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题解:“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本篇由黄生借书事展开议论,说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勉励黄生认真读书.二、评注:黄土允修借书。生,旧称年轻的读书人:允修,黄生之名.——开门见山,落笔扣题.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随园,袁枚居金陵织造隋氏之园,改其名为“随园”;随园主人,袁枚自称.授以书,即以书授之.而,顺接连词;之,代词,指黄生.——主人见黄生借书,十分慷慨,绝无犹豫,借出书后并随即告诉黄生一番道理,本文重点在说明道理,故何时借书、借何书,俱  相似文献   

2.
《黄生借书说》题解“说”是一种文体,有的是直接说明一个道理,如韩愈的《师说》;有的是就某一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见解或寓意讽谏,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枚这篇《黄生借书说》,就是借黄生借书这件事,写出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勉励后学;借题发挥,寓意深刻。“生”原是对人出生的泛称,如“先生”“后生”;后用  相似文献   

3.
王一(广西) 嘻嘻姐姐,我是一个小书虫,闲来没事就喜欢看书,而我又没钱买,怎样才能读到不用花钱的书呢? 《黄生借书说》里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句子,看来你小小年纪也有古人的想法了哦!要想读书不花钱,有四种途径你可以向别人借,不过通过这种方法读到的  相似文献   

4.
《黄生借书说》开门见山,以“黄生允修借书”一句交待引起议论的缘由劈而提出中心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以下便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证。首先列举帝王和富贵人家藏书丰富,却没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五册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为了证明“书非借不能读”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对比手法从八个方面进行对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一是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作对比。天子之书,乃七略四库,富贵家之书可谓汗牛塞屋,然天子、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而“余”幼时与黄生则无书可读,要去向别人借取,幸运如黄生的可借到,否则唯有感叹而已。第二是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第三是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作对比。以上三者是分析藏书的一般情况,侧重说明有书不能读的原因。第四是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藏书者家中之书汗牛塞屋,落落大满,  相似文献   

6.
“说”是古代的一种夹叙夹议的文体.这篇“说”,通过叙述作者本人的读书体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生动地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看起来似乎平常,但寓意是深的,目的在于鼓励人们珍惜时机,专心向学,勤勉读书。一、句子1、体会下面两句话的含义,然后就所提问题选择正确答案.“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①“借者”指谁?(作者本人;黄生;泛指家贫无力购书的人)②“可惜”是什么意思?(应当珍惜;值的惋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教育》2007,(12S):40-40
王从:袁枚《黄生借书说》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何也?人之与书,大约如冯梦龙批元曲《耐心》时所言:“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也。”  相似文献   

8.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非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里,闪耀着许多璀璨的星星,清朝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就是其中的一颗。这篇文章被许多人认为是“说”中的名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更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0.
《黄生借书说》的中心论点被传统地认为是“书非借不能读”,我们觉得应为“知幸与不幸”。其理由如次。首先,从文中的几个观点之间的关系来看。全文有两大部分,一是告语,二是希望。告语之初,作者先从反面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以“子不闻藏书者乎”设问,引出三种有书不读者:“天子”,“富贵人”,“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从特殊到一般,证明“书非借不能读”者大有人在。之后,再用“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拓开一层新意,由书及物,通过借物青和持物者两种不同表现的对比,着重剖析难得青为贵,易得者为轻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揭示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告语的第二段,作者以自己做官前后的亲身体验作对比,从怀念到自责,发出了“借者之用心专,而  相似文献   

11.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有这么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语暗藏万千玄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想到的却是人性。此语中窥人。可见一斑。友人家里藏书甚丰却常向我借书,我不解便问他原因,他说我的书比他家里的好。而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家中本有《儒林外史》一本,闲时翻看,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     
《现代语文》2004,(10):24-31
阅读下文,完成1-3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①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行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螵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②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2、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3、本文的作…  相似文献   

14.
王从:袁枚《黄生借书说》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何也?人之与书,大约如冯梦龙批元曲《耐心》时所言:"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里,闪耀着许多璀璨的星星,清朝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就是其中的一颗。这篇文章被许多人认为是说中的名篇,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更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化是与文本解读的深入联系在一起的,也涉及对时代特征和学生基本状况的把握等,这里主要就<黄生借书说>谈文本的深入解读问题,希望对一线语文教师有所参考. <黄生借书说>一文在开头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样的观点,显然带有偏激色彩.  相似文献   

17.
“书非借不能读也”,说得不错,但若不经审视就作为至理名言而顶礼膜拜则有言过其实之嫌,值得考究。“书非借不能读也”,说了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即为自己所拥有的书自己未必会看,但借来的书因为有一个终究要还的压力,借书之人往往非看不可。故“书非借不能读也”!  相似文献   

18.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读书乐趣时,我认为把“借书满架”之“借”译为“借来的”有些牵强,不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协调。那这“借”字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19.
王继坤 《现代语文》2003,(11):18-18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黄生借书说》的解读和对借书的再阐释,也可以说是它的现代版。本文是较为典型的就事论理的文章。作者从讲一个历史小故事入题,在叙述过这个“颇有意思”的小故事后,立即转入对这个小故事包含着的“意思”进行解读,借清代人袁枚的感叹,把所要论的理,摆在了读者的面前。全文议论逻辑严谨、周密,该说的说到了,读者容易生疑的谈到了,但通篇又是在聊家常,让你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表示现代汉语代词“我”的文言词有“吾”、“余”,“予”等,这几个词有时在一篇文言文中同时出现。如《黄生借书说》中:“吾不得而见之矣”,“余幼好书”,“今黄生贫类予。”又如《捕蛇者说》:“余闻而愈悲。”“吾尝疑乎是。”请问:出现这种现象,是作者信手拈来呢,还是“吾”、“余”、“予”等同表示“我”的文言词还有意义或语气或用法方面的微妙差别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