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月以前,我校曾有位教员在领导学生做大扫除时,打了一个学生,这个同学非常不服气,回到班里就说:‘××老师打我了,我有错他应该给我讲道理,就不应该打我,反正我保证今后上他的课一定说话……’这位老师听到这些话时,不但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检查,反认为学生背后乱讲,破坏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又把这个学生找来‘训’了一顿。我认为这位老师不能说服教育,指出儿童的错误,而粗暴的进行体罚当然是封建思想作祟,同时也表现了这位老师的无能和不负责,而‘打’的结果是学生说:‘保证今后上他的课一定说话……’。这位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某大学一位教师,据学生举报,发表了贬低"四大发明"的不当言论,于是受到了严厉的处分。尽管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网等国家顶级主流舆论机构为这位老师鸣不平,但是对于这位老师来说,后果和伤害已经造成,能挽回到什么程度还真是不好说啊。这件事情在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当中引起了不少反响。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举报实在是一件太恶劣的事情,而且违背了正常  相似文献   

3.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4.
一位中学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被一个学生的提问难住了.她记起这位学生的祖父是一所大学著名的生物学教授,于是说:"这个问题可以请教你的祖父,他一定知道."学生回家对祖父讲了,祖父没有说一句话,却提笔给孙儿的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孙儿所提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说:"您是孩子的老师,问题还是由您在课堂上回答,不要公开我的信."这位生物老师读完信后,心中充满了敬重与感激,一辈子记住了这位教授的美德.  相似文献   

5.
一位中学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提问难住了.她记起这位学生的祖父是一所大学著名的生物学教授,于是说:"这个问题可以请教你的祖父,他一定知道."学生回家对祖父讲了,祖父没有说一句话,却提笔给孙儿的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上对孙儿所提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说:"您是孩子的老师,问题还是由您在课堂上回答,不要公开我的信."这位生物老师读完信后,心中充满了敬重与感激,一辈子记住这位教授的美德.  相似文献   

6.
闫秀杰 《考试周刊》2014,(1):182-182
<正>在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你越批评,他越不干,而且和你对着干。有一位学生,在学校开会之后,在他的课桌上出现这样一行字:"头可断,头发不能不好看,老师越训越不干。"原来在会上,学校规定:不能染头发。在此之前,这位学生还被老师训斥过,从这位学生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聪明才智,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我想这位学生会是一名好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积极的态度,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丛桦 《课外阅读》2012,(20):12-13
"刚才我把你儿子揍了!"晚上7:30分,儿子的老师在电话里对我说。这位老师是我的前同事,现在儿子上学的学校负责学生纪律。7:30分,正是晚自习。老师巡视各班教室,发现儿子缩着脖子东张西望鬼鬼祟祟,十分可疑。当他用目光警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班学习期间,教授给我们讲了他在日本留学时所听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课,我被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爱所感动。那是一堂美术制作课。上课后,老师对学生们说:"我给大家30分钟,每人先做  相似文献   

9.
尹长俊 《吉林教育》2008,(18):85-86
一位学生上课时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课。他的老师给他以善意友好的提醒。不料,这位学生霍地站起,出言不逊:"我揍死你个老东西!"他的这位老师已是满头白发,回到教研组难过得掉了眼泪:"我都可以做他的爷爷了,他还当众辱骂我!"许多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实在是  相似文献   

10.
南阳 《教育文汇》2008,(11):1-1
最近,听说一位知名教授在某县教师培训班讲课,台下竟有好几拨老师3人一组5人一圈地大声说话。我想,也许是这位教授所讲的内容不对这些老师的口味;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成为他们大声喧哗的理由呀!你听得不入耳。可以坦诚地与教授当场对话,希望他该讲些什么;也可以课后与教授交流,进行一些探讨呀!你觉得不必听,想私下议论些什么,可以轻声耳语,或以笔交流;  相似文献   

11.
五邑大学胡鉴明副教授撰写的《英语教学法论文集》(下面简称论文集)一书是他多年来教学实践的总结.关于书中的文章,作者的老师王宗炎教授在“序”里谈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者个人的英语教学经验总结;第二类谈中国的外语教学特色,尤其是论述中小学教学模式;第三类是评述外国学者有关外语教学的理论.书中的文章较多谈及中小学外语教学,这是因为作者大部分的时间服务于中学的英语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论文集不失为目前论述中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就论文集的文章,主要介绍四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学生离校了,寒假开始了.我们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不知谁将话题引向了寒假作业.多数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大同小异,无非课外书、日记、作文、实践活动等.但有一位老师的寒假作业却别出心裁,他说:"我的寒假作业布置了三项:第一项,寒假里玩得快乐而有意义;第二项,记住第一项;第三项,贯彻好第一项和第二项."话一说完,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的老师半开玩笑地说:"领导要找你谈话了,工作这么不负责."有的老师替他担心:"一个寒假没作业,家长会不会向领导告状?"这位老师笑笑说:"我在乎的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13.
熊丙奇 《师道》2012,(Z1):60
"你凭什么不让我通过?!"论文答辩结果刚宣布,答辩的学生就跑到评委会主任面前质问。担任主任的教授近日遇到我,十分痛心地向我讲述这件事。他告诉我,学生的态度很嚣张,但这不是一名学生该有的态度,不管是对老师尊敬,还是对自己的求学负责,他应该向老师请教"为什么不让我通过?论文有什么问题?该怎么改进?"  相似文献   

