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明的又一次受伤让他提前告别了NBA2007~2008赛季,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应力性骨折,并让大家急切地关心起他的恢复情况来。未来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甚至能不能规避损伤?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与司马光是北宋时期两个标志性人物。声望、地位、能力都是棋逢对手的超一流。两人私交也不错,属典型的惺惺相惜型。但是由于两人政见不一,因此也就造成两人的人生轨迹大相径庭。王安石在庙堂之上竭力攀登鼎故革新的奇峰,而司马光处江湖之远则一再地向下深掘历代治道的珠贝。当王安石辞世时,伤心落泪且挺身为其说话的正是“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司马光。  相似文献   

3.
汤川秀树出生于日本东京。父亲汤川琢治是地质学家。汤川小时候显得有些迟钝。他遇到麻烦的时候总不愿意多说话,家里人给他起了外号叫:“我不想说”,学校里的同学则叫他:权兵卫(无名小卒)”。汤川沉默的性格,却让他不停地默默思考问题。他对一些事物的思考总是不满足于现在人们的解释。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拿着一块石头,走到二哥面前,很惊讶地问道:“二哥,你说一块石头分成两块,两块再分成四块,之后还能不能再分呢?二哥看着自己一向不怎么喜欢说话的弟弟,斩钉截铁地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四块分成八块,八块又分成十六块,十六块分成三十二块…  相似文献   

4.
他叫杨官运,也许他的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时,就寓意着他长大后能够仕途通达,光宗耀祖。可是杨官运并没有按照父母设计的人生愿景去打拼,他却另辟蹊径,1999年创建了陕西省旬阳县恒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他不关注自己的"官运",却关注起"民运"和"国运"。  相似文献   

5.
学会屈己     
正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1084年,苏轼乘船路过金陵时,王安石穿着平民服装、骑着驴子来到江边拜访。王安石主动拜访苏轼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一,王安石曾官至宰相,而当时的苏轼不过是一个级别极低的贬官。其二,王安石算是长辈。然而,王安石愿意屈己,而且做得一点也不勉强。张友鸾是民国时代最有影响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法国一座城市接连发生多起车祸,除了直接死伤外,还有相当多的乘客是被飞溅的碎破璃刺伤的,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有些人干脆连车也不坐了。一天,报上又刊登了有关车祸的新闻。当时一位叫贝奈狄特斯的法国化学家看到了这张报纸,上面谈到乘客被玻璃刺伤的情况,这段话使他回想起做实验时碰到的一件事。一次,化学家正在整理化学药品,不小心把一只药瓶打翻在地,奇怪的是,玻璃药瓶竟没有打碎,只是表面出现些裂纹。他仔细观察,弄清了原因:原来这药瓶曾装过三硝酸纤维素脂的溶液,看来溶剂挥发,药瓶内壁均匀地附着一层三硝…  相似文献   

7.
"我既不老,也不外,为啥叫我‘老外’?" "80后"的他当然一点儿也不老,笑容迷人的他更像个阳光大男孩;他操着一口"异乎寻常"标准的普通话;他一心为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致力于建立一个中国本土的均衡教育资源平台,做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梦".要不是他那金发碧眼高鼻梁的面庞,按他的逻辑,的确不应该叫他"老外".  相似文献   

8.
睡眠是人体很大的一项生理需要,人们也常说:『骑马坐轿,不如睡觉。』科学家曾经做过一项试验,发现如果不睡觉,人的生命大约只能维持一周。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河南平舆县郭楼乡宋海村有位叫宋世宽的老人,从20岁起,他再也没睡过觉。如今,已有50年了。宋世宽老人为何常年不睡觉呢?他是否具有特异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先鼎 《科教文汇》2011,(34):F0003-F0003
我的原名是外婆给起的,在舅表亲中,至今仍叫我方青。一听到这个名字,顿时便觉得亲切起来。 我不知道,父母亲为什么一定要找那个宗先生给我重新起名,就因为他慢条斯理、满腹经纶?就因为攀附他的名气.引以为骄傲?重起的名字,虽然厚重,却使我彻底告别了那分温馨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菊花不落瓣     
哲理 《知识窗》2008,(10):41-41
一次,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未遏,偶然发现书桌上有一首没写完的诗:“西风昨晚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暗自恩忖:“秋风萧瑟,虽群芳凋落,但菊花有傲霜之骨,花瓣怎么会四处飘落呢?”于是,他挥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就离开了。后来,王安石看见了续诗,笑道:“连苏东坡也不好好读书。难道没有读过《楚辞》中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吗?”  相似文献   

