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与变化规律。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38~P39.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与体验,从中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数的比较方法,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填表和观察,让学生在自我讨论与理解中认识数的顺序和比较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数感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里,全面阐述了数感的含义,指明了数感培养的方向与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此为指导,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落实到位。一、观察历史上许多数学…  相似文献   

6.
余育新 《教育艺术》2009,(12):45-46
数感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的建立关系到学生的数学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数感不是一种先天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学生的数感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感知、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培养.鉴于此,教师应正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托于估算教学、动画视频教学、生活化教学、动手操作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训练并提升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及其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情景,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0.
数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感觉、感受,是对数学事物的敏感性.小学生处于学习事物与各种知识的初始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数感,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想要培养数感,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加强估算教学等从多方面入手.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从多方面入手促进他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学习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渗透数学思想。3.利用学生已有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大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比较中归纳出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北荣 《云南教育》2001,(17):46-47
实践使我体会到,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多看   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使学生看到各种结论的来龙去脉。例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可先出示例题,填写下表: 被除数2412024024004800除数42040400800商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   1.从左往右看,第 2、 3、 4、 5组的数同第 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 ?  2.从右往左看,第 4…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5页。教学目标:1.通过看绘本、讲故事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产生学习需求,初步体会十进制。2.通过"摆小俸"活动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十进制。3.通过游戏"给数找家"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初步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个信息窗。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抽象、比较、归纳等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玲 《黑河教育》2014,(5):23-2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初步掌握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定理。 2.数学思考: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观察,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教学要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有意的尝试. 一、围绕数学中"数"与"形"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 "数形结合"是现代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有机结合能使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具体,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得数学的学习不再让学生望而却步,可以使数学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有趣而简单.我们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与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求排列数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排...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一个人基本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计算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是简单重复的“题海战术”.要想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的价值,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学习,体会计算思维的美妙,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20.
禤理洁 《广西教育》2011,(19):34-3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