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一个字含有两个字的音和义,叫"合音兼义"。最常见的是"诸"字。"诸"字是"之乎"二字的合音兼义;又是"之于"二字的合音兼义。一、相当于"之乎"的合音兼义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选取萧山方言中9个具有代表性的合音词,在分析其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在语音和语用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合音词的形成,是语音、语义、语用等语言系统内部的演变模式和运作特点以及使用语言的人自身对言语活动中力量消耗的经济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界定应兼顾语音对应、语义相通、句法功能相同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合音词的类别,考察了合音词的实质,并试图从合音词变化的内因与外因两方面来分析现代汉语合音词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兼词"诸"用于句中时,兼有"之"的声母和"於"的韵调,具有代词"之"和介词"於"的意义;用于句末时,兼有"之"的声母和"乎"的韵调,具有代词"之"和语气助词"乎"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兼词是音单意复的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古汉语中的兼词,比现代汉语多,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其中以“诸”、“焉”最为常见。据顾颉刚《尚书通检》统计,《尚书》正文“诸”字共出现12次(不包括《书序》),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焉”字共出现4次,其中作兼词用的3个。据杨伯峻《论语词典》统计,《论语》中“诸”作为单词(不包括“诸侯”、“诸夏”之类的复音词),共出现36次,其中“之于”的合音18个,“之乎”的合音14个。“焉”字共出现88次,其中作兼词用的9个。据杨伯峻《盂子词典》统计,  相似文献   

9.
<正> 临沧地区所属八个县方言,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尤以儿化韵和合音词现象较特殊。本文拟就这两方面作一些初步探索。 一、儿化韵的特殊情况 全区方言中,总的看来,儿化韵不多见,只有凤庆话中儿化韵较多,且儿化后都不卷舌。其变化有下列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存在于韩国语里的汉字词给韩国学生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学习条件,但也容易产生负迁移。因为一些词义的变化,使汉字词和与之对应的汉语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非常紊乱。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准确辨析汉字词和对应汉语词语之间的词义差异、感情色彩差异和词性差异以及搭配习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仿它词”大量涌现,已成为韩国语词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仿它词”特点入手,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它的构词特点及其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通俗性。通过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仿它词”,充分发挥语言的灵活性和复制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同文化呈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英语和汉语因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植根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折射出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中西方给颜色词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下,英汉民族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从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入手,分析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了解颜色词翻译中的"变色"现象,即变为"无色"、"它色"和"它意",并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更生动形象的说明翻译中的"变色"。  相似文献   

13.
魏天爽 《海外英语》2012,(3):152-153
英语中的develop和汉语中的"发展"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无论在英文书报杂志或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都屡见不鲜。因为熟悉,在翻译中常将两词对译。将develop一词译成"发展"是不准确的,这两个词在语义上能够对应起来的情况是很少的。该文通过develop的大量译例,讨论如何根据语言环境和搭配关系选择词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作为现阶段最强势的传播方式,几乎成为人们交际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出现了许多的合音词,成为新一轮的流行语形式。本文试从认知视角来谈谈网络合音词。  相似文献   

15.
英汉叠音词的特点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汉语叠音词比英语叠音词的构词能力强,表现形式多样,使用范围广泛。英语叠音词常用于口语、俚语或非正式文体;汉语叠音词不但常用于口语,也常见于文学作品里。翻译时要根据其特点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问题”一词颇为常用,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该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各大媒体曾曝光了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奶粉”事件、“问题鸡蛋”事件,近期传出了“问题资金”、“问题房产”等等,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含意,又该如何英译呢?  相似文献   

17.
“关系”一词被普遍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负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其汉译英过程中,却有多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该文将对“关系”一词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的几个英文翻译版本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诸如“关系”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如在译入语中不能找到相应对等的词汇表达,最好的翻译方法还是音译。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高中教材语必修三中选录了美国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材中诗歌第三节结尾一句被译为“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对于其“漫步”一词我认为翻译不够妥帖。  相似文献   

19.
刘敏 《海外英语》2014,(18):136-137
"关系"一词被普遍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负载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其汉译英过程中,却有多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该文将对"关系"一词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的几个英文翻译版本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诸如"关系"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如在译入语中不能找到相应对等的词汇表达,最好的翻译方法还是音译。  相似文献   

20.
洪宗海 《考试周刊》2010,(11):133-134
本文对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等文献的权威译本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对“农民工”一词的翻译及其历史演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翻译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