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袁战争,又称“二次革命”,是继辛亥革命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的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一次革命战争. 1913年,革命党领导人黄兴为策应江西讨袁军的作战行动,于7月14日由上海赶赴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7月15日宣布讨袁.从此,“二次革命”战争在江苏展开.经过两个月的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遭到失败,北洋军阀势力乘机扩张到南方各省,从而开始全国性的封建军阀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2.
<正>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那时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的,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粱、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草率  相似文献   

3.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西晋永嘉二年(308年)石尠、石定墓志在民国八年(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郊。因为系盗掘出土,所以早期研究论著对这两方墓志出土时地的记载歧说纷纭,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界对石氏墓志真伪和学术价值的判定。本文在梳理、辨析相关文献后,认为洛阳古董商郭玉堂的《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中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石尠、石定墓志的出土时地信息最为可信。通过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相释证,本文在考察建国前洛阳一带出土石刻的流散情况后,认为河南洛阳古代艺术馆收藏的所谓《石尠墓志》当系重刻本。石尠、石定墓志在出土后不久就被当时北平金石家周进收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周进去世,这两方墓志连同其它汉晋石刻一并由其家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一直收藏至今。  相似文献   

4.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西晋永嘉二年(308年)石尠、石定墓志在民国八年(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郊。因为系盗掘出土,所以早期研究论著对这两方墓志出土时地的记载歧说纷纭,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界对石氏墓志真伪和学术价值的判定。本文在梳理、辨析相关文献后,认为洛阳古董商郭玉堂的《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中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石尠、石定墓志的出土时地信息最为可信。通过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相释证,本文在考察建国前洛阳一带出土石刻的流散情况后,认为河南洛阳古代艺术馆收藏的所谓《石尠墓志》当系重刻本。石尠、石定墓志在出土后不久就被当时北平金石家周进收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周进去世,这两方墓志连同其它汉晋石刻一并由其家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一直收藏至今。  相似文献   

5.
论保定军校的历史地位——纪念保定军校建立8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北洋政府时代,保定军校是很有名气的。它的全称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官学校成立于1912年,即民国元年的10月20日。当时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陆军总长是段祺瑞。保定军校是陆军部主管的一所正规的近代化军事学校,相当于日本的士官学校。到1923年第一次直奉战后,由于军阀混战的破坏而结束。共计存在11年。在11年当中,它办了9期,培养了6000多中上级军官,其中出了不少在民国史上曾是颇有影响的风云人物。我作此文,对它的历史地位试作一番检讨并论证它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南京军区司令部机关服役,其中有两年时间在中山陵8号做警卫工作。两年多的警卫工作中,我深深为许世友司令的高尚品格、崇高人格所折服。关怀战士无微不至中山陵8号位于南京东郊风景区,与中山陵相距不远,民国年间为孙科官邸。建国后,许世友将军任南京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7.
"预立遗嘱",即右老在其手创斗口农事试验场亲书刻石的那篇文字(见附图).先生文豪,一生著作不计其数,以"遗嘱"为极著名极有特色的一篇.关于这篇文字的写作时间,一般都认为是1934年.如张文生<怀念于右任先生>(<陕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马志勤<于右任先生创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始末>(政协陕西省委、成阳市委、三原县委<于右任先生>)、佚名<于右任先生在故里二三事>(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集>),及陈四长、播自新<民国奇才于右任>、许有成、徐晓彬<于右任传>等,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8.
8月5日,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临近之际,9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王永堂先生将反映日军侵华史实的《皇威辉之——中支之展望》一书捐赠于松江区档案馆。这本摄影集由侵华日军人员于1938年8月编写,配有日文说明,反映了上海与江浙一带残酷的战争场景,如战火中的闸北、战前战后的上海市政府大楼、被炮火摧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大场镇,日军进入南京以及被炸的南京夫子庙和太平路房屋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岩石上镌刻文字,是许多国家和民族书史记事的一种手段。近代的考古发掘证明,在古代东方各国、希腊和罗马都留下了大批石刻档案,它们是研究上古史的第一手史料,在世界档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古代东方国家的石刻档案石刻档案曾广泛形成于古代东方各奴隶制国家,大凡纪功颂德、颁布宪令、会盟立约、外交征伐等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记事,以昭示各方,流传久远。外国的石刻档案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形成,它们通常被刻在庙墙、陵墓、石棺、调色板、雕像等石质材料上。如在历代法老的陵墓──金字…  相似文献   

10.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安葬于南京中山陵之前,国民政府成立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中山陵陵墓拱卫队,并由政府直接发饷。1928年12月,孙中山的铜棺从南京运往北京时,一路  相似文献   

