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粒子滤波过程中通过引入重采样消除粒子匮乏现象,但是重采样过程却削弱了粒子的多样性,导致粒子贫化.为协调粒子多样性和样本贫化之间的冲突,提出一种多尺度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粒子空间重采样划分多个尺度,然后重新定义各尺度粒子权重并重采样,用尺度熵值度量重采样粒子的多样性,指导重采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有效提高了精度,适用于高精度系统滤波计算,并将应用于精细果业中数据同化。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了PROSPECT模型中叶肉结构参数N对叶片反射和透射光谱的影响,利用迭代法使全波段代价函数达到最小来计算LOPEX93数据集中样品的最优N值,对在最优N值下的模拟光谱与实测光谱进行比较,并对N在不同取值情况下,叶绿素与水分的反演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1)N对整个光谱波段产生影响,并随N的增大而减小;(2)构造全波段代价函数,利用迭代法得到的最优N值可以很好地模拟实际光谱;(3)在高估N值情况下的叶绿素和水分反演精度明显高于低估N值的情况;(4)水分反演的效果明显优于叶绿素反演的效果,原因与代价函数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类分布函数,可以量度守恒量在统计集体中的分布平均状况,对于热力学体系,由该函数确定内能定域分布函数具备了第二定律所要求的单调变化函数的全部性质。对于波动和辐射电磁场,由该函数确定的能量分布函数对速度反演与时间反演出现了对称性破缺现象。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混态粒子的纯度补偿以及消相干过程的抵消问题,提出了利用辅助粒子及其与目标粒子的相互作用进行纯度及相干性补偿的方法。给出了2种不同情况——混态目标粒子的纯度补偿和消相干过程的抵消——辅助粒子的充要条件。并通过系统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透明度是衡量水质优劣、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光谱遥感可有效反演透明度,较好解决了常规遥感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利用野外高光谱仪在长春南湖夏季进行了反射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采样分析,通过分析水体透明度与其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尝试采用多种半经验算法建立透明度高光谱定量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单波段、波段比值和一阶微分反演模型,确定性系数皆在0.74以上,RMSE小于透明度极值差,因此皆可以用于反演透明度;2)模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一阶微分模型、单波段模型和波段比值模型。该定量模型的建立,为今后利用成像光谱数据在南湖进行透明度大面积遥感反演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内陆水体透明度反演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形式的光谱数据,如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以及经过不同波段间隔和噪声水平处理的反射率,直接比较了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反演鲜叶片叶绿素、水和干物质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物理模型对光谱数据波段间隔和噪声的鲁棒性比统计模型要好,而在反演的绝对效果上,统计模型的反演结果特别是对水分的反演与物理模型相当,要充分考虑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反演植物生化组分时的优缺点,提高反演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使用柠檬酸和DL-苯丙氨酸作为碳源物质,乙二醇作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于180℃恒温3h,一步合成碳纳米粒子.所得的碳纳米粒子溶液在365nm的紫外辐射下发射蓝色荧光.对碳纳米粒子进行了XRD、电镜、红外、荧光光谱表征.合成的碳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直径30~40nm.荧光光谱表明:粒子荧光性能优良,发射光谱依赖激发波长变化,具有多色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测大豆冠层高光谱及叶绿素a数据,利用植被指数和三波段方法建立大豆叶绿素a的高光谱反演模型. 通过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实现NDVI和RVI波段的重新选择,提高了基于2种植被指数的模型反演精度. 比较而言,三波段方法建模反演大豆叶绿素a含量的精度较改良后植被指数的更高(R2=0.81).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波段重新组合的植被指数建立的估算模型可以提高大豆叶绿素a的估算精度;三波段模型法可以筛选更好的波段来构建模型,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叶绿素a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年9月-2004年12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初步反演得到了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参数,包括:500 n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波长指数,单次散射反照率和粒子谱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代入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北京地区大气层顶和地面在晴空条件下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用2007年8月29日Landsat-5 TM多光谱影像,在现场实测支持下反演石头口门水库水质参数.在对室内水质实验获得的20个样点的7个变量进行集群分析(CA)与主成分分析(PCA)的基础上,建立起水质参数多元估算算法,最终将算法应用于影像生成石头口门水库整个区域水质参数空间分布专题图.  相似文献   

11.
