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练笔是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抓手。目前的微练笔存在为写而写、随心所欲和评价单一等现状。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练笔的目的、练笔的时机,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练笔兴趣,以提高读写结合中微练笔的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随文练笔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发掘文本训练点,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句式、结构、修辞等进行仿写,对文本情节进行补白或者对课文进行续编的一种练笔形式。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联系,以读促写,以写助读,二者互促互融,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训练如何在课堂中实施与落实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将读写融为一体的全面的写作训练方法。教师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点,及时地把写作训练融入阅读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精彩句段处练笔、在留白悬念处练笔、在拓展延伸处练笔或者改变文体巧练笔,从而培养学生仿写、补习、续写、改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语文教学中实施随文练笔,能够让阅读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美文随文仿练;结合趣点随文练笔;体会情感随文续练;以说促写随言练笔;课外阅读拓展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5.
写作对学生走上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话水平对高年级的写作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这样要求: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条件和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要加强平时的练笔指导,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如何运用小练笔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呢?教师应该有效挖掘练笔资源,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增强写的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由中练笔,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充分钻研文本教材,从中挖掘出练笔素材,引导学生多练笔、巧练笔,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一环,可以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有效提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借助阅读文本,挖掘练笔素材,通过扩写、仿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读中练写的美妙机会,引领学生步入了精彩无限的言语训练天地。  相似文献   

7.
小学高段是习作学习的重要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通过读写结合,在课堂中进行小练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写作技能。多样形式的小练笔,更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从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多样形式的课堂小练笔,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小练笔是有效结合读写、降低习作教学难度与坡度的载体与依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通道与桥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小练笔的作用,利用生动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写清内容的方法,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难题,以激发起写作兴趣和写作潜能,从而进入作文成功的快车道。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设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小练笔是基础的写作训练,只有做足"小"练笔,才有可能让学生写出"大"文章。通过练笔二轮设计对比,展现练笔需要遵循的策略,即突出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练笔信心;突出读中悟写,提高学生练笔实效;突出与生俱进,激发学生练笔兴趣。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范例进行随文练笔,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运用迁移,典型构段处练仿写仿写,是学生作文的阶梯,也是随文练笔最主要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文本的典型构段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练笔。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是学生的习作起步阶段。小练笔篇幅短小、易练习,是教师提升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的“利器”。文章提出提升小学生写段能力的策略:首先,仿写为先,通过多元场景仿写、对象替代仿写、句式承袭仿写,让学生言语迭代升级;其次,多维续编,让小练笔合“情”合“理”;最后,通过补写护航,让小练笔段中添“花”,让每个学生敢写、会写、乐写,全面开启他们的“悦写”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朱巧华 《新教师》2019,(6):29-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小练笔是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学生负担小、效率高。人教版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无论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还是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上,都值得学生模仿、学习。教师需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小练笔,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在写中领悟运用。那么,如何紧扣文本特点,选准练笔训练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可供练笔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随文练笔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许多课堂上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或者练笔的时机把握不当,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只有选准能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找准落点,才能达成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优化. 一、练笔点选在课文留白处 许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让学生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学生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学生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学生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相似文献   

14.
涂卫国 《小学语文》2014,(11):30-33
随文练笔也称课堂练笔、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与追捧。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勤 《教师》2010,(13)
课堂小练笔是小学语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也普遍重视学生的写话兴趣和写话能力的培养,经常采用课堂小练笔的方式进行写话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语文课堂小练笔形式 1.仿写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在低段语文课上,可借助课文中的典型句子或精彩段落,设计"仿写"小练笔,降低写话难度,给学生一个模仿、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正>小练笔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可是课堂小练笔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却并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关注。笔者将当前课堂教学中造成小练笔低效或无效的原因及思考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作为机动环节,造成效果低下教学误区: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到我们学校指导语文教学,几位教师上了研讨课。有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设计小练笔环节,可是当学生刚要写或只写一两句的时候。下课铃声就响起了,教师只好让学生将小练笔的内容留到课外去完成。在评课的时候,沈大安老师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在课后的思考练习中出现一些课堂小练笔,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练笔这一环节,不要只是用一两句话布置一下,然后就让学生课外练笔,过后竟然对学生有没有付诸实践都一无所知,而应认真把课堂练笔落到实处,让练笔在读与写之间搭起一座坚实而又秀美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写人记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 ,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 ,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描写 ,最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情感 ,使之感受深刻 ,乐于习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习作练笔 ,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 ,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写人记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 :( 1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 2 )通过抓读写联系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  相似文献   

19.
文本细读包括读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课堂中找准契机,适当安排小练笔,如:仿写、缩写、写对话、写感悟等小练笔形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把握,促进学生细读文本,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现行人教版的中段阅读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文章,而且也提供了许多可以补白、延伸、迁移、仿写、改写的点。一时间,随文练笔成了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各类公开的教研课中,教师们不约而同地安排了随文练笔的内容。但是,是不是只要有随文练笔的内容就真的能取得已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呢?不尽然,从学生本身的学段特点来说,随文练笔有许多的困难;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设计练笔时也出现了为形式而写、指导不到位、评价不及时等现象。让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