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空前绝后地把自我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既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英雄情怀。这使他的词中始终充溢着一种典型情绪———英雄情结,具体表现为“英雄志”、“英雄气”、“英雄梦”、“英雄怨”、“英雄泪”、“英雄笑”。“英雄志”是他典型情绪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廖仲恺虽然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但其文学天分极高,诗词写作俱佳,不但充满才气,而且情感丰富。读他的〈双清词草》,即可洞烛到他的忧国之怀、愤世之恨、人伦之情、乡关之恋。把他短暂生命情怀裸露在他的诗性世界。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既判然有别又有相通之处。就主导风格言之,李词婉约而辛词豪放,分别代表了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最高成就。李清照词长于自我抒情,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笔致写细腻之情,其美学风范委婉含蓄、深情绵邈。辛弃疾词则气象宏阔,大开大合,写报国壮志,情怀激烈,意象雄奇飞动,语言雄健刚劲,构成豪放雄阔之艺术风格。然而相同的时代背景,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屡遭挫折、悲凉堪叹的坎坷经历,以及同样不甘流俗、追求自我价值的超卓心志,连同尊重女性、礼赞男女爱情的相同立场,使李词与辛词又表现出很多相通之处,即李清照也有《渔家傲》那样“绝似苏辛词派”、令人称叹的豪放词作;辛弃疾也创作出了不少注明“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效朱希真体”等传唱久远的婉约词作。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节日词以其沉郁的悲情意识与鲜明的悲壮苍凉之美成为稼轩词独特审美风格的表现特征之一。稼轩节日词中挥之不去的苍凉悲情源自于他的悲剧情怀与命运。  相似文献   

5.
蒋捷词中的竹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运用竹意象表明他入元不仕的高洁品格和屡遭迁谪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同时,蒋捷对竹的喜爱有明确的目的,一方面,表现出他的故国之情和归隐情怀;另一方面,象征他正直高洁的品行。最后,蒋捷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提高了词体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蒋捷词中的竹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运用竹意象表明他入元不仕的高洁品格和屡遭迁谪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同时,蒋捷对竹的喜爱有明确的目的,一方面,表现出他的故国之情和归隐情怀;另一方面,象征他正直高洁的品行。最后,蒋捷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提高了词体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词至北宋逐渐走向成熟,进入词体发展的黄金时期,词中的用典也随之普及。北宋文人善于在词中以典故自况,并借此强化词中的自我身份意识,进而以文人惯用的典雅方式自抒情怀。这是词发展为与诗相似的自我抒怀性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体现,苏轼、贺铸、周邦彦、秦观等北宋著名词人都在各自的人生经历、词体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着探索性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被况周颐称为"国初第一词手",其词自然流畅,缠绵清新,虽偶有豪放之作,但多是哀婉凄艳的佳构。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天分绝高,少年入仕,一帆风顺,这个承平少年、乌衣公子自有他的豪情壮志,也有他怎么也驱不散的愁绪。"惆怅"二字,已是他性格的大部分写照。他的家庭背景、时代环境、情感经历出发和满汉两种文化熏陶酿就了他的惆怅情怀。  相似文献   

9.
王庭珪是两宋之交文坛的重要人物,今存卢溪词四十三首,以咏物、节序、赠别、酬唱之作居多,表达爱国情怀,抒写个人怀抱,不乏佳制,他的词作受苏轼影响较大,语言畅达,格力雅健,兴寄高远。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郑骞说“旷者,能摆脱之谓也……能摆脱故能潇洒……”。苏轼之词旷源于人之超然,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努力摆脱,依然做到不失快乐之心。这一点在他的《超然台记》中有充分的体现。他在文中说“游于物之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也因此,很多人认为《超然台记》表达了他超然旷达的情怀。对于这种认识我很赞同,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17,(6):44-49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注重现实研究,治经颇得精要,倡事功之学。其文学创作与事功思想紧密结合,《龙川词》便是一个实例。陈亮的《龙川词》有着鲜明的事功色彩,主要表现在以政论入词、以词载道、词多用典、重"气"主"意"等多个方面,无论词的写作内容还是词的创作风格都与其事功思想息息相关。可见,陈亮词透露着浓厚的事功情怀。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人厉鹗是中期浙诗派的灵魂,他留下了大量描写山水的诗作,可谓"十诗九山水",其中以僧侣、寺庙、佛禅思想为内容,并以此为依托抒发遁世情怀的佛寺诗别具风格,从他的佛寺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山僧厉鹗的影子,是荒寒孤峤中对自我心灵的慰藉。他时常置身于山林佛院,以自持心态体悟着自然之真谛、内心之空明淡泊,以自适心态抚平着内心的波澜,享受着闲适自如的生活,以出世心态传达出一种摆脱尘世、超凡脱俗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柳永词向以风流著称,然而,其人其词实不乏儒雅情怀,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他在词中所体现的这种情怀,同时分析其形成的文化机制,这种情怀主要体现在他咏怀词中的兴寄精神,宦游词中的隐逸情趣,羁旅词中的骚雅情绪,它的形成实受家学-仕宦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传统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晏殊在北宋是第一个以词名家的.在词的创作上,晏词与花间词风有着密切关系,既有与花间词源出一辙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一方面晏词深受花间词风的影响,在观念上词之于他乃是饮酒欢愉之时的一个陪衬而已,他的内心并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抒情工具;就内容而言,多延续花间词人的创作主题,描写酒席歌舞、男女恋情之作居多;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又明显超出于花间词风,不仅在题材上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上的超越,士大夫情怀的出现,词作中的主体介入性得到加强;他的词雅致、真切,对于之后宋代婉约词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赏花、写花是宋代文人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刘克庄的词作中多入以花的意象,不仅仅是其个性情怀的体现,也是社会风尚的展示。同时,刘克庄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花意象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描摹,力求立体表现花的体貌姿态与精神内涵。花意象亦是刘克庄词中重要的寄托对象,通过对花内在气韵的刻画,将自我的家国情怀与身世之感融合于其中,使人格气质与花合为一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其婉约词也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冼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相似文献   

17.
姜夔是南宋词人的代表,其词题材广泛,涉及感时抒怀、咏物记游、交游酬赠等,但关于姜夔词中的爱国情怀却始终存在一定争议。近现代以来,姜夔的爱国之思、淑世情怀已经逐渐被专家和读者认可,然而关于其爱国词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拟从姜夔爱国词的艺术手法、章法结构、创作意图三个方面,分析其爱国情怀之所以含蓄隐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修志 《文教资料》2007,(35):21-23
徐灿词蕴藉丰富,幽深沉郁,把亡国恨与故园情铸成词心,展现了历史变迁过程中一个文化女性的淑世情怀。其淑世情怀主要体现在国亡家破的黍离之悲、对抗清义士的悲悼之情、对仕清的明朝旧臣的讥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词中表现了1160年扬州惨遭金兵劫掠十六年后仍满目荒凉的景况。这使姜夔不由产生了强烈的感慨之情。其艺术特色令人赞叹,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0.
北宋党争是北宋中后期的基本政治生态,也是审视北宋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仁宗朝党争初起时,士人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词中的士大夫形象因抒发失意后的胸怀而逐渐清晰;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同伐异愈演愈烈,苏轼黄州词记录了词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苦闷与人生感悟,寓词以诗人情怀,开士人词诗化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文祸、贬谪的生存忧患面前,常借词营造极富个性的“我”之形象。党争促使士人词从抒写闲雅风度到注重表现自我的转变,也推动词终成独立的抒情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