11.
刷刷姐姐:土豆,你今天看见"麻杆儿"了吗? 土豆哥哥:麻杆儿?麻杆儿是谁呀,我不认识. 刷刷姐姐:他是三班的小路呀!因为长得瘦瘦的,所以大家都叫他"麻杆". 土豆哥哥:这么叫人家多不好呀! "麻杆儿",真名叫李小路,一米七的个子,体重只有35千克,于是他得到两个外号--"麻杆""排骨队长",而"肇事者"就是他的同学汪洋!汪洋特别喜欢给老师和同学起外号:校长肚子大,他称之为"移动啤酒桶";数学老师近视比较严重,眼镜上一圈圈的,他称之为"酒瓶底";女生小丽稍微有点胖,这一天穿了条裙子,中间系腰带,他便大喊"葫芦娃",害得小丽从此再不敢穿裙子了.  相似文献   

12.
正典型案例陈黎从小成绩一直不错,但他性格内向,没有什么朋友,平时常常一个人。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第一名。晚上回到宿舍,睡在下铺的同学拍着陈黎的肩膀开玩笑地说:"小样儿,考了第一名也不请客?"陈黎本来就讨厌别人动手动脚,又听他叫自己"小样儿",更来气。"有本事你也考第一名!"陈黎的一句话让同学一时哑然。从那以后,同寝室  相似文献   

13.
王铮 《科学文化评论》2012,9(4):121-122
看到郭汉英先生的讣告,我第一感到的是悲痛,第二是决定一定要参加他的追悼会。6月11日前夜,我作了梦,梦见参加他的追悼会仿佛是迟到了,会场没有人,转身却见他笑着叫我。我是多么地不愿意他的逝去呀。  相似文献   

14.
同窗是你     
马浩 《知识窗》2010,(11):44-44
闽,人名,他原名不叫闽。叫什么呢?卖个关子。 有个同学叫广林,大约是他父亲想多养几个儿子吧,独木不成林嘛!不过,同学们由此为他衍生出了个有趣的绰号——麻子,这恐怕是他父亲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15.
李丁1927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原名叫李守海,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算命先生说他是五行缺水,小名叫小水,家里人管他叫水儿。李丁是一位讨人喜欢的老演员,近年来他在《洗澡》、《宰相刘罗锅》、《梦断紫禁城》、《人虫》等电影、电视剧中都有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谈及养生,他老人家便习惯性地挠了挠脑袋:"你看我这体型就是不爱运动的结果。我这人还贪吃,爱吃肉,见到好的就吃,吃撑  相似文献   

16.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到中国访问。令当时的中国媒体记者非常惊讶的是,这位美国佬居然与陪同他到处参观的学者和官员们大谈王安石,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推行新政之第一人,对这位1000多年前的中国政治家颇为向往,甚至想要寻访王安石的后代,详细了解他的事迹。  相似文献   

17.
苗向东 《知识窗》2011,(7):15-15
钱永刚小的时候比较好动、顽皮。他常常把家里所有玩具摆一地.然后开始玩得不亦乐乎。当炊事员做好饭叫他吃时,他要么说等一下,要么说不想吃,继续玩。当爸爸下楼后,大家坐定开始吃了,他仍然玩自己的。有时实在饿了,便手也不洗,穿着拖鞋,甚至打着赤脚,就直奔饭桌。吃饭的时候,一看到肥肉就丢到桌子上,鱼刺和其他骨头,总是乱丢。有时菜不好吃,他就会大叫:“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甚至还会大叫道:“这个太成.这个太辣,这个没煮烂……”有时还有小半砚饭.就丢下.不吃了。他吃过饭的地方,往往是一片狼籍。  相似文献   

18.
期华这小子说他是外星人!打死我也不信。他皱皱眉头。问:“那我怎么做你才会相信?”我忙不迭地刁难他:“要不,你做出一件地球人都不敢做的事——反叛班主任,惹她生气试试?”“你脑子进水啦!”他忽然瞪圆了眼。“谁叫你把牛都吹到天上去咯。”我嘟了嘟嘴。只见期华沉了一口气:“那好,我答应你!事成之后.你得叫我外星大神!”“那如果你没胆子干呢?”“送你一根哈根达斯!”“嗯嗯。”吹牛大神.这次你肯定死翘翘了!我暗笑。  相似文献   

19.
蔡静 《知识窗》2014,(18):75-75
我班上有个叫郑宏玉的小男孩,他读中班的时候,父母离异了。因为这个原因,他变得很内向。一天下课后,我发现郑宏玉总在我身边徘徊,两只手不停地相互揉搓着。我想,他肯定是想跟我说什么。对于他,我平时就会不自觉地多给予他一点关爱。看着他紧张的表情,我蹲下来,微笑着对他问道:"怎么了?郑宏玉,有事吗?"  相似文献   

20.
吴蔚 《知识窗》2008,(3):13-13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