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种阅读载体的出现,使人们在观念上打破了对书籍形态的认识。一部好的作品,可能会根据读者的不同要求出现跨媒体出版。今后纸质书籍与数字书籍在设计上会相互参与,相互影响。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对书籍设计的影响,希望为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余毅 《中国出版》2023,(3):44-48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书籍的视觉形态和存储介质,而且对与之相关的阅读行为、出版发行方式、商业模式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提出了数字出版时代书籍设计的主要品质特征,在产品系统的框架下,从符号、物、行为、场景4个范畴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出版环境下电子书籍设计面临的可拓展空间,最后提出了以提升设计品质为目标的书籍设计拓展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3.
郑剑 《出版广角》2015,(8):74-75
旅游书籍的出版是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一本好的旅游书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而且对推广区域旅游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旅游书籍的编辑出版而言,要设计出版一部好的旅游书籍,首先要理清它的设计要素,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次,要发掘旅游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现代书籍出版,对书籍设计的重视日益凸现。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书籍设计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化,书籍设计的理念不断创新,风格呈现多样化,有些书籍设计很有创意,很有水平。这些,反过来,对书籍出版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书籍设计也渐渐多了起来。书籍是文化产品,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文化性。书籍设计必须体现文化性,是需要我们投入热情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5.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作为无生命的有生力量以特有的、独立的形态存在,不仅仅是满足人类对万事万物的自我认知,还满足人们对情感的体验和理解、感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对于书籍的策划、出版、编排、发行等如何满足现代人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更加系统地分析并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它经历了从金石甲骨、简帛到纸本的物质载体的演变,从刻锲、抄写到印刷的书写形式的演变,从卷束到线装的装帧形式的演变。书籍形式的演变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光裕  陈静 《出版史料》2004,(3):106-120
战国后期的秦国,是军事的巨人,文化的侏儒;与当时诸侯国特别是东方各诸侯国相比,秦国在文化上最落后、最保守。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依靠暴力手段推行自己那一套最落后、最保守的文化政策,弄得天怒人怨,民心鼎沸。  相似文献   

8.
印刷方法多种多样。一部书稿发交印刷生产前,选定适当的印刷方法,对保证印刷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印刷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这个起始阶段的决择,是整个技术设计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全行  王琪 《编辑之友》2022,(12):100-107
民国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提倡、民主思想的激励,以及救亡图存积极分子的大力推进,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以振兴民族经济为目的的国货运动。在此运动中,编印书籍、散发出版物等是扩大国货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这期间涌现出大量以国货为主题的书籍。这些书籍成为政府、商界、学界、民众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不仅对民族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爱国、民主等思想的普及。书籍的选题和编辑针砭时弊、循循善诱,是民国时期书籍出版中颇具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杨向荣  刘鑫 《新闻通讯》2010,(11):39-41
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文化的外在表征体现为四个不同阶段: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和网络文化。在网络传播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在日益加强,并影响着当代个体的文化生存。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文化传播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我国自然科学读物的出版品种较少,且多为教科书,通俗读物次之,学术专著更少,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实态.由于时局动荡,大批优秀的科技著作是在国外发表.很多科技图书的主题彰显着国人救亡图存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书籍史研究硕果累累,海外的中国书籍史研究也日渐兴盛,国内的书籍史研究相对滞后.中西方书籍史的研究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西方书籍史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理论渊源不同,二是中西方对书籍史的研究对象“书籍”本身的认识存在差异,三是中西方书籍史书写叙述模式各异.  相似文献   

13.
梁莹 《今传媒》2022,30(2):74-77
书籍本身就是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着特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人的精神食粮,而书籍自身的设计也能够从外观上给人以美的体验。对此,本文以书籍设计为切入点,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出发,分析书籍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并探讨书籍自身的审美特征,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外交的途径包括4方面,即教育交流、艺术交流、倡议互动和大众传播等。其中书籍作为大众传播的一个方式,在互动性和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解决好诸如翻译、受众分析和共享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将会使书籍传播在文化外交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花家明 《图书馆论坛》2007,27(2):178-180,F0003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书籍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书籍的流通经历了官书垄断、抄写传播和印刷传播等三种主要形式的演变。中国古代书籍的每一种流通形式,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敬人 《中国编辑》2003,(1):14-14,15
一.何为一本好书书,其本意是将信息汇集排列,装订成册。书籍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好书,是令人爱不释手,读之受益的书;好书,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书。一本理想的书应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  相似文献   

17.
洪莹 《出版广角》2015,(15):56-57
艺术设计使书籍散发出不同的风格气息.艺术设计与书籍内容相结合,使其拥有了独特的风格魅力.本文尝试从文化书籍出版中的艺术设计理念与定位,艺术设计在书籍出版中的革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融合和在设计中升华物化之美等方面论述艺术设计与书籍出版的内在联系,提倡根据书籍的内容,多元化地进行艺术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出版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对出版过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出版社产品制作的信息化、出版社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也推动了出版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已成为出版社日常管理及各出版社之间业务联系的必然选择。出版社管理系统大致包括编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
书籍编辑是个历史概念。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概念内涵也相应变化。我国古代编辑大多集编著于一身。近代以来,书籍编辑一改往昔编著合一的面貌,仅承担为出版书籍准备稿件的任务.成为从事传播信息的独立社会职业。本文阐述的角色定位,指的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书籍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