14.
好心与好脸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后进的学生先后遇到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应有的惩罚:罚抄作业、罚跑步、罚捡纸……这位学生用逃学、旷课等方式对抗老师,并发誓要报复这位老师。后来班级换了另外一位老师。对于他的错误,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细心地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他、鼓励他。在尊重与鼓励下,这位学生慢慢地转变了。在考入重点中学时,他发誓要报答这位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好心,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好,为什么换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我想大概是因为第一位老师虽然给了学生好心,但没有给学生好脸;另一位老师不…  相似文献   

15.
贾利云 《小学生》2012,(12):7-7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诊课活动,听了徐立虹老师教学《草船借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总结全文时问:"诸葛亮能够这么顺利地借到十万多支箭,是谁帮了他。"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是鲁肃帮了他,因为鲁肃是个老实人,诸葛亮吃准了他不会把借船这事告诉周瑜,所以我认为是鲁肃帮了诸葛亮。"老师满意地说":这位同学说得真好,的确是鲁肃帮了他。"旁边一位  相似文献   

16.
在不久前的一次校庆会上,我偶遇一位中学同学.我们谈现在、谈过去,不知不觉中,谈到教过我们的老师.这时,我这位同学情绪十分激愤地说:"这个老师毁了我的一生!"我听了不以为然,以为这是夸张的说法一区区一个中学教师,怎么会毁人的一生呢?他叹了一口气说:"记得初中时,我语文成绩一直不错.可有一次不知为什么语文考得很糟,老师狠狠地批评我:‘怎么搞的?别人大踏步前进,你大踏步后退,我看你是没救了!'从那以后,我常扪心自问:我真的没救了吗?你想,老师的话就是权威,权威都认为我没救了,我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呢?从此一蹶不振,成绩果然大踏步后退,直到高三毕业前才摆脱了这个阴影,勉强上了电大……"  相似文献   

17.
高考的前一天,有位老师把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给我看.短信并不短,除了几句美好的感激的话,还有几句是关于作文的:"我这两天翻看以前的随笔,觉得这三年写作上的进步很大.一是能认真地写了,二是留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这位老师感慨地告诉我:"在高考之前,学生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满足."我同意她的观点.写作教学的任务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对付"或"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能获得写作能力与趣味.我的一些学生高中三年的随笔都写在一个厚本子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习惯),个别同学甚至把随笔写在初中没用完的本子上.他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记得有一届高一结束时,有位同学告诉我:"我比以前能写了."问他:"你说的'能写'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班里的"写手",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有一天,他翻看初中时的随笔,发现当时每周随笔只能写三五百字,就无话可说了;而在高一一年中,他每次能写一千多字,往往还意犹未尽,因而他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能写"了.  相似文献   

18.
正他最不喜欢刻板的生活,常要做些很憨的动作和说许多趣话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如果不了解他的学问,谁也看不出他是教授。他对自己从来不讲究,但却极认真地办理别人托他的事。我几次在学校碰见一些请教学问的和办私事的人,在一旁的人就说:"你去找蒙老师!"蒙老师在中文系是最忙的人。毕业之后,我练习创作,他已经是知名的文艺批评家。作协陕西分会在太白开会,会上大家对我的创作说了许多鼓励的话。那一个晚上,他却叫我一块儿去散步,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让大江南北的英语教师认识了他; 20年后,75岁高龄的他领衔完成了教育部“十五”课题《一门外语基础过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英语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英语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关于“张思中外语教学法”落伍、不科学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尽管如此,这位因在英语普及阶段作出重要贡献而位列“改革开放20年影响中国英语教育十大人物”的老人,对外语教学依然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20.
评分     
一位移居美国的中国学生参加美国的入学考试,其中有一道关于"比尔·盖茨的钥匙"的讨论题,他不知道题目的意思而一字未答,结果他在这道9分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字说明他至少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我在办公室里谈到这篇文章时,立刻引起了在座老师的议论,他们一致否定了这位美国老师的做法:一是考试是严肃规范的事,未答就应该是0分!二是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投机取巧,老师该如何处理?三是这样做对答卷的学生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