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神话的产生与演变 ,是一个在战国中后期历史人物神话化运动中由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人物的典型个案。本文试就黄帝神话化的过程进行梳理 ,认为黄帝神话发端于战国中后期 ,兴盛于战国后期及秦汉时期 ,其后 ,黄帝的神性趋弱 ,而人性趋强 ,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海经>产生于何时何地,众说纷纭.本文主要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从先秦社会发展演变入手,探讨<山海经>各部分的特点,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其中<五藏山经>所记诸神多是比较古老的原始自然神,而<海荒经>中所记诸神,多是战国中后期由方士把历史人物神话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炎帝与黄帝部族是同时兴起于我国西部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远古氏族,炎帝率先进入中原与冀州平原,与随之东迁的黄帝部族在涿鹿展开大战,黄帝一战得胜而入主中原,炎帝部族则向南迁移,炎帝后裔英雄与黄帝后裔的斗争贯穿了整个神话历史,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建构我国神话体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4.
炎帝与黄帝部族是同时兴起于我国西部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远古氏族。炎帝率先进入中原与冀州平原,与随之东迁的黄帝部族在涿鹿展开大战。黄帝一战得胜而入主中原,炎帝部族则向南迁移。炎帝后裔英雄与黄帝后裔的斗争贯穿了整个神话历史,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建构我国神话体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5.
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对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它直接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品格 ,形成了我们民族复古怀旧的文化心理。但是 ,黄帝的人文始祖并不是从黄帝原生态神中生成 ,而是从神话的历史化中神化出来的。神话历史化所依据的道德理性思维根本上就不是神话的思维。神话所反映的是人类在童年时期力与智的角逐 ,沿着这一思维我们便会发现 ,黄帝神话的精神内核是变 ,是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禹步巫术与禹的神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禹步是战国术士之流创造的具有颇强规范性的模拟巫术。禹步巫术产生于当时大规模的历史人物神话化运动中的大禹崇拜思潮,坚持从史料出发,抛弃一味疑古的先人之见,同时充分估计文化各要素嬗变,重构的复杂是正确认识禹步来源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战国诸子争鸣之际,出现了"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的局面,"黄帝"成为诸子百家言论中炙手可热之人物。这一现象的背后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黄帝之学"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出现的。先秦"黄帝之学"的渊源是上古时代的巫术活动,代表的是在战国社会特别是战国中后期科技发展背景下的数术与方技知识技术。先秦战国中后期所流行的"黄帝言"背后,有着较为相似的著述内容和较为接近的思考路数。  相似文献   

8.
黄帝原本是始祖神,是上古神话中的文化英雄和战争英雄,后来被历史化和仙话化。黄帝神话流传广泛,在各地均实现在地化生产,黄帝口头叙事与各地山水、古迹结合起来,形成多个黄帝陵、轩辕庙,朝廷选择其中一个陵或庙加以祭祀。陕北黄帝陵在中唐藩镇割据的历史背景下被纳入国家祭典。朝廷通过遣使祭祀强化对黄帝的始祖信仰,昭示皇权的正统性。各地的黄帝陵庙都是文化圣地。当代旅游的开发和非遗保护的兴起,使黄帝陵庙及相关祭典成为文化产业开发的依托,有些地区的黄帝神话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神话,是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多数学者或是从文学的角度分析神话的演变与艺术价值;或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人类思维的产生与演进,进而研究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因而多强调先秦时期的神话历史化,而忽视战国时期的历史神话化,给人一种先秦时期只是对神话的破坏的误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作一分析,认为只有从中国历史实际出发,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有关神话论述,只有灵活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材料,才能全面地理解中国神话。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模糊性是希腊神话故事的根本特征,认为神话故事的模糊性使故事本身和其中的神话人物具有了被多重再现和诠释的可能。作为古希腊最广为流传的神话之一的俄狄浦斯故事便是神话模糊性的典范,从俄狄浦斯故事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神话的模糊性就是神话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说明《山海经》所载神话应属于西域昆仑神话范围,进而梳理屈原诗歌所采用的《山海经》神话素材,以此说明西域古代文化——昆仑神话对屈原诗歌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西域文化在战国中后期,已经深入影响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商伯(阏伯)本为中国上古神话帝俊的儿子,因发祥于商,所以称为商伯.商伯神话被历史化之后,商伯也变成了历史人物,但商伯盗火神话与传说却流传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地区.商伯神话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火神话的空白,同时对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反证作用,并且为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曾出现的将神话传说本身改造成历史的神话历史化运动 ,使中国古代的体系神话不同于古希腊的体系神话 ,并且由于神话历史化内容不仅是将神话传说的内容改造成历史甚至是现实内容 ,而且还包含着将现实的人物神化、将现实内容非现实化倾向 ,致使中国古代的叙事文 ,无论是历史叙事文、志怪类叙事文 ,还是文学叙事文都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的神话,是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我数学者或是从文学的角度分析神话的演变与艺术价值;或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人类思维的产生与演进,进而研究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因而多强调先秦时期的神话历史化,而忽视战国时期的历史神话化,给人一种先秦时期只是对神话的破坏的误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作一分析,认为只从中国历史实际出发,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有关神话论述,只有灵活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材料,才能全面地理解中国神话。  相似文献   

15.
在崤函地区,黄帝神话呈现出极为繁盛的局面,形成了以灵宝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在崤函地区,当地民众曾有的历史记忆——黄帝部族在这一地区的活动以及公众对黄帝由衷的崇奉和敬仰,是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形成的根源。以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形成过程中,崤函古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黄帝部落的迁徙和在崤函地区的活动是其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崤函古道为其形成输送了大量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6.
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在神话历史化的过程中,神话人物被分成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美与丑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些在神话时代极其有名的大神因为无法纳入历史系统而被逐出中国文化的圣堂,还有一些大神奇异的长像或别的种种原因无法重新塑造而被无情地淘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后羿的形象比较丰富。有历史语境中的后羿,也有神话语境中的后羿,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神话中的后羿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演化而来,从后羿形象之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神话化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帝部族由西向东进入中原,定都有熊(河南新郑),在这一带留下了丰富的神话与传说,同时也有相关的地理神话,对河南黄帝神话与传说的研究有助于考察神话与传说的关系,同时也能反证上古史实。  相似文献   

19.
"黄帝四面"神话究竟应该作何种解读?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分歧。这固然与神话本身的多义性有关,同时也与人们对神话解读存在局限性有关。以往的解读者多着眼于具体的文化(历史)现象,而没有关注到背后一以贯之的东西,即某个能够给予这些文化(历史)现象以普遍性理论支持的哲学世界观或文化元观念。通过对古代神话文本与哲学文本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对神话得以发生的经验原型的具体分析即可发现,"黄帝四面"其实是一个与古代天道模式有关的神话隐语,各种与"黄帝四面"神话有关的文化(历史)现象只不过是作为文化元观念的天道模式的具体表现而已。由此,这个古老的神话就获得了忠实于神话原意的解读;而且,由于引入了文化元观念这一概念,从而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神话、哲学以及文化之间一体性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女娲作为中国神话的代表人物,从古至今有了多次形象上的演变,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多次被改造并被赋予各种意义或成为精神象征。本文认为这种用原来宗教之神转化为现实之神的嬗变就是神话通俗化的过程,本文就女娲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探讨这一问题,并试图寻求中国古代神话通俗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