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成绩,数学认知水平,数学学习态度)来衡量、评价数学教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不同城市学校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和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国外相应学龄段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了深入比较。阐述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结果显示。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就整体水平高于使用非苏教版教材的学生和国外(地区)学生的平均水平。但这些学生在数学推理能力上较差。同时。调查表明使用苏教版教材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态度等方面较为积极。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趋于正向,认为数学贴近生活。从而喜欢数学,消除了对数学的畏惧心理。研究建议,建立经常性的教材评价制度,以提高教材和教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新式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运用。其中,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新添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模块,使得这种教材的使用越来越平常化,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更适合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以激励他们探究奥妙的数学世界。但是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无法顺利开展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得苏教版教材失去原本的意义。本文就通过对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进而对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模块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毕宏东 《广西教育》2012,(37):55-55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使用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通过使用,我们发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能较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起着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一、真正领会教材的思想内涵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2011版数学新课标和苏教版2012年最新修订教材都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强调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时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欲实现此目标,就必须抓住数学的心脏——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促进他们进行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现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小数数学教材每一册都设计了目录,教材中的目录以单元为板块,每个单元的标题就是对本单元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目录是一个学期数学学习的导航仪,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目录的分析与探讨,可以为学生新学期的学习指引方向,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小数数学教材每一册都设计了目录,教材中的目录以单元为板块,每个单元的标题就是对本单元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目录是一个学期数学学习的导航仪,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目录的分析与探讨,可以为学生新学期的学习指引方向,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提倡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引导其体验、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苏教版小数教材充分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增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难看出,教材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下面,谈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8.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简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下同)编排的内容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启发性提问和留白,给学生创设合作研讨交流的时空。可以这样说,这套数学教材不愧是一  相似文献   

9.
杨洋 《教育》2024,(10):63-65
<正>小学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数学素养。传统的评价方式常常偏重于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挖掘,而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多主体评价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主体评价的重要性和功能,介绍多主体评价的概念和原理,强调多主体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详细解读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多主体评价功能,分析教材设计和内容特点,以及对教师、学生、同伴和家长评价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指导教师实施多主体评价的策略与技巧,强调学习氛围的营造、挑战性任务的设计、真实反馈和评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密切联系.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按照“给出情境图——引导学生尝试、合作解决问题——有坡度多角度地进行巩固练习”顺序编排的学习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凸现了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学习内容: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就小学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通过对学生运用能力培养的全方位思考与实践,提出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层次性,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Undergraduat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have long attempted to improve the prospective teacher's competence in implementing new curriculum programs, materials, teaching strategies, etc. The following study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components of a lesson, other than program and materials, which may exert enough influence on the interaction patterns between teachers and pupils to be given closer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 of a teacher education sequence.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民族地区194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小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用处”和“得到教师的关注少”的认识比汉族学生低;2.四年级数学态度得分最高,五、六年级出现下降趋势;3.女生数学态度均分高于男生,但男女生的数学成绩没有差异;4.数学态度在“对教师的看法”上存在地域差异,市区学生得分优于郊区和山区学生;5.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其数学态度得分较高。数学态度与数学学习成绩是双向影响的,这在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学生思维是数学教育的灵魂.将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加强思维方法指导,发展学生辩证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等3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学段每学期的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在其他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多见。研究这部分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的合理性,对更好地落实数学课程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内涵出发,认为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小学生积累一些策略性知识,提高解题效率;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材编写的合理性,也提出了对该部分内容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路径。就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而言,教学要遵循选择合适的认知策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循序渐进等原则;而就自主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的教学而言,则可以采用思维外显化、程序化训练、系统训练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篇目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其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必然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体现现代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是新课程对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材篇目的主题入手,对各篇目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时空构成进行分析,以求对本套教材的文化构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篇目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其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必然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体现现代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是新课程对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材篇目的主题入手,对各篇目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时空构成进行分析,以求对本套教材的文化构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Girls and boys in primary maths boo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examination of a number of maths books originally undertaken as part of a contribution to a maths diploma course for primary teachers. The books cover the age range 3–13 and were published between 1970 and 1978. It was discovered that mathematical and scientific skills become increasingly defined as masculine as the pupils move through junior and middle school. Men feature predominantly in these materials throughout the age range and there are few models of adult females operating in the world of mathematics. The representation of girls becomes more marginal and they almost disappear from the scene towards the upper limit of the age range. The fading presence of girls in these books parallels the decline in girls' involv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maths between infant school and GCE O and A level examin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