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明史观与中学历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观察研究历史的,中学历史教育也不例外。近年来,文明史观逐渐兴起,在中学历史教育界受到普遍关注。笔者仅就文明史观与中学历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浅论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冲突”与文明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由“文明冲突”论所带来的忧虑和混乱,扭曲了对于世界面临困境之实质的讨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不在于文明差异本身,而在于无知、狭隘、偏见。尽管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着文明因素,即宗教、民族、文化因素,然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不公正是大多数冲突的本质原因。因此,纯粹的“文明冲突”或完全由文明原因导致的冲突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文明交流和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上的普遍现象,是加快人类社会前进步伐、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文明或文化之间的交流速度加快,范围拓宽。为了使这一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本刊特约请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先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荣建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建华先生围绕“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与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发表高见,在此一并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必定会激发全体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历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明不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而是贯穿所有文明形态(从渔猎社会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智能文明)始终的一种基本结构.智能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只有形成新的生态文明,智能社会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6.
范佳薇 《文教资料》2014,(25):165-166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期”。就中学历史课程而言,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文明史观在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线教师也有意在教学中应用文明史观进行教学。本文从文明史观的概念、内涵及文明史观如何指导中学历史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了东地中海地区的一个历史时代,打破了东西方的政治界限,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汇,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多元化和世界性的希腊化文明。它突破了城邦的狭隘性,体现出一种具有现实主义的文化精神,形成了一体化的世界倾向。  相似文献   

8.
法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约束自身精神与行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些理论成果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悠久灿烂的古代中国文明——庞大帝国、农业文明、儒家文化二、久远的历史留下的若干历史包袱——专制独裁、权力垄断世袭的政治统治传统——贪污腐败、穷奢极欲的官场政治文化——漠视生命、滥杀无辜的暴力文化(杀伐、酷刑,从官方到民间)——摧残个性、钳制思想的愚民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无数诗人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解材料。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教学引入“史诗”,并运用“史诗”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笔者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作者试图在历史文化层面上对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进行重新解读。《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走过了寻求现代文明、背弃民族文化传统——现代文明社会中精神失落——反归并重新认识民族文化传统的历程,这一历程也象征人类在寻求文明尤其是现代文明过程的艰难行程。《黑骏马》通过白音宝力格个人的反思而完成对人类寻求文明过程的反思,从而使白音宝力格的形象具有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周朝林 《文教资料》2009,(20):152-153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师生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联系,归纳出分析问题的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能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探寻历史内容的联系,归纳出历史问题的解决分析模式,力求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继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出现,我国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华夏文明勃兴,使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它伴随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种文明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先后经历了古代、中古和现代时期。此间,翻译几经荣辱兴衰。从一开始,翻译就为各部落首领或国家统治者所重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常有背运之时,成为国与国之间失和和失交的替罪羊。翻译史始于宗教,宗教文明借助翻译获得广泛传播,也正是借助翻译,不同文明得以融合和共存,如《圣经》、《可兰经》和佛经的翻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翻译也帮助打开了现代世界之门。翻译总是在历史机遇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和能耐。二十世纪以来,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的形成,为翻译再次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历史机遇。翻译有着无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作为考古学界的一部力作,其意义不仅是对考古学几十年来的归纳与总结,而更多的是承载了苏秉琦对"解构历史中重建中国古史,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学术道路思想的种种探索。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突飞猛进。而中国依旧在封建农业文明道路上徘徊。从那时起,崛起的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部中国近代史,首先是西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儿女挽救民族危亡、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希腊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帕提亚帝国和帕加马等。希腊化时期西亚北非的文明对话的特点:第一,处于边缘地位的周边落后民族迅速崛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原有的先进文明日渐衰落。第二,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第三,文化交融是军事征服的后果。第四,文明中心迁移至欧亚大陆交界处和两河流域的新兴大城市或首都。第五,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第六,希腊化遭遇了中东部分人民的顽强反抗。第七,希腊化促进了东西方宗教的融合及世界宗教和中东文明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但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可以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天人合一"文明、"天人相分"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文字、城市、国家诞生以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两个阶段。农耕文明主要介绍的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世界范围内特别是黄河长江流域、恒河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四大区域文明发展的进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工业文明则涵盖了14世纪以来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在工业革命推动下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显示了文明发展的整体陛、阶段性,又展现了道路探索的多样性、复杂性。科学构建文明史专题,正确理解文明史内容,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开始于15世纪,主要竞争在西欧与中国之间展开。当时中西方文明中心的发展永平大致相当,但欧洲人凭借中国发明的罗盘环游世界,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太陆,进行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为欧洲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欧洲相继发生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