11.
正1946年,蒋介石以抗战英雄之态还都南京后,就开始着意选择自己的墓地了。他秘密请来了雪窦寺长老太虚,向太虚说明自己的意图。太虚奉命后,在紫金山四周为其寻找"龙穴"。六朝故都金陵的东郊紫金山南麓有座梅花山。梅花山因广植梅花而得名。三国吴大帝孙权就葬在梅花山,故此山又名"孙陵岗"。明孝陵地处梅花山北,建于1381年。陵墓全为巨砖筑城,下有石雕须弥座,宛如一座大城门楼。门前为石桥,24尊巨大石兽,8尊石雕翁仲排列两端。墓四周  相似文献   

12.
南京云锦产生于六朝,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复兴于当代,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位居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贡品,是龙袍、嫔妃衣饰的主要用料,亦是馈赠国外君主、使臣和赏赐朝廷大臣、皇亲国戚的高贵礼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相似文献   

13.
李泽民 《中国档案》2007,(11):68-69
位于成都老西门不远处,有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陵博物馆。博物馆过去一直被称为"王建墓"(五代前蜀开国皇帝王建陵墓),1998年年底才重新更名。20世纪40年代初,永陵出土大量古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2005年4月,永陵博物  相似文献   

14.
《民国人物大辞典》(徐友春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150页"程善之"条云:"1926年(程善之)与弟子包明叔创刊《新江苏报》,任主笔。"条目中关于《新江苏报》的创刊时间有误。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新江苏报》创刊于1928年10月1日。包明叔在  相似文献   

15.
奇缘此生     
民国九年.我考取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在该校肄业二年,在此期间得识熊秉三先生.转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便无交往。但有两事令我永不忘怀熊氏的是:(一)民国十六年北伐军兴.南京正危急时。忽接熊氏电报.嘱立即北上,如无路费。即汇来。(二)民国二十一年沪战爆发。我在上海,当战事危急时,又接熊氏电报,要我北上就香山慈幼院教职.再度未允所请。  相似文献   

16.
该文献形成于1925年-1949年,共1904卷、619幅、138张,保存于南京市档案馆。该档案文献记载了孙中山先生逝世、治丧记事、陵墓选址、陵墓设计、陵墓建筑、北上迎榇、奉安大典、各地追悼、中外各界人士谒陵等重大活动。中山陵系孙中山陵寝所在地。该档案文献系统地、完整地、详实地、具体地反映了中山陵园的历史,对于研究民国史、建筑史都有重要的价值。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选刊之十四 中山陵档案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纪念.紫禁城宫殿从明清两朝皇宫转变为博物院,是通过两个举动实现的.民国二年(1913年)起运盛京皇宫、热河离宫文物,在紫禁城前朝部分成立古物陈列所,是民国(北洋)政府与逊清皇室联合行动.文物作价,清室分别情况取舍,而由民国政府付款.  相似文献   

18.
张祥麟(1891.12.11-1976.09.12),上海川沙人,无党派人士,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法学系,后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学,获硕士学位,为美国国际法学会终身会员。1912年-1921年,任孙中山发起创办的上海英文版《民国西报》、北京《英文日报》译员、副主编,北洋政府国务院外交部译员、副处长、司长等职;1921年,任太平洋会议中国代表团主任秘书兼宣传组长;1922年-1927年,任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1928年起,任上海工商访问局总务处主任、上海国际贸易局指导处主任等职;1932年,任联合国东北调查团(即"国联调查团",也称"李顿调查团")的总务组长、宣传组长;1935年-1953年,任上海汇丰银行秘书、上海百新书店董事长。"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由黄炎培等京沪民主人士组织的"红棉聚餐会"并任监察。1956年起,由陈毅市长任命,任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6年-1966年,当选为卢湾区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
1928年的《古物陈列所游览指南》是故宫博物院前身古物陈列所的珍贵史料,记录了国内博物馆最早的对外开放参观规则。1913年,由于热河避暑山庄内的文物保存不善,北洋政府国务院内务部下令将当时存放于热河和辽宁的文物运至北京,并筹备建立古物陈列所。1913年11月18日—1914年10月28日,共7次从热河行宫运输古物至北京,共计1949箱,11.7万余件文物;1914年1月23日—3月24日,共6次从辽宁清宫内运输古物至北京,共计301箱,11.4万余件,全部交由古物陈列所保存管理。  相似文献   

20.
《档案天地》2008,(4):F0003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热河巡阅使王怀庆和都统米振标以军费不足为由,先后强行从热河唯一的一家银行——兴业银行提取大洋四百六十万元,并强令该行为过往的直系军队无限制兑换大洋,致使兴业银行硬通货储备空虚。1926年4月,奉系将领汤玉麟任热河都统(1928年9月改热河省后任省长),兴业银行几乎成了汤氏的私人商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