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犹如一杯茶,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才能揭示出它的真谛。人生犹如一本书,有了快乐的注入,才能赋予真实。可是,快乐不会无端来到你的身边,需要你去寻找;快乐不是别人的珍藏,需要你去创造;快乐是珍贵的,需要你去珍惜。从这一期话题中,但愿你能对“快乐”有更透彻的理解,从而拥有永远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初中的感受     
初中是一杯诱人的香茗,飘逸出轻烟,散发出香气,但还需要你细细来品味. 初中是一泓可爱的清泉,倒映着阳光,荡漾着笑语,但还需要你细细来观察.  相似文献   

3.
校园四味     
快开学了,真想回到学校,去品味那酸甜苦辣、多滋多味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4.
读,是一门艺术.细细品读、静静品读,我们能够读出另一个世界.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读,那么我们便能通过文字读出作者的人生.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来品味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与素质.  相似文献   

5.
读,是一门艺术。细细品读、静静品读,我们能够读出另一个世界。一篇文章,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读,那么我们便能通过文字读出作者的人生。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来品味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与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何谓"语文味"?我想具有语文味的课一定是在细细的词语品味中积累语言之美,有语文味的课一定是在琅琅的书声盈耳中提升言语的品质,有语文味的课一定是在潺潺的话语倾吐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有语文味的课一定能在汩汩的情感流淌中张扬言语的生命。一、品词悟"情"体味语言美好的词语犹如一粒粒珍珠,串起了一篇美文,需要我们用心去捕捉、品味。在《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中,老天鹅用身体去破冰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最震撼  相似文献   

7.
走过了十二年的学生生涯,如今已登上讲台,身为人师;迈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在细细的品味中,才逐渐领略出耕耘中所蕴含的爱的真谛! 我们同时都拥有几十张天真的笑脸,同时都面对着几十双美丽的眼睛。每个孩子都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都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要解读孩子这本书,更需要的是我们满怀着爱心与热情,去触摸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无非是让学生认一认生字,学一学词语,读一读课文,理一理脉络。其实,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一样需要“精彩”,需要教师去细细思量如何上出语文味来。接下来,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动物过冬》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让第一课时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天真的,老人是深邃的。老人的昨天是孩子的今天,老人的今天是孩子的未来,而童年是他们共同拥有的。亲爱的辅导员们,伸出手,让我们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拉着老人,细细去聆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爱故事,静静去品味“火炬映晚晴,夕阳暖童心“的关爱内涵。  相似文献   

10.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名作。文章抓住"背影"命题立题,表达了亲子之爱这一主题。赏析这篇名作应抓住其中描绘的四次"背影",仔细品味,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想要语文教学"出味",应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少不了对听、说、读、写、问的训练。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语文课即语言文字课,因而语文课上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这些语言文字可能是字、词、句子、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天真的,老人是深邃的。老人的昨天是孩子的今天,老人的今天是孩子的未来,而童年是他们共同拥有的。亲爱的辅导员们,伸出手,让我们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拉着老人,细细去聆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爱故事,静静去品味“火炬映晚睛,夕阳暖童心”的关爱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和词语打交道。入学就读后,词语更是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细嚼词语,并好好品味此中的奥妙。正如朱熹所言:"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要知道:语文教学的精妙往往就隐藏在这些词语的背后,让学生细细推敲,慢慢品味,携学生不断走进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和词语打交道。入学就读后,词语更是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细嚼词语,并好好品味此中的奥妙。正如朱熹所言:"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要知道:语文教学的精妙往往就隐藏在这些词语的背后,让学生细细推敲,慢慢品味,携学生不断走进词语隐秘精微的深处,才能让学生真正品出语文教学之味,感受语文学习之美。  相似文献   

15.
吴振华 《现代语文》2005,(12):71-71
我们知道,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被弱化,"语文味"不能被淡化.不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语感,只是让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所揭示的一些问题,结果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地理课、历史课等,这都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6.
漫品教师味     
教师应有品有味。或淡如春一般浪漫而温情;或暖如夏一样奔放而激情;或浓如秋一般成熟而多情;或酷如冬一样神秘而深情。这一切的一切,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真真切切,全不做作,值得去品味。  相似文献   

17.
于永正老师曾说:‘煮书'就是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诵读,去品味,直到把书读透。借《推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让学生学会煮书的阅读方法,确立煮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刘衍域 《成才之路》2011,(22):11-11
生命如花,需要阳光以沐浴;生命如林,需要雨露以滋润;生命更是一种思想成长的历程,需要阅读去引导。生命的成长需要阅读,而对语言之品味,是吸纳生命所需营养的过程……品味语言,何其重要!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文本细读是还原文本语境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艺术。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语境生处细细寻""语言亮点细细读""情理悖处细细品""语意空白细细钻"等文本细读策略,目的是使阅读成为学生快乐的心灵之旅,让学生读出"味道",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体昧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3、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