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六十篇。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结构精巧,诗意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这种以诗为文的艺术方法,虽然并非杨朔所独创,却是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学习诗歌艺术的基础上,从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这条经验,以及它在作品里显示出来的散文艺术的若干特色,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一 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也有失误,名篇也有不足之处。尽管杨朔为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某些方面,某些篇章,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对于散文“诗意”的刻意追求。周立波曾说:“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杨朔散文对“诗意”的重视就失之于“太做”。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和杨朔散文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探究杨朔散文模式及"诗化"散文的创作,主要与杨朔性格息息相关,与传统的影响密切相关,也是当时特定时代的要求。杨朔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杨朔散文模式",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思想解放不断向深层推进,杨朔散文受到质疑。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杨朔散文,他的散文创作作为当代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已具有"史"的意义。我们应该客观、全面评价杨朔散文,以期为繁荣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杨朔是当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风骨独具,是文学艺术中的珍品。他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头,积极地反映生活,致力于反映“时代感情”,在构思中又追求一种“诗的意境”,因而他的作品能与众多的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形成“同构对应关系”,产生“轰动效应”。美国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感到美,关键在于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运动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有着相似的对应性,即同构对应关系。这是说,艺术是通过其物质材料(即形式)造成的完形结构来唤醒鉴赏者整个身心结构的反应,从而引起共鸣的。我们认为,这种同构关系,在杨朔散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和广泛。杨朔  相似文献   

6.
伊人老师:近日,我跟 H 同学发生了一次争执,起因是他对杨朔的散文说三道四;而我呢,一向很喜欢杨朔散文,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习作的范本。可 H 同学却说杨朔散文是“纸扎的假花”,我不同意;我说,语文老师都赞赏、推崇杨朔散文,告诉我们文章要写得美,不可不读杨朔散文。H 同学不以为然:老师说好,就一定好啦?您瞧,他多狂妄!伊人老师,您的看法呢?冯薇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前期,我国文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诗化散文。杨朔作为诗化散文的代表人物引起了人们长期的、广泛的注意和研究。但总的看来,研究侧重在作品的艺术成就方面,而对作家创作上的继承问题涉猎较少。“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具有突出成就的杨朔诗化散文也同样既有“善创”的一面,又有“善因”的一面。只有充分把握了后者,才能更全面地评价前者。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把杨朔诗化散文的继承问题提出来  相似文献   

8.
杨朔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使人振奋。散文以写“意”为中心。杨朔同志写散文,“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他所抒写的对象(人、景、物、事)融合为一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具体形象的,又是高妙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依助于对象构成的艺术结晶体。它与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动笔前的立意构思有密切的关系。前人云:意与境,“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清王国维托名樊志厚写《人间词乙稿序》)散文,作为一种需要丰富感情、深邃思想而又寓于形象——从这点上说,接近诗的文学样式,亦应讲求意境。否则,就不足以言散文。因此,学习和探讨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于我们的散文的创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杨朔均是以诗性散文著称的作家,以各具特色的散文作品为中国诗化散文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贡献,但随着读者审美观念的变化,杨朔的诗化散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抽取了现代散文构成中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意象、意境和情感,分别阐述朱自清、杨朔散文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品位,并在现代性的框架下客观地分析导致这种读者评价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听了有关杨朔同志的传说,看了一些介绍杨朔同志的文章,我敬重杨朔同志的为人。作为散文爱好者,在我们当代的散文中,我爱读杨朔同志的散文。是他和刘白羽、秦牧同志,通过呕心沥血的精神劳动,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代表着当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被人们誉为三大家。在我们当代文学的史册上:,在散文体裁的专章里,毫无疑问,他们的名字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1.
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他们在十七年期间创作的散文相当程度上体现着那个阶段的散文风貌。本文试图在前人论述十七年散文艺术缺陷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和散文的双重结构的角度对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进行分析,以找出十七年散文在艺术方面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杨朔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散文,多次被选入初高中语文教材,拥有众多的读者。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如何评价杨朔散文的问题,展开了争论,现简介如下。李炳银同志的《散文评论小议》(《光明日报》82.6.24)一文,在论述如何评论散文这个问题,举例时,指出:“杨朔的散文……确实也存在着雷同和人工雕琢的痕  相似文献   

13.
杨朔文学创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成就要数散文。他的挚友林林说:“对于杨朔的作品,比起小说来,我更爱他的散文,这是许多人的同感吧。……他的散文,散是放得开,但又不散,收归到他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他写美丽的风光,但又归到人  相似文献   

14.
杨朔与秦牧是当代文学史上两位散文大家。他们的散文风格各具千秋,都是当代散文国地中的奇葩。凡当代文学史或介绍当代文学史知识的书刊都要谈到两家的散文。值得注意的是,凡谈杨朔的散文,除谈它的意境清新,诗意盎然外,无不谈到它结构的精巧别致,而谈秦牧的散文总是谈它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强,很少谈它的结构艺术.即使谈了,也是寥寥数语,不很具体。仅此,我们就可以断定二者在结构艺术上是一定有所不同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这些不同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本文打算就此作一些探讨和分析。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产生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立意高远,结构精巧,语言洗炼,诗意盎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雪浪花》是杨朔散文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那年春天,杨朔同志访问了日本,写下了《鹤首》、《樱花雨》等反映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和日本人民反抗精神的作品。他回国后不久,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北戴河。杨朔同志是山东蓬莱人,他从小就在大海的摇篮里长大的。他喜爱大海,认为“大海是最美妙的诗。”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他有时和朋友们一起散步,吟诵古典诗章;有时独自在海滩徘徊,和大海谈心,了解大海的性格,寻找着一种诗的意境。有一次,在疗养院的餐厅里,大家争论着大海的性格,有的人说大海是和悦、善良的,有的  相似文献   

16.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省蓬莱人,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他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新领域,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杨朔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他写过不少反映战争生活的英雄事迹的通讯报道和小说。50年代  相似文献   

17.
散文,文学花园里的一株美丽的花朵。建国后,百废待兴,散文创作也出现了新的高潮。在建国后的十七年里,若谈及散文,就势必会提及一人——杨朔。杨朔,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归到他所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他写美丽的风光,但又归结到人物的精神面貌。结构谨严,层次曲折分明,遣词造句精练别致,富有诗的意境,有他独特的风格。杨朔以其诗体散文的成就,并以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在当代散文的发展史上,深深地刻下了他的足迹。从人们对杨朔散文的喜爱,便可看出其散文作品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了杨朔的好几篇散文,如何阅读这些作品,如何从美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这些作品,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我就杨朔散文思想与形象美的统一,谈点自己的粗浅见解。 阅读杨朔的散文,总感觉它很美,很有意味,使人得到思想上的启迪,艺术上的享受。我多次在掩卷深思,深深感到它的美是质朴的,它的思想是高尚的。作者是把高尚的思想和生动的、独特的生活形象溶为一体,在生动的独特的形象之中溶进崇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生命哲学是贯穿沈从文散文的一条红线,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实质是着眼于人的解放以及民族文化的重造.沈从文散文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他的散文的生命意识与艺术个性又是牢牢地扎根于湘西文化土壤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