基于显微高速数码摄像技术对不相溶醇油体系中醇相荷电液滴的破碎行为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精确捕捉不同场强下荷电液滴在油相中的显微形貌特征,得到荷电液滴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破碎过程和演变细节,探究荷电液滴在不同破碎模式下的形成机理。定量分析荷电液滴尺寸与电压和流量的关系,得到液滴粒径累计分布规律和液滴粒径分布的Rosin-Rammler函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电场强度增加,液滴尺寸迅速下降,粒径分布均匀性提高。电场使相间作用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石家庄市秋季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众径为0.2μm~1.0μm,比表面积为3536.2~4396.06 m2/kg,PM2.5/PM10高达71.28%~81.14%; 细小颗粒物累积百分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PM2.5和PM10累积分布随高度增加呈现出对数增加的规律;采样高度1.5m时中位径(D50)>1μm,大于1.5m时 D50均<1μm。不同高度降尘的比表面积为336.55~790.06m2/kg,PM2.5/PM10为19.46~22.47%,D50为9.66~13.78μm,D98在34.93~53.48μm之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5、2005和2012年南京城区小学的空间位置与在校生数量,利用基尼系数、Wolfson极化指数、Moran's I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揭示学校体系视角下在校生规模分布的结构与空间演化特征。分析显示:学校平均规模呈增大趋势;学校规模结构两极分化程度呈“U”型变动,且具圈层分异特征;学校规模分布空间格局由集聚走向分散,布局结构由“单核团块状”向“多核散点状”转化。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演化的驱动机理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城市规划与校际生源配置自组织机制的驱动下,空间区位、学校质量、基础规模和学校撤并等因素共同推动学校规模演化;学校质量因素对学校规模的影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4.
于2008年春季采用粒径谱仪和自动气象站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广州城区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能见度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0.5~20μm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数浓度随粒径增大而逐渐减小;质量浓度谱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在0.7μm和2.5μm出现峰值;而降雨对粗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显著.0.5~2.5μm粒子浓度增加是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有益于正确认识现有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市辖区年末总人口为指标计算,2008年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2169,基本符合位序—规模法则;而以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指标计算的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为1.0061,城市规模分布的均匀程度降低。除了极少数例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帕累托系数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落后的省区相对较低;与省区层面比较,国家层面的城市规模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在2006年5月于济南市城区进行大约两周的观测。小于200nm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0500个/cm3,超细颗粒物在PM2.5个数浓度中所占比例较大,达到95%。凝结核模态与埃根核模态颗粒物在大气环境相对清洁、高温度和低湿度环境下浓度较高,可能主要是由气态前体物在光化学作用下的均相成核作用及异相凝结浓缩作用推动的。颗粒物个数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日夜变化研究表明:超细颗粒物的前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而粒径大于200nm的颗粒物可能来源是交通扬尘污染。  相似文献   

17.
采用Mastersizer2000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河北省深州市南部一钻孔进行详细的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分析.所测数据利用SigmaPlot软件绘制出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和粒度众数曲线.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结合地质背景、岩性等相关资料,对研究区第四纪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解释.研究表明,激光粒度分析法能给出连续的粒径信息以便绘制各种粒度曲线,能够较灵敏地反映沉积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草酸共沉淀法制备(Y,Eu)2O3为前驱体,对比六种沉淀条件对前驱体形貌的影响,其中在沉淀过程中添加氨水并用双加料的方式可制备出形貌上优于商用前驱体,其粒度呈正态分布;通过调节草酸过量的量、沉淀过程中添加氨水的量、合成温度及草酸浓度等沉淀条件可控制前驱体D50在2.5~8.0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9.
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MgO颗粒CO2吸附过程流动与传输特性进行模拟。基于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孔隙率和粒径对颗粒内渗流速度、CO2浓度、CO2吸附速率和MgO颗粒固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流动方向颗粒内CO2浓度与颗粒转化率逐渐递减;在相同时间下,颗粒粒径越大,颗粒内渗流速度和CO2浓度越低,转化率和吸附速率越低;相同粒径和相同时间下,孔隙率越大,CO2浓度和MgO固体转化率越高,平均吸附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20.
对比了醋酸乙烯(VAC)在传统聚合中和超声波辅助聚合中的单体转化率和乳液粒径分布的差别。在VAC聚合过程中外加超声波环境,单体转化率从92.5 %提高到98.8%,乳液粒子平均粒径从136.7nm减小到101.4nm。在超声波辅助VAC乳液聚合中,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及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仅靠超声波产生的自由基不足以引发聚合反应,引发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在引发聚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单介绍了超声波辅助乳液聚合的机理,超声波可以连续提供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的作用是使死聚合物链变的有活性,导致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