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明生 《高中生》2009,(11):30-31
例1 设Sn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1,则S7等于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了等差数列以后,有一类关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一般是先求出首项a1和公差d,利用公式Sn=na1+1/2n(n-1)d进行运算,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a1 (n-1)d可变形写成:an=dn (a1-d),这个式子的几何意义是点列An(n,an)(n∈N )在直线y=dx (a1-d)上.  相似文献   

5.
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α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  相似文献   

6.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写成Sn=d/2n^2+(a1-d/2)n,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这个等差列前n项和的各点(n,S)都在同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y=d/2x^2+(a1-d/2)x上,其中二次项系数即为公差d的一半。由此可得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了等差数列以后,有一类关于等差数列前rt项和的问题,一般是先求出首项a1和公差d,利用公式Sn=na1+1,2n(n-1)d进行运算,但运算的过程往往复杂,出错的可能性大.为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只要抓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实质.例如:  相似文献   

8.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1.通项法:当我们明确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者是等比数列时,可以直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或者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求得.2.观察法:例(1)2,4,6,8,……参考答案:an=2n  相似文献   

9.
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等差数列数列求和公式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那么,课堂上如何组织引导教学才能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能使教学推进自然流畅,应是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斯故事作为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切入点,探究了"首尾配对"与"倒序相加"的本质,分析了两种推导公式策略的难点及两个求和公式之间的联系,进而运用类比的方法和函数观点深化了公式的理解。为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文章通过两个求和实例(1+2+3+…+100与1+2+3+…+99),预设了推导前n个正整数和公式的6种途径,提供了4条突破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难点的思路,给出了两个公式互化的4种方法,最后利用几个经典题目揭示了两个公式的内含及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Sn的公式后,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若对公式进行合理的整合,变形,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解题中起到简捷巧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a1+an=a2+an-1=…=an+a1,通过“倒序相加”的方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a1+an)/2.本文现给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个构造性求法,及构造法在数列求和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以下简称教科书)P115,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节中,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降低推导难度,先介绍高斯求和法,即高斯10岁时速算1+2+…+100的值[结果是(1+100)×50=5050].但在后面的  相似文献   

13.
14.
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连续性 ,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对后面学习的知识有引导作用 .但是 ,有的知识却有自己的特点 ,有特殊的解决方法 .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前面学习通项公式时采用了归纳法 ,而求和时突然改用了其他方法 ,对此课本又没有一个很好的交代 ,所以在学习中感到突然 ,难道前面的方法不适用了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进行了下面的教学尝试 .师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它的应用 ,在数列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求数列的前n项之和 .今天我们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之和的计算方法 .设等差数列 {a…  相似文献   

15.
笪磊 《考试周刊》2011,(75):74-75
本文根据实例说明利用"Sn=An2+Bn是{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这一结论,运用待定系数法,借助函数相关知识可以有效解决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第n项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an/2n=na1+n(n-1)/2d内涵丰富,蕴含着重要的函数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公差d≠ 0的等差数列 an ,它的前n项和Sn 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 :Sn =na1 +n(n- 1)2 d =d2 n2 +a1 - d2 n .所以 ,当d >0 ,Sn 有最小值 ;当d <0 ,Sn有最大值 .由于函数Sn 与一般二次函数f(x) =12 dx2+a1 - d2 x(x∈R)的定义域不同 ,因此在求最值的方法上又有其特殊性 .下面就这类问题探讨几种思考途径 .一、研究通项的符号 ,求Sn 的最值例 1 一个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 ,前 3项之和与前 11项之和相等 ,则前几项和最大 ?解 由S3=S1 1 ,得a4 +a5+… +a1 0 +a1 1 =0 ,∵ a4 +a1 1 =a5+a1 0…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命题或公式,必须系统掌握才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数列的求和相对于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内容又是数列前n项求和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数列求和的共性,又要突出等差数列的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1+n(n-1)/2d,可化为Sn=d/2n^2+(a1-d/2)n,我们令A=d/2,B=a1-d/2,这个公式变形为一个关于n的二次多项式Sn=An^2+Bn(其中A=d/2),这个公式不仅形式简单,而且还有广泛用途,下面以历年高考试题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中给出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n(a1 an)/2=na1 n(n-1)/2d。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如果我们能适时地应用公式的变化形式,则往往能减少运算量,简化解题过程,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给出该公式的若干变化形式,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