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语     
快速阅读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古有“读书敏速.十行俱下”之说,又有《红楼梦》写林黛玉偷看杂剧《会真记》——“不顿饭时,将十六出俱看完”的记载,足见我国“快速阅读”源远流长;而未来世界对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又是那么高;可见将“快速阅读”引进我们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怎样进行快速阅读法训练呢?  相似文献   

2.
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品位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素养和素质;对国家而言,“‘读书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则)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此论出自河南甘其勋老师)。因此,阅读既是母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应是母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培育“读书人口”)。那么,现阶段我们国家的阅读及阅读教学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呢?笔者无力对此进行综述,在此仅说三件与阅读有关的事。  相似文献   

3.
付宁 《教学随笔》2010,(12):7-8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有不少学生不重视阅读,鄙薄读书或不善于读书;有的语文教师迫于中考压力,课堂阅读教学以“讲读”模式为主,追求答案、思想上的“一统天下”,学生阅读缺少个性化,致使阅读能力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作文题][评说][例文]1.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读书生活,抒写读书情趣;可以总结读书经验,介绍读书方法;可以畅谈读书体会,感受读书快乐;可以对读物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也可以进入书中的精彩世界,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对话,领悟人生的真谛。2.这里的“读书”指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电子读物和网上阅读。现在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学生读书太少,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没有像样地读过几本有质量的书。“读书”应该是学生熟悉的一个话题,没有哪一个学生会无话可说;但是,又必须是多读书、会读…  相似文献   

5.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知道,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那么,家长怎样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从小就爱上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被誉为“台湾幼教之母”的台湾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张欣如女士。  相似文献   

6.
李淑琴 《湖北教育》2007,(11):37-38
刚才老师们都谈到了如何在学校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我觉得我们同样也要注重家庭的阅读氛围,因此我在班上倡导“亲子阅读”的读书形式。要求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这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亲子”活动,更是在思想、精神层面上的“亲子”。亲子共读是家长和孩子相互沟通的桥梁;亲子共读,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相似文献   

7.
<正>读书,不仅是一种“乐趣”,还是一种“陶冶”与“情操”。但现在的学生却大多体会不到读书的快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一直处于浅层阅读状态,无法体会到文本的深层意蕴,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读书之乐。众所周知,读书的最佳状态是深度阅读。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呢?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就是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语说明了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某种关系,即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在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基础之上的表达。通过博览群书,从书中吸取精华,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学到写作技巧,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阅读是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呢?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言:“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为培养这颗“读书的种子”,统编教材除了“教读”“自读”,还把“课外阅读”编进课本、纳入课程。精读课文是为了习得方法,受到激发和熏陶;略读课文是内化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课外阅读则是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学生爱读、会读、深读,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以语文要素为重点,在系统思维、儿童立场的导向下,课内外有机组合,以实现阅读与作业设计相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文本阅读具有一定的特定价值和功能,是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读书总是多多益善,“开卷有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量的要求,只是最低水平。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学生的阅读量过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去阅读,导致阅读活动匮乏现象日益严重。那么,如何解决阅读活动匮乏的危机?笔者认为,“不求甚解”读书法是解决阅读活动匮乏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一条必经之路,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一、“不求甚解”读书法的类型(一…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12.
一、培养阅读情趣,习惯便成自然:许多中学生之所以提笔时字穷句乏,语言枯燥,关键是不擅长读书。多读书对写作的确很重要。俗话说:“《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杨雄说:“大抵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杜甫也留佳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尚重视“读万卷书”自悟其妙语连珠,运用于赋诗写作的作用,更何况我们中学生初涉写作,倘不广闻博读,又怎能写出琅琅上口的佳作呢?  相似文献   

13.
张菊荣 《师道》2002,(12):25-26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充满着辩证的诗意,是沉静的,又是热闹的;充满着笑声,也有着眼泪;是潇洒的,又是严谨的。沉静和热闹我爱那静静的学习。浮躁是学习的大忌,听了太多热闹非凡的课后,我真的十分向往一种静静的语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类最沉静的工作。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从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得来的,而我们总是在花着大量的精力“教”,“教”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学会写作,这一个极为好听的“教”字不知坏了多少好事。因为这一教,我们一次次地犯了这样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关于怎样读书的话说得更多了,而偏偏不…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15.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当我们遇到“拦路虎”的时候,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读通课文是阅读的“底线”,而读懂词语是“底线”中的“底线”。在课堂上(或课外阅读实践中)如果连文中出现的词语都不能准确地理解,那么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也只能是句空谈,读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是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默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当下“读图时代”的高度视觉依赖,我们的阅读活动渐渐趋向只“阅”不“读”。很多有识之士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大声呼吁不要让过度膨胀的视觉文化弱化了人们其他的感官能力。事实上,在读书、学习、生活中,试着在“眼到、心到”的同时,让“口到”也平分秋色,那么,我们的阅读才是完整的,文学作品也会在我们的大声朗读和认真倾听中焕发更大魅力。朗读有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好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8.
张承瑛 《甘肃教育》2011,(11):65-65
绿色食品、绿色生活等词语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绿色”作为近年的一个“热词”,正日益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是否也能“绿色”一点呢?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的作文题是关于浅阅读与深阅读的一篇材料作文,这一话题说到底,是人们对社会功利性趋于强势的一种担忧,一种思考,辐射到读书,是希望能找到一把解决社会普遍焦虑的钥匙。基于此,我想,提出“绿色阅读”的概念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读书需要质疑,质疑才有长进。一位教育家说:“读书和学习,如果不质疑,那就像种了一颗‘死豆’,智慧的种子将永远不会萌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种“活豆”,而不能让学生种“死豆”。那么,怎样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将“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明确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任务。事实上,课外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汲取各种信息、知识的途径,也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并不热衷于课外阅读,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