泰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其高等教育自起始阶段就十分重视:在保证国家独立自主和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东西。其本土化措施有:保证泰语的教学语言地位,注重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致力于佛学的研究以及佛教的传播等。这些措施对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问题的转换,是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的逻辑必然。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结合网络媒介环境、网络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应当系统把握网络媒介场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规律性,网络社会文化生活影响网民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性,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西学东渐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它并不泛指历史上一切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友好交往和思想文化交流,而是特指明末清初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器物制度以及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在中华民族的特定生存际遇中,这一事件决定性地重塑了中国文化心态,国粹派和西化派的分化对垒及其对待外来文化的偏执态度,令汉唐以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难觅影踪,其不思"会通"的致命缺陷对当下中国文化重建的警示意义尤为重要。就文化的形态和价值而言,"西学"对于非西方国家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作为特殊文化形态,中西文化各有所长,二者独立而互补。因而,"会通超胜"理应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当然之道。  相似文献   

9.
张巍 《山东教育》2010,(7):109-109
一、感性材料导入法。采用大量的感性材料,创造某种认识情境和情感气氛,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和参与欲望。在讲解文化生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框题时,我先在屏幕上展示:世界各国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10.
王洪博 《贵州教育》2012,(1):10+22-10,22
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李嘉诚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连锁企业的"晨课"、"晨操",尽管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在用这样的形式栽种思想,指导行为,培养习惯,提高员工素质,塑造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先进文化概念出发,阐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途径和方法创新发展: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地位、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和建立"双向互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传播学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斐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1):127-132
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概念的相似性,及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的构成要素及活动过程相似性,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交流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传播学中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具有等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优良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一是在政策决策和施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民本思想对政策决策的影响、"和"文化对提出双"和"思想的影响、大同社会理想对健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等;二是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祖国统一,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三是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人们的精神生活,引领文化生活;四是传统文化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贺才乐  肖艳娟 《教师》2012,(11):6-6
孝道是中华道德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其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而到如今,孝文化开始出现断层,孝道观念开始淡漠。我认为学校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教育模式,加强对"孝"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孝道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师须有道     
早在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力,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师有道,学生学有所向,则事业成。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诚、爱、谦、同"之道。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已将数学文化明确提出,并强调了数学课程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是中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是传播数学这一文化的一种方式。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传播主要包括:数学知识的传播、数学语言的传播、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播、数学史的传播、数学精神的传播、数学美的传播和数学价值观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偏重于思想文化的传播、互动交流和碰撞。本文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例,从米德著名的符号互动论这一崭新的视角,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人化"、"团体化"和"社会化"与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的"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层面相结合论述,从而对于我们看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审视当今各种文化的交融、碰撞和渗透,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尊重、满足、丰富和提升人的需要而实现人之自我超越,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其本身与文化具有天然的、本体意义上无法割舍的内在关联性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担当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文化责任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的文化,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和谐文化;培育社会成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使其形成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人的自由自觉本性"的本源性价值,通过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播交流的国际化背景下,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不仅影响信息传播的流量和走向,更是沟通文化的桥梁。为了确保对外宣传的传播效果,翻译工作者要坚持以传播文化和传达信息为己任,发挥传播者在信息选择、观点表达、流量控制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受者的文化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把受众"可接受性"置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