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村经济现代化和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水平的过程,它的每一项内容都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而且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  相似文献   

2.
李钧 《华夏星火》2009,(4):68-70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入,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发展的要求,相应地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也提上了日程,党中心提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入,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发展的要求,相应地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也提上了日程,党中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回应,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背景、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相关观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谢艳萍 《科协论坛》2010,(12):23-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破解“三农”难题而出台的一项重大决策。湖北省谷城县科协驻檀树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办公室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履行职责,坚持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依靠村“两委”班子和群众,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华夏星火》2008,(12):70-71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最为鲜明的要求。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新农村建设要遵循六条原则。做好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规划是成功的一半,空间布局是建设的基础。去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规划立城"的理念,按照"规划完善、功能布局、项目带动"三步曲的要求,加大了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经济知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管理素质、道德素质、民主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基本问题,解决它关的键是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主要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入手,阐释了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战略决策的确立,对我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盛英 《今日科苑》2007,(20):10-10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文化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刘芬 《科教文汇》2008,(9):200-2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农业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的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农民素质的提高方面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经济知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管理素质、道德素质、民主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亿万农民的企盼,也是党和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贯彻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建国之初,土地制度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翻身后的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是21世纪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因素,提出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于广大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有利的契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任务艰巨,而实行循环经济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王念丽 《科教文汇》2007,(10Z):138-138,153
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正向3000美元大关迈进。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个阶段是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的时期。如果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如果应对失误,就会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最大社会问题。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专家工作通讯》2007,(5):39-4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铁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更好地发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铁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现结合铁岭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党和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发展方向。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9.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意义的认识,针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这座大厦的基石。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地位薄弱,农民增收缓慢,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本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