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秀珍 《现代语文》2007,(2):124-124
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小说塑造了一位被命运捉弄的美丽可怜的形象——玛蒂尔德。因为项链的“捉弄”,她由养尊处优落到贫困辛劳的境地,美丽的容颜也随之消失殆尽。每次读《项链》,我总为玛蒂尔德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2.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一生创作了不少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短篇名篇《项链》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历史背景和人类需求心理等角度入手,探析造成小说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原因,认为时代风尚是人物悲剧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人性发展矛盾是人物悲剧命运的内在因素,作者因素是人物悲剧命运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居伊·德·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小说《项链》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一心追求高雅奢华,为参加舞会借项链,不慎丢失,为赔项链,跌进了穷苦的深渊,十年之后还清债务,发现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项链原来是假的。玛蒂尔德有爱慕虚荣的一面,但她诚实守信,维护尊严且坚忍不拔的品格,对规范当今社会行为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国读实在太熟悉了,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在语课本里读到过它。许多年来,人们对其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看法,也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但果真如此吗?难道我们从小说中就没有读出别的体验吗?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故事的中心事件,对她一生构成的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她的生活从那一时刻起到底发生了什么转变?她的性格从那个晚上起到底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些看法的确最符合莫泊桑的创作初衷吗……当我们向自己质疑这一系列的问题时,特别是当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更加看重本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某些权威或泰斗的盖棺定论时,我们忽然发现,原来《项链》给我们提供的远远不止我们已经知道的。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我们认为她是一个美丽、虚荣,同时又自尊、自爱、自强的小市民,通过对《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从小资产阶级、虚荣、诚信等方面辨析了她的不讲诚信的根源是谎言,同时论述了谎言是她十年辛苦劳作的悲剧根源,我们辩证的认为,也正是这十年辛苦劳作,使玛蒂尔德成为一个更具魅力的女性。  相似文献   

6.
7.
朱剑青 《甘肃教育》2001,(11):33-33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长期选在高中语文课本上的短篇名作。课本和教参都把《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看作“是一个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的典型。笔者却认为,经历坎坷的悲剧人物玛蒂尔德不但是一个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可爱形象,而且在她身上还闪烁着人性的光华。玛蒂尔德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她没有陪嫁资产,没法子结识有钱的体面人物,只能嫁给一个小职员。但是,她并不甘心于“门当户对”的婚姻,而想出人头地,跻身于上流社会,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更梦想在华美的香气…  相似文献   

8.
每次给学生上完<项链>这篇小说总有一些遗憾,那就是如何正确理解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难道她只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小市民?通过这一形象,莫泊桑要向我们传达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莫泊桑的《项链》一直是中学语文传统名篇。鲁迅曾评价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短篇小说的要求具有的高度。"《项链》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而又出人意料之外,它以丢失项链为分水岭,让主人公玛蒂尔德在重重对比中展现其精神蜕变历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小人物无法掌握的运命,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人性复苏之歌,给世界文学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以其经典的内容,强烈诙谐的对比,精巧的构思,耐人寻味的情节设置及出人意料的结局,经历了一百多年而长盛不衰,魅力依旧。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也深入读者内心,对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的评价版本颇多,异见纷纭。我们认为,莫泊桑塑造了一位虚荣与美德兼备,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玛蒂尔德通情达理,诚实守信,维护尊严且坚韧不拔的品格,对规范当今社会行为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虚荣与美德同在——《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再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以其经典的内容,强烈诙谐的对比,精巧的构思,耐人寻味的情节设置及出人意料的结局,经历了一百多年而长盛不衰,魅力依旧。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也深入读者内心,对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的评价版本颇多,异见纷纭。我们认为,莫泊桑塑造了一位虚荣与美德兼备,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玛蒂尔德通情达理,诚实守信,维护尊严且坚韧不拔的品格,对规范当今社会行为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玛蒂尔德以其生动、丰满颇具争议的形象在评价中出现了多元解读。传统评论基本上倾向于把玛蒂尔德定位于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小资典型.由此也认定莫泊桑写作小说的意图正在于此。然而.如果我们单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究竟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德性,还是人类本有的劣根性?它们区分的底线恐怕不是一语可断定的。  相似文献   

13.
在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泊桑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玛蒂尔德这一女性形象长期以来始终是读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常规教学中,一般对她的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庸俗鄙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现状,爱慕虚荣,所以才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并对她的虚荣心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以致玛蒂尔德其人竟也成了“虚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在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泊桑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玛蒂尔德这一女性形象长期以来始终是读者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常规教学中,一般对她的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庸俗鄙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现状,爱慕虚荣,所以才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命运,并对她的虚荣心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以致玛蒂尔德其人竟也成了“虚荣“的代名词,始终受到人们的嘲讽.……  相似文献   

15.
我曾听了一堂“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新授课。老师讲完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出示了下列图形:师:这里有六个三角形,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生甲:我把它们分为三类:有直角符号的是直角三角形,图(2)和图(6)为一类;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图(3)和图(5)为一类;其余的只有锐角的三角形,图(1)和图(4)为一类。师:他不仅会分类,而且还给有的三角形起了名字,真不简单。还可以怎么分类?可能学生一时还没有观察、思考好,教室里十分安静。老师继续启发:“三角形有角、有边,甲按角的大小分了类,还可以按什么分类…  相似文献   

16.
我经常观摩语文公开课,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语文课不像“语文”了。比如说,教《神奇的极光》变成了“极光图片”的展示,《时间和空间的旅行》变成了异想天开的幻想。《虞美人》变成了音乐欣赏和歌曲学唱。像这样的课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不由地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究竟应该是怎样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知识积累的海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这交际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识字、写字、积累词语、背熟若干句子和段篇”等最基本的知识,当然也需要文字学、词汇学、修辞学、逻辑学、文章学等学科知识。有了这知识的积累,才会有能力的…  相似文献   

1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在新课标的解读中又有了新意。整篇小说作者都在讽刺着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小说的开头描写路瓦载夫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生活极为不满,梦想像上流社会的贵妇人那样过高贵、风雅的生活。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她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天郁郁寡欢。一夜风光丢失项链之后,欠下一大笔债款,在这种种打击面前,她终于丢掉幻想,面对现实,开始自己踏实并勇敢地好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莫泊桑是法国优秀批判现实主意的作家,在19世纪极具影响力。其《项链》更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发表100年来主人公玛蒂尔德更备受人们的议论。小说讲述了教育部的小职员的妻子一开始因为爱慕虚荣,想要追求有钱人高雅的生活。在一次出席舞会时,向朋友借了一挂钻石项链,而舞会后却不幸将它弄掉了。于是开始了她长达十年的还债旅途,从一个小资的家庭主妇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中年妇女,期间经历了身体上和灵魂上的蜕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