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把握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的课文写作特点,加强朗读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中认识人物形象,感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本文以纸船和风筝的“出现”——“消失”——“再出现”为明线,以小熊和松鼠心情的变化起伏:“乐坏了”——“难过、不好意思”——“高兴得哭了”为暗线,讲述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①电脑课件: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flash动画片段(分成六组镜头:一是睡觉,二是过马路等红灯,三是等公交车,四是走路,五是迟到进课堂,六  相似文献   

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2)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本文以纸船和风筝的“出现”——“消失”—“—再出现”为明线,以小熊和松鼠心情的变化起伏“:乐坏了”—“—难过、不好意思”—“—高兴得哭了”为暗线,讲述了小熊和松鼠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来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全文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篇幅较长,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初定如下:1.复习巩固生…  相似文献   

6.
一、激趣导入,吸引注意力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激趣导人:“枝条细细,叶儿长长,风儿一吹,它就跳舞”;“叶子小小,果实红红,咬它一口,看到小核。”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易  相似文献   

7.
一、激趣导入,吸引注意力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激趣导入“:枝条细细,叶儿长长,风儿一吹,它就跳舞”“;叶子小小,果实红红,咬它一口,看到小核。”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引出了本课课题,渗透了两种树木之间的不同特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2.师述“:树木有许多种类,每一种都有它特定的生长方式,让我们一同来仔细观察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过程吧!”师用课件播放树木的外形变化和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二、初读课文,培养合作能力1.学生以…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课文《最大的“书”》是一篇短小的科普说明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轻松、活泼。因此,读好人物的对话,学生就能理解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以朗读与理解词语相互交织的方法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索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段,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制作一张用落花生做背景,写有课题与作者姓名的幻灯片和一张花生生长的幻灯片,准备一块小黑板;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并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合资源1.猜谜激趣。师:同…  相似文献   

11.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教学伊始,让学生将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从而发现“美丽”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那么,颐和园到底怎么“美丽”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全文。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1.给提示,读全文。①初读:想一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②细读:你认为颐和园的哪一处景点最美丽?画出能够突出景点美丽的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③品读:把自己感悟到的“美丽”读出来。(这里给出“自能读书”的提示,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2.抓景点,品美丽:老师引导学生逐个景点进行品读。第二自然段写颐和园的长廊,引导学生从品…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六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3)讨论、交流感兴趣的内容,体会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在第一首《我想》中,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在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中,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的感想。这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心灵的共鸣,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创设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尽情与文本对话,在充分的朗读和创作中发现关爱、感悟关爱、表达关爱、提升关爱,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存在的诗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形成期待1.课件播放《神笔马良》故事片段。2.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3.有一位小…  相似文献   

16.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 2.齐读课题。 3.给“称赞”找近义词。(表扬、夸奖)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作生命的飞翔和超越。教学中,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旋律,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这,就是语文教学追求的诗意。教学过程一、小诗引入,创设阅读期待(将小诗打在大屏幕上,师朗诵)世界上有一种奇妙的圣水,它呀,简直比童话中的魔杖还要神奇!…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足迹、雨痕、波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的课文,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称赞”。2.齐读课题。3.给“称赞”找近义词。(表扬、夸奖)设计意图:清新自然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书写“称赞”一词,找近义词帮助理解,和课前谈话紧密结合,简单,实在。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课文讲了谁称赞谁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2.指名说,板贴刺猬和小獾图。3.认识“刺猬”两字。4.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獾和小刺猬是怎么互相称赞对方的?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请“树叶”上的拼音帮忙,争取把它读正确、流利。5.检查字词:小…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作生命的飞翔和超越。教学中,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旋律,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这,就是语文教学追求的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