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09,(7):59-59
《教育科学论坛》自2009年第1期起,新增设“教育漫画”栏目.受到各方好评。“教育漫画”主要关注教育热点、焦点问题,正面讴歌与讽刺、鞭策相结合,追求回到教育原点,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价值取向。欢迎关注教育的漫画作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论坛》自2009年第1期起,新增设“教育漫画”栏目,受到各方好评。“教育漫画”主要关注教育热点、焦点问题,正面讴歌与讽刺、鞭策相结合,追求回到教育原点,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价值取向。欢迎关注教育的漫画作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论坛》自2009年第1期起,新增设“教育漫画”栏目,受到各方好评。“教育漫画”主要关注教育热点、焦点问题,正面讴歌与讽刺、鞭策相结合,追求回到教育原点,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价值取向。欢迎关注教育的漫画作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莫“过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莫“过度”柴洪涛什么是“过度教育”有人画了一幅寓意十分深刻的漫画:画面的中心是一个穿戴异常、趾高气扬的独生子,在他的周围,爸爸、妈妈、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为他忙得不亦乐乎.漫画题为《“小太阳”和“卫星”》.这幅漫画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独...  相似文献   

5.
日本漫画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被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习.我国也是如此,但是如何在日本漫画中进行日语教育的课题国内教育界还鲜有系统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日本漫画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日本漫画与日本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最后给出日语教育中运用故事漫画的具体案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使更多人关注此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是一个身着围裙的作坊工人做了一大堆面貌相同的死板的泥人,且千偶一面,毫无生气。画中含蓄而意味深长地指出:蔑视、束缚个性的专制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出一群没有趣味、没有活力、没有特色、机械呆板的“泥人”式的学生。这种教育显然是失败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成人教育"关注视野"的新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的崛起,WTO的加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等国际教育思潮的影响,使得中国成人教育正经历着一次新的变革,突出表现在成人教育“关注视野”的新走向上。即从关注职业走向关注人生;从关注学校走向关注社会;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  相似文献   

8.
生命论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认为教育应当遵循生命规律,把研究的视点投向人的生命,以致有些学者指出,将“走进生命教育的新时代”。关注生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动向。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教育从本质上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论以本源性的视界来解读教育现象,为教育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生命教育论的研究虽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给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带来一此新变化。本期刊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对“生命教育”的探索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二、漫画略赏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许多学校只强调学生的智育,一天到晚考考考,分分分;至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育锻炼及审美教育等则是装装门面,有的竟弃置一旁,不管不问。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种不正常的办学歪风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幅漫画采用讽刺手法。批评了智育第一,不管其他的教育行为。所谓“笔墨传情”的“情”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10.
循证教育研究对基于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基于证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制约循证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限度有三重:一是研究目的上倾向于片面地以“有效性”为最大追求,难以回答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上易陷入纯粹的技术主义与应用的取向;三是研究结果上“证明”多于“创造”,各相关方在教条化的框架中出现惰性,反被“证据”制约。要突破循证教育研究的限度,首先应从横向上追问“证据”之于教育研究的概念原点,让价值在技术之上、“求用”的同时也“求真”;其次,应从纵向上回溯相关教育思想史渊源,不仅关注“证据”、更要关注“证据”背后真切的时代背景与具体的教育问题,化解“客观证据”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最后,应反思“教育”与“证据”的关系,促进循证教育研究与其它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结合,从机械循证到自主循证,唤醒沉睡在教条主义中的循证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银小小班化教育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于“关注个体,阳光普照,尊重生命,彰显个性”的教育理念,取向于“优化生命”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2.
梁青 《广西教育》2005,(1A):82-83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对主体教育理论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普通教育领域,主体教育理论已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应该积极地关注这一教育理论——关注“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建构,关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该如何贯彻这一代表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但近年来,我们在对幼儿园的一些领导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她们在如何理解“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如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确落实“主体性教育”思想方面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以致阻碍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真正落实。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长兴县为了解决职业高中和私立学校的生源困难问题,采取了实施“教育券”政策的做法,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教育券”也被国人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以长兴县实施的“教育券”为引子,对“教育券”的提出及在我国实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进而对“教育券”这一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地区性实施模仿性的教育卷计划需要斟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论坛》2007,(5A):54-56
主持人:“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论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契约--诚信”教育与“平等--民主”教育、“尊重个人--社会合作”教育一起,共同构成新时代新道德教育的基础。实施“诚信”教育应遵循下列原则与方法: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 孩子行为过程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16.
一、“关怀教育”的提出及其要义。关怀这个普通的词,把它和“教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它实际上是指以关爱为主要行为方式,关心他人,关注成长的一种教育。“关怀教育”首先要体现人本思想。就是在教育中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宗旨。第二,始终贯穿“爱”这根红线,关怀是爱,而“教育,说到底是爱”。实际上,“关怀教育”最切近教育的本质,或说,“关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在多学科中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教育哲学充满了深奥的“过程”、“机体”思想,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是他的过程哲学的具体化。他提出整合教育,塑造“智慧人”;提出教育节奏,重视教育过程;关注教育关联性,提出首创精神。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金才 《江苏教育》2008,(17):10-10
当前教育家最大的、也是最为迫切的社会责任就是拯救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当下的教育,用独创的教育模式“改造”当下的教育,用独特的教育风格“示范”当下的教育,使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只关注分数、不关注人的发展的“不道德”的应试教育的迷途,回归到闪耀人性光辉、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合道德”的正道上来。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品选     
北京市平谷中学重视课外活动。自84年成立漫画小组以来,在韩梦熊老师辅导下,30多名小作者已在“漫画世界”“人民教育”“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了300多幅漫画作品。 1989年8月在中学生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漫画大赛中,两名同学获二等奖,一名同学获三等奖。在全国中小学生漫画大赛中九人获奖。175幅漫画作品先后参加了中国美术馆的展出。老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给“啄木鸟”小组写去了热情洋溢的鼓励信。小小啄木鸟起飞了,而且飞进了国家美术馆大雅之堂,飞进了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心中。祝漫画小组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0.
“学会做人”教育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我国对青年学生进行“学会帮人”教育尤为重要。在教育中,要利用青年特点,突出“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两个重点;发掘青年亮点,解决教育难点;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以身作则,持之以恒。抓住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使青年学生有一个光辉的人生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