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只要和故乡、乡村有关的散文都可以划归此类,它既可以记叙为主,也可以议论为主,还可以抒情为主,覆盖很广。这类散文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往往多元而复杂,主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乡村的景物,或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或表  相似文献   

2.
所谓大散文 ,它不仅指那些以叙事、抒情为主的纯文学散文 (也称美文 ) ,还包括古代与韵文相对的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以及以议论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历代杂文。随着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的文段散文居多 ,再加上高考作文的改革 ,淡化文体 ,所以散文的阅读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重视 ,那么 ,究竟该怎样去阅读散文呢 ?还是应该从散文的特点出发 ,仔细去诵读、品读 ,产生共鸣。整体感知 ,把握主旨 ,领会精髓。散文 ,或叙事 ,或写景 ,或状物 ,或抒情 ,或说理。往往通过对某个人某件事的叙述 ,对某种风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 ,表达某种思想 ,给…  相似文献   

3.
刘影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2-124
梁实秋以散文饮誉文坛。在雅舍系列散文中,梁实秋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对故朋旧友的回忆追思,或对故乡旧物人事的怀想,特别是《雅舍谈吃》不仅举玑列珠地叙说了故乡种种美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美食的回忆寄托了梁实秋深深的思乡之情。梁实秋散文中的浓浓乡情是其流落异地思乡而不得归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故乡》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其通过对故乡人情风物的细腻描写,表达出对故乡黑暗封建现实的失落,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实则是以人物的变化映衬出其精神家园的覆灭,文章以沉重的笔触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现状的绝望,但在这绝望叹息中又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殷切希望。从时间维度对《故乡》中精神家园的进行解读,以昔日、当下以及未来故乡的发展变化为基础,结合文本的环境背景,可以深刻理解鲁迅及当时国民精神家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广田被誉为"乡土作家",他前期的散文创作大多以"故乡"的风物人情为题材,从知识分子的视角深刻审视这片土地,用睿智的笔书写他对家乡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悲悯与深情。  相似文献   

6.
<正>故乡是每个人的精神原乡,乡愁是中国文学中最经典的主题之一。年少时我们背上行囊,逐梦远方;数年后回归故里,故乡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谢冕的这篇散文《消失的故乡》以“消失的风物”为线索,绘景传情、忆事抒情,曾经那故乡的人、事、物历历在目,如今却只能在梦境中找寻。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是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散文也不例外。在散文作品中,“形象”的表现形式有:山水游记和写景状物散文的“景物”、“风物”,托物言志散文的“意境”、“意象”,写人记事散文的“情趣”,哲理散文的“理趣”等。一、以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作品的解读这类文章的主体是包孕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或“风物”,所以,“形象”也就是文章中的“景物”或“风物”。———那么,应该如何解读这类散文的“形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解读,来阐述之。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  相似文献   

8.
刘成慎 《考试周刊》2009,(40):60-61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前方》是曹文轩的一篇“摄影散文”,它是一种新型文体,兼具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散文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开联想。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或文字的描述,在我们头脑中会浮现出该事物的形象来,这就是再造想象。  相似文献   

9.
正散文是文学作品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就写作的内容而言,散文一般有两种类型: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就写作的目的而言,散文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二是以表达哲理为主要目的。哲理散文就是通过作者对社会、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哲理散文所阐发的哲理源自作者的思考。源自作者观察自然或人文景观所产生的感悟、联想,  相似文献   

10.
《故乡的蛙鸣》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作者用蘸满感情的笔墨,借助纷呈的意象,以蛙鸣为线索,表达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充满了隐喻意味的象征符号,"乡村"并不总是以真实的面貌出现在中国作家笔下:无论是借乡村俚事的人情之美批判城市文明,还是驻足于旷野大地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抑或以缅怀故乡风物的方式追忆似水年华,许多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将"乡村"改写成了某种具有价值参照意味的坐标形象。  相似文献   

12.
琦君以其饱含深挚淳朴感情的笔触抒写了对故乡风物人情的眷恋,从真、善、美的视角叙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见闻,心怀深深的敬意追忆着对自己谆谆教诲的恩师。这些,把读者带入了她那透露着深沉亲情乡愁的思乡怀人散文之中,使我们体味到美的情感,也是她的散文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故乡散文已成为散文家园中的一道别致的景观,故乡情结在中国现当代散文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至诚至美的故乡情结之所以每每由散文来传达,乃困为散文先天即是一种真诚质朴的文体。历经沧桑的人文知识分子回溯生命来路或展望人生前景,往往以故乡为参照,于是,他们笔下的故乡情结便呈现出丰富的审美内蕴。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重要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门致力于小品文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他的散文集中,以故乡风物、民间信仰为描写对象的民俗学散文占了很大比重,这些民俗散文,在保持了小品文短小精悍的基本特征之外,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特点:抄书与讲究趣味性.在确定了散文主旨后,依据自己追求趣味的审美原则,周作人一方面选取具有生活情趣、民间情味以及知识趣味的题材,一方面深入到文化、人类、历史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大段摘抄他人原著,这使他的民俗散文既有丰富的知识性,又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把握文章主旨,围绕主旨恰当地选择和剪裁材料”是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为例,具体分析主旨和材料的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审美感受中明白了“文章的主旨靠材料来表达,文章的材料为主旨服务”的道理。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像丰富,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故乡的榕树》就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散文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为了表达这个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  相似文献   

16.
游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一般说,它偏重于记叙,多以清新明快、生动优美的文笔,真切地记述和描绘旅途、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诸如山川草木,名胜古迹,人情风物等等。古人认为:“记者,纪事之文也”,“记以善取事为主。”(明人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记》)其实,何止“纪事”、“叙事”?写人、绘景、状物,无一离得开“记”。因此,游记实属记叙散文的范畴。 游记散文轻便灵活,舒卷自如,除“记”以外,往往还抒写一定的思想情怀,或发表某种议论。读者从中可以获得思想启示、情感陶冶、艺术享受和史地知识,以及写作技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卞钟鸣 《学语文》2006,(6):32-33
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深刻动人,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一片洋溢着生活情趣和浓郁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抒情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于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是它的主旨。为了表达这样的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8.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相似文献   

19.
忆旧的散文, 在“情”上,一般是很浓郁的,或追忆,或留恋,或余愁,或悔恨,给人以理智上的感悟。高尔基曾经说过,好的散文,它不是说教,而是“让思想饱和在生活之中”。《三分春色一分愁》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散文。作者借对三分春色的赞颂,勾思起对故乡的追念,表达期盼台湾回归,亲人相聚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20.
于秀兰是多年来一直坚持文学创作的宁夏回族女作家之一,《兰亭心雨》作为她的散文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一名离开故乡的回族女性的角度,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从一名现代女性的角度,发现了回乡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喜人发展;同时她还从一名知识分子的角度,对故乡的落后表现出深深的反思。她用对故乡的深情抒写,为现代都市浮躁的灵魂寻找一片静土;她在对生命与生活的审美观照中,陶冶个人的性情、表达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激。她的散文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沉静淡雅、洗练蕴藉、思辨自省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