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阴     
言子 《大理文化》2014,(11):41-46
1、野外 在野外的日子,其实是寂寞的。 风景虽然好,天天置身于没有污染的大自然,也觉得乏味。我那时太年轻太肤浅,不懂得大自然的诸多妙处,也还没真正进入到喜爱大自然的境界。我在那个年龄和其他年青人一样,向往城市,喜欢热闹。就在那样一个寂寞的山野之地,我却没有谈恋爱。谈恋爱的只有一个人,余大姐,工农兵大学生,近三十岁,姐弟恋。  相似文献   

2.
光阴记     
正一入秋以来,一直在忙碌一件有意义的小事——为儿子十八岁生日准备礼物。我把他出生以来有代表性的照片,一直保存在盒子里的乳牙,穿过的小鞋子,奶奶织的小毛衣,线条稚气的第一幅涂鸦,染满墨汁的第一幅书法作品,还有入小学后的第一本作业,第一张试卷……那些都是原先一直收藏在箱子里的成长痕迹,全部拍下来,做成一册小书,当作成人礼送给他。翻出柜子里几大本记录了儿子成长时光的影集,一个个日子,随着一张张照片呼啦啦从光影之间回到眼前。  相似文献   

3.
4.
这里伸展着笔直的青石路面,干净古朴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在城中,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苍山高耸人云,山下的人看不到顶,只看得到一条如缎般的云压在上面。大理就这样真实地走进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8日,恰立冬后一日,农历闰九月十六,《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作者同游大理西湖,夜宿湖畔"西湖苑"宾馆,次晨离开。作此小记。11月9日,辰时(晨7时至9时)初时,太阳还没有出来。风往外衣的领口里进来,往围巾的缝隙里进来。街边的早点铺子,包了铁皮的炉灶支在店门外的街面上,两个女子,一个煮,一个递料、接碗、放作料。不太忙的时候,把煮好的  相似文献   

6.
7.
正卤肉店的小吃我从乡镇来到小城的那年,"‘阿十一’漾濞小吃卤肉店"的饵丝是一块五一碗。小吃店在我落脚安家的老县委大院大门隔着路口的对面,一栋两层砖墙瓦屋的旧楼,店面在一楼靠下的位置,白底红字的简单牌子挂在门额上。瓦屋顶上,暗黑的旧瓦沟里一沟一沟长着枯草。早前,这里是"漾濞县百货公司早晚门市部",里面卖着许多东西,我在旁边的县一中上初中时,常来这里买文具。文具柜最靠下,正是现在小吃店所在的位置。卖文具的是一个漂亮  相似文献   

8.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9.
10.
座落在川西南深山中的四川省盐源县是一个早在汉代就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建制历史的古县,因其盛产盐而得县名,因"盐铁之利"和连接川滇藏等特殊的地质、地理特点,而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有影响的事件。它在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位置,是南方丝路上的重要驿站,南方丝路之牦牛道西干线即经县境。它也是区域盐茶马古道各支线的交汇和集散地。对盐源有关南方丝路和盐茶马古道历史印记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当地对外开放,民族文化的交流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促进以泸沽湖旅游为主的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盐的故事     
盐的故事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盐已无证可查。然而,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有史以来盐的用途十分广泛。历史资料显示,3000年以前的人便知道用盐腌鱼。几千年前的埃及人把盐用作尸体的防腐剂。以下是有关盐的一些轶闻。历史上有一段时期,偷盐被认为是一大罪行。例如...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春日的一个早晨,我怀着美好的心情出发,决定前往祥云米甸黄草哨的盐马古道走走。米甸黄草哨风景俏丽,山势雄峻奇秀,自然景观独特。年代久远的盐马古道顺着崎岖的山路慢慢下到坡脚,然后  相似文献   

13.
位于中东地区以色列耶路撒冷市东南的死海,是世界著名的大盐湖,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在水平线以下400米,是世界陆地最深处。数千年来,约旦河水和无数的地下河水向这个没有出路的死海注入,由于这里气候炎热,水份大量蒸发,湖面日趋缩小,海水中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14.
赵敏 《大理文化》2013,(9):100-108
季羡林先生的杰作《糖史》,已详实地叙述了糖在缔造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与糖这一重要物质文化媲美的当数盐。古代的洱海区域各族先民追逐着盐在大地上迁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文明,最终将部族和聚落布满滇西大地。如果我们将中国盐资源的位置分布作综合审视,就可以发现古人类在中国大地上的三条迁移路线:一条是嗜鱼的古人类沿中国东南沿海的迁徙路线;一条是喜杂食的古人类沿中国中部丘陵、岩洞移进的路线;还有一条是擅狩猎的古人类沿横断山北上的路线。在这三条路线上都能找到盐的分布。而我们所探讨的洱海区域盐井就是在这第三条路线的横断山纵谷区。这并不是一种偶然巧合,而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离不开盐的必然结果。答案就蕴含在人类自身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杨镜 《大理文化》2009,(Z1):18-19
乔后盐厂位于洱源县以西70公里,地处罗坪山西麓狭长河谷黑潓江畔的千年白族古镇乔后,南距下关120公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关系民生的盐业生产。1955年1月,为配合生产,乔后盐业批发站迁到乔后北坡新盐厂区。7月,又撤销乔后迤西盐矿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诺邓曾是滇西北地区最著名的盐业经济重镇,素有"千年白族古村","盐马古道"之美誉,诺邓盐业经济在过去一千多年里主要以股份形式分配卤水,结合自产自销的形式来进行,在解放前的盐业经济社会古盐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盐业由于多种原因,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盐业制作也只有小规模的民间作坊形式存在。区别于以往作为经济产业时期的规模生产,现在的古盐只是少数家庭自产自销,古盐生产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琪伟 《寻根》2012,(6):40-43
甘肃礼县盐官地处西秦岭山区的西汉水上游,与上世纪90年代初考古发现的大堡子山秦公西垂陵园毗邻,是古代关陇道和蜀陇道连接线上的军事要塞和重要商埠,也是丝绸之路通蜀的必经重镇,以盛产井盐而闻名陇上.以盐为内容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地的亮丽名片,除独特的井盐生产技艺(入选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与盐有关各类神话传说(如玉兔显井、泉涌卤水等)、奇闻逸事(如汉水龙王的传说、樊哙献盐、诸葛亮卤水洗尘等)以及民俗俚语(如盐神庙会,走到盐官吃了一碗咸饭等)外,浸透早期秦文化印迹的盐神信仰更是独具地域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盐是不可缺少的,人不吃盐就没有力气。所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它是其中之一。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使用盐已无从考证,但很古的时候人们就认识了盐的重要性。由于盐具有调味、防腐和杀菌的作用,所以,很早人们就用盐来保存食物。我国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19.
盐文化词语是在产生之初即表达与盐有关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意义的词语。目前盐文化词语的研究存在选题范围狭窄、研究不够深广、缺乏系统论述等不足。今后盐文化词语的研究应该充分利用第一手资料,从盐业专门史的角度,联系多学科知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准确解释每个盐文化词语的含义,弄清相关名物词语的得名之由,展开对盐文化词语内部系统和特点的分析研究,探讨盐文化词语意义延伸使用的情况,充分利用语言和文化综合研究的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20.
左联川籍作家王余杞的长篇纪实小说《自流井》,首次复现了民国时期四川自贡地区王三畏堂盐业世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及其原因;同时此小说也是新文学史上第一次全方位展现井盐文化的代表作。从盐文化乃至地域文化角度予以审视,《自流井》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