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超重失重"一节中,通过升降机的例子从理论上分析了超重失重现象,但很难使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实验演示是很必要的手段,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使用的超重失重演示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第一册《超重和失重》一书,教材是利用站在升降机内测力计上的人通过升降机的上升、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的例子讲解的。内容叙述简单,学生看不到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很难理解。为了使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我在教学中自制了一套简易的超重演示器和失重演示器,定性研究了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效果明显。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制作器材5N平板测力计、400g钩码、薄弹性金属片。2制作方法a.超重演示器。①将薄弹性金属片剪成1mm宽、7mm长的细条。②将平板测力计的挂钩从指针以下2cm到…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超重失重”一节中,通过升降机的例子从理论上分析了超重失重现象,但很难使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实验演示是很必要的手段,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使用的超重失重演示器如图1所示。该仪器存在如下缺点:一是测力计太小,课堂演示效果不明显;二是从动指针设计不尽合理,太松则容易滑动,太紧则主指针难以推动,造成实验成功率太小。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测力计无疑是演示器的主要构成部分,为了使演示效果更加明显,我们使用圆盘测力计代替原有的测力计,并在其上加了一个记忆指针来演示超重失重现象,圆盘测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提供了一种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演示效果明显的的演示仪器,让学生切身的感受超重和失重现象,克服教材演示实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学中,不论是利用弹簧秤还是体重计演示超重、失重现象,其现象的可见度和稳定性都较差.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我们采用如下演示装置进行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实验安陆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张智(432600)目前,演示超重、失重现象的实验方法很多,但总有两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是被演示的物体总要经历静止→加速→减速→停止这样一个过程,超、失重现象总会先后出现,这一过程又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例超重失重演示仪的制作及演示情况,该演示仪能具体得到超重失重数值,演示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超重与失重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此时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如果只通过理论分析超重与失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教学中能用于课堂的超重与失重演示仪非常少,通常只是利用悬挂砝码的弹簧测力计做加速运动来进行演示,但是这一实验需要从运动的弹簧测力计上观察超重与失重现象,不大方便。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会采用放在电梯里的体重计  相似文献   

9.
常用的超晕失重演示器如图1所示,在演示超重现象时,向下拉绳环,圆盘测力计向上加速运动,可以看到,圆盘测力计的指针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偏转,说明测得的钩码重力增加了,发生了超重现象.在演示失重现象时,松开绳环,使圆盘测力计向下加速运动,可以看到,圆盘测力计的指针沿逆时针方向向上偏转,说明测得的钩码重力减小了,发生了失重现象.然而,在演示过程中,笔者发现,图1所示的超重失重演示器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所演示出来的现象只是一瞬间的,不便于学生观察,也不便于其对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三年级物理教科书(1991年版)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节中,以升降机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为例描述了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但超重和失重概念往往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且超重和失重实验又是演示实验中的一个难题。为填补超重失重知识点的实验空白,突破这...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学中,不论利用弹簧秤还是体重计演示超重、失重现象,其现象的可见度和稳定性都较差.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我们采用如下演示装置实验,效果很好.一、演示装如图1所示,用一个矿泉水瓶,在其底部开一个直径2cm的小孔(作通气和注水孔),把一块橡皮膜(最好选用避孕套)扎在瓶口上,橡皮膜宜扎的稍松弛些,在瓶内装入适量水后,橡皮膜成一个水球.实验时,通过观察水球的大小的变化来研究水的超重、失重现象.二、演示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重和失重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也找到了许多演示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方法。例如,用1个多处漏水的可乐瓶装满水后,迅速地抛到空中等,但这种方法只是定性的描述分析。如何定量测定超重与失重,这是笔者多年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将单片机测力装置用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演示,既可以进行定性演示,又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分析
  "超重和失重"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七节的主要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即能巩固和深化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意义重大。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所以本节课我才用了很多小实验,让学习参与体会超重和失重现象且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1问题提出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高中物理课本中有一课内容讲解<失重和超重现象>,但实验研究失重和超重现象的都是一些向上或向下直线运动的实验,而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而绝大多数是圆周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能不能设计一种带有旋转运动的"失重和超重现象实验仪"呢?我们想到了初中物理中<机械能转换与守恒>这一节的重要实验--麦克斯韦滚摆实验.麦克斯韦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那么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失重和超重现象呢?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麦克斯韦滚摆失重、超重实验仪".对麦克斯韦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失重和超重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实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多元化教学的体现,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创新实验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在讲授超重和失重时,都尽量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学习,有电子秤,有传感器,但都存在一些不足,前者的观察角度较窄,只有站在电子秤上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电子秤的数字会瞬间发生变化,不利于实验观察;后者使用先进的仪器,只能在条件好的学校进行.为了提高演示的可视性和对比性,自制演示实验装置,实现在气体和液体中探究超重与失重现象,提高超重失重实验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实验方法存在的不足传统的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方法就是在弹簧秤下挂一个勾码,在静止时读出读数,然后用手提着弹簧秤加速向上运动,会看到弹簧秤的读数变大,即为超重;加速向下运动,会看到弹簧秤的读数变小,即为失重(中师物理教材采用此一方法)。这一演示方法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是弹簧秤较小,可见度差;二是弹簧秤是运动的,指针一闪而过,学生不容易看清读数,等弹簧秤静止下来,指针也回到原位,这不利于学生对超重失重的理解(也许由于上述原因,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干脆省略了此演示实验)。二、原因分析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发现,该实验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节中,以升降机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为例描述超重、失重现象,效果不明显,学生难以从实验中获超重、失重的理性认识。这里笔者推荐一种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的新设计。结构如图1:图1 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a.教具的结构及说明:此演示器结构简单,一目了然。一根较长杠杆,杠杆一边装有一钩码(或铁锤),右端点上安有调平螺丝;支点绳扣的另一端装有滚摆,在端点上系一小块红绸,增加效果。b.操作方法:实验前,先将支点绳扣用铁夹紧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用手稳定提着也行),调节调平螺丝,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相似文献   

19.
1 制作背景 新课标对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这节的活动要求: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和超重.超重与失重现象最直观的表现是用测力计或台秤测物体的重力时示数会变大或变小.虽然学生通过坐电梯或坐过山车能获得亲身体验,但却无法直观地看到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测量示数的改变,因此这种体验活动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亲眼目睹超重与失重现象,并能感受在现象中示数的变化,将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与学习.本教具"超重与失重现象演示仪"正是为了实现该目的而制作的.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一年级《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内容。传统授课过程中学生只能由教师的讲授得出超重与失重的含义,缺乏对超重与失重的进一步理解,更无法对超重与失重的现象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