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宗高老师在《炮烙之刑到底是什么样的酷刑?》(见《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6期第28页)一文中对比了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初中历史教材,人教版解释说:“炮烙,一种酷刑。把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强迫受刑者在上面行走,受刑的人站不住.就掉在炭火中活活烙死。”陆宗高老师考证,这一解释来自裴胭《史记集解》引《列女传》,有史料依据。而岳麓版注释是:“炮烙之刑:商纣王设置的一种残酷刑罚.用炭火置空心铜柱中,将铜柱烧红,  相似文献   

2.
炮烙,课本的注释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高语三册158页)。这样释义是与古代的诠释有出入的。据《史记·殷本纪》裴马因《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辞海》《辞源》均以为“炮格”即炮烙,是殷纣所用的一种酷刑。据此,炮烙的释义应该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炭烧热铜柱,令人行于柱上,堕炭烧死“炮烙”释义@马殿荣@张玉新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2页说:“那时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7页则说:“秦朝的刑罚极端严酷,成千上万的人被割鼻,斩脚,处死。”应如何理解这里的刑法和刑罚呢?  相似文献   

4.
有幸在一次特级教师带徒活动中得到了一份台湾教材的例文——徊区默默的一群》,这是七年级上册的第六课,一篇写人的散文。A4大小的纸张,从左到右竖着排列的文字,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第一页是课序、课题、作者以及“学习重点”;第二页是“课文导读”和“作者介绍”;第三页到第五页是“课文与注释”;第六页为“课文赏析”;第七页是“问题与讨论”和“语文部落格”;后三页是“应用练习”和“阅读光廊”。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2007年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8课写道:“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教材为此还配发了一幅《三教共栖图》,课底注释为“清代丁云鹏绘”.然而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却说该画为“明代丁云鹏绘”。那么丁云鹏究竟是明代人还是清代人呢?  相似文献   

6.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了手 ,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也不再去取烛台 ,只是失神的站着”。 (《祝福》)其中的“炮烙” ,课本注为 :“古代的一种酷刑 ,把人绑到烤红的铜柱上烫死。”此注欠妥。作为古代与烧红的铜柱有关的酷刑 ,并非现代用烧红的烙铁烙身或手的刑罚 ,且连词语“炮烙”也属误用。古代酷刑“炮烙”本作“炮格” ,“格”与“烙” ,因字形相涉 ,古籍中往往混用致讹。例如《汉书·谷永传》 :“榜于炮格。”颜师古注 :“ ,痛也。炮格 ,纣所作刑也 ,涂铜柱 ,加之以火 ,令罪人行其上 ,辄堕炭中 ,以为笑乐。”而与《汉书》同时的《史…  相似文献   

7.
辛明 《湖南教育》2004,(21):37-38
新旧教材的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与原人教版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安排的位置不同,原来的教材本章放在“代数式”与“整式加减”之后,现在则放在“有理数”之后,况且现在的教材在本册中不学习“代数式”与“整式加减”;二是编写上都是从问题出发,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如第84页的问题:“顾客用540卢布买了两种布料共138俄尺,  相似文献   

8.
311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8页说“16世纪,意大利地理学家亚美利哥(Amerigo,约1451—1512)几次到哥伦布发现的大陆考察”。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34-35页说:“美洲……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约1451—1512)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9.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课后的“史海拾贝”,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陈胜“苟富贵,无相忘”这句名言。大致内容是(陈胜)说:“如果将来我们中间哪一个富贵了,一定不能把大伙儿忘记了啊!”一个雇工笑着说:“我们这些给富人当雇工的人,能富贵吗?”这样翻译不符合《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80页有这样一则“动脑筋”: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9页认为:“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注释说:“颜骨赵姿,颜骨,指颜真卿书法的风格;赵姿,指赵孟频书法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165页注释⑨对“外人”的解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我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外人”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  相似文献   

13.
做与想     
学习“垂直”时,在“做一做”中学会了画两条互相垂直直线的一种方法(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38页图4—25)。  相似文献   

14.
杨远林 《阅读与鉴赏》2007,(2):79-79,49
明代魏学的《核舟记》应该算得上是一篇公认的传统佳作了,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加以使用。笔者却对教科书(包括新版的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和过去的四年制人教版教材)的一处注释,心存质疑,颇值得推敲和商榷。鲁教版教材第117页的注释29为“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原四年制人教版的课本第113页注释14中解释“背,脊背,这里指船顶”。可见,二者都将“背”解释为顶部,“船背”即船的顶部。在《教师教学用书》课后的“有关资料”中也认可这种解释(人教版和鲁教版都有相同解释,只是页码不同),第151页中摘自《课文分析集》(隋树森著,广东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5.
覃忠志 《广西教育》2008,(29):15-16
“课题学习”,就是在学生课堂学习中引入以课题为导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探索,带动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新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有很多课题学习的案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46页“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册第87页“镶嵌”、第172页“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下册第162页“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等等。  相似文献   

16.
江秀梅 《青海教育》2013,(11):77-77
一、说教材“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4—87页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秒”的教学奠定基础。在认真解读新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后,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象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3页中的“有理数的减法”例2的教学.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中的注释,有的值得商榷。 1.“乞”当注释为“给予” 原文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课文注释“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此注似有不确。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教材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是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课,主要介绍了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  相似文献   

2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学教材第25页中,提出了“五种正多面体”的图形.正多面体是不是只有这五种?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