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东省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公办国家重点学校,由旅泰侨胞张锦程先生乐捐巨资创办,于1992年建成并开始招生,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曾为学校题词:"希望普宁技术学校为祖国四化培养更多人才。"现任校长江瑜彦2005年被评为"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中小学校长被看成是一种行政职务,校长按政府的指令以行政手段管理学校,成为“职务校长”。但学校与政府有本质的区别,校长是专业化的管理人员,校长应是“职业校长”。校长的职业特点要求其把学校管理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校长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3.
停止校长职业定位的争论关注现代校长的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  陈玉娟 《辽宁教育》2005,(11):11-12
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的策划者,首次向世人推出“职业校长”的概念,并提出“校长职业化”是一个培养职业校长的过渡概念。经过理论界各种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似乎“校长职业化”已成为了加入WTO以后学校管理与世界接轨的一种必然趋势,似乎未来的校长在填写“职业”一栏时可以理直气壮地写上“校长”。对此,我们确实存有疑问。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周美琴校长是我国特教领域的标杆人物之一。1987年她进入特教学校工作,2002年创办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并开创脑瘫教育的先河,2018年获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级校长”荣誉称号。在特教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周美琴校长经历了求学时的普通教育到工作中的特殊教育,从教学到管理,从听障教育到智障教育、脑瘫教育、自闭症教育等多重跨越。  相似文献   

5.
校长在学校发展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战略地位和核心地位,他们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与发展走向。由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从校长个人信息素养与组织管理能力、学校信息化与“学与教”融合、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制定发展规划与愿景等方面对于广东省普宁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对当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旨在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供一种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向,以期从校长专业发展角度为促进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和深入变革进行探索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伍治之     
伍治之,1905年10月15日出生于普宁县大坝镇白坑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4岁进入普宁县立模范高等小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他积极参加潮汕学生抵制日货运动,发动同学上街游行。  相似文献   

7.
2005年对太原商贸经济职业中专学校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作为被日本政府确定为“第三次无偿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等职业教育器材设备”七所受援学校之一,学校获得了价值两亿日元的教学器材设备,学校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一年,太原市政府出面从全市各行业、企事业单位中为各职业学校聘请了100名“产业校长”,太原市商贸经济职业中专学校在“产业校长”的协助下,把生产车间建在了学校,真正走上了工学结合的路子。这一年,学校的固定资产由2002年的1700多万元上升到了5335万元。这一年,校长王晋文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  相似文献   

8.
所谓E-Learning,即电子学习或电子化学习。是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活动。辽宁教育研究院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中心自2002年开始开展“运用E-Lerarning手段,培训职业学校校长”的科研开发工作。已经举办了多期职业学校校长电子学习课程班。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I0002-I0002
广东省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是施泰侨胞张锦程先生独自捐资3200万元人民币创建的一所公立职业学按。学校创办于1992年,现校园占地面积160亩.校舍面积5万平方米。2000年6月学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经评估,学校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自2009年起,合肥市试点城乡学校结对“捆绑”管理模式。城区优质学校与乡镇薄弱学校结成“城乡共同体学校”,实行“两个法人单位,第一校长负责,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办法。城区学校为第一校长,乡镇学校为执行校长。  相似文献   

11.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是旅泰侨胞泰国顺和成集团公司总裁张锦程先生捐巨资创建的一所公立职业学校。学校环境幽美,建筑风格独特,外貌壮观,落成时,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为学校亲笔题词。十年来,学校办学效益显著,1999年被评为省重点职业学校,2000年被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杨密婷是河北省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2008年她接受组织安排从普校转岗到特校任职,此后便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在特教园地,践行“以生为本,‘和·爱’花开”的教育理念,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引领,为学校优质发展注入持久活力和动力,学校实现新崛起。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技术》2012,(4):21-22
2012年3月上旬,本刊记者段荣生采访了广东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陈敢校长,他向记者介绍了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育教学应用的情况等。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德治校,依法办校,强化管理,教育教学成果显著。2002年6月被评为省一级学校,2003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特色研究》合作研究学校,2003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认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诗歌示范学校”,“阳江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阳江市绿色学校”,“阳光中队”荣获2006年广东省“特色中队”称号。  相似文献   

14.
胡秀波 《广西教育》2008,(19):36-3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认为: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校长的领导靠理不靠力,校长对学校管理应实现从“管人到管心”的转变。从担任校长起,我就思考自己能为师生们做什么,如何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担任校长两年多来,我有幸参加了校长提高班学习及“校长建设年”活动,聆听多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学习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在“学习——感悟——实践——积淀”的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为师生服务”的学校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摸索,加深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目前职业学校校长的来源,主要是教师;也有些县区,是从乡长或各局干部中选调职业学校校长的。您认为在这样的范围内选拔校长是否有一定的局限性?石建平:无论哪一类学校,校长的选拔都是有一定条件的。应当是按“条件”选拔,而不是按“范围”选拔。校长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各地在校长的选拔上都非常重视,都有明确的条件要求。特别是职业学校,因其所属地区、行业,所开设专业等情况有较大差异,因而在选拔条件上也有很大不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也有其时代性的不同要求,就当前讲,选拔职业学校校长的基本条件包括: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表彰对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做出贡献的院校长,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中国教育报》等五个单位,在全国开展首届评选表彰职业教育杰出院校长活动,前不久在京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会,共有100名中、高职院校长被授予“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荣誉称号。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校长陈晓军、沈阳市金融学校校长贲志宇、铁岭外事学校校长李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温景文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7.
校长领导力是促进学校变革、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解我国校长领导力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以“校长领导力”为主题,对中国知网2002-2019年刊载的文章进行统计,绘制出校长领导力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我国校长领导力主要围绕“校长课程与教学领导力”“校长道德领导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等三大领域开展研究.根据对知识图...  相似文献   

18.
滑秀林 《上海教育》2006,(7A):48-4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新定位校长与教师的基本关系,以及怎样处理好两之问的关系,反映了一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和职业智慧。通常认为,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雁,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一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教育界更是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这句话我一直不大赞同,因为它无形中夸大了校长的能量,易生流弊。我始终觉得,教师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是学校最可宝贵的财富,是铸就学校事业辉煌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王洪伟 《江苏教育》2007,(17):55-55
从国家对校长的管理制度改革来看,中国的中小学校长角色定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校长是在目前校长选拔、任用、评价制度下被“相中”而配置在某所学校的管理者。其主要心态是组织上“要我干”。一个“薄弱学校”或者“一般学校”的校长,其成长为“好校长”的路径是经上级“配置”到“重点学校”去,而重点学校的“好校长”“配置”到“薄弱学校”或“一般学校”有时会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急需强化校长的职业意识,以弥补中国入世后校长职业观念的缺失。校长应牢牢抓住学校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契机,从职务型校长逐步向职业型校长转化,树立新型的职业意识理念。将市场经济法则适度用于学校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事物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是最公正和最无情的,“适者生存”的准则适合于任何一个方面和领域。同时它又“道是无情却有情”,如果顺应它的规律和发展潮流,会得到很好的回报,反之必会遭到惩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除严格遵循教育内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