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的倡导者认为,“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笔者拟结合有关实例阐明“辩课”的特点及其实施途径,期望广大教师认同“辩课”形式。  相似文献   

2.
秦和平:听大家辩了这么多.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都应该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辩课,一经提出,各界纷纷响应,以往的评课模式由此迎来新的春天。辩课,本是想消灭“好好好”的“好好主义”,也消灭“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鸡蛋里挑骨头的一无是处。但在具体的操作上,笔者却看到了“变味”的苗头。  相似文献   

4.
2009年,网友“叶老师”在“人教论坛”针对江苏名师诸向阳执教的《特殊的葬礼》一课,真诚的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同时抛出了“辩课”的提法,一时间“辩课”成为了教研界的热词。所谓辩课,其实是针对评课而言的,一个“辩”字展示了这种研课模式的精髓,必然有思维的交锋,必然有观点的碰撞。这跟传统的和风细雨、一团和气式的评课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成为其在诗意语文探索道路上实现自我教学风格超越的经典课例。课堂上师生“辩日”的片段让人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师》2012,(7):F0002-F0002
2011年12月9日,“辩课”第四站走进了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堂课,两次辩论,一天的时间,和“嘉兴名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结合起来的“辩课”更显厚实。  相似文献   

7.
在“平移”一课备授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闯关赢门票”活动贯穿全课,同时灵活整合数字资源,应用数字技术,组织开展辩答环节,让学生在导入、辩答、闯关的过程中收获乐趣,获得直观感知,思考并理解平移相关知识点。  相似文献   

8.
王敏 《福建教育》2000,(2):37-37
一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辩”和“辨”时,告诉学生,二者都是形声字,声旁都是“辩”,不同的是“辩论”的“辩”中间是“讠”,“分辨”的“辨”中间是“辨”。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加强“双基”,培养能力,提高复习效益,改革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已成为高三数学老师教研工作的一项主要课题。笔者从优化复习课课堂结构入手,进行了“程序教学法”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所谓“程序教学”法,就是将一堂复习课设计为如下四个程序进行教学:现分述如下: 程序一 设疑辩析、巩固概念 这一程序,旨在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弄清每个知识点。因学生对所复习内容已有了第一次学习的经历,无论理解程度如何,总认为自己知道。若仍按讲授新课的方法教学,势必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设疑辩析的方法,即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问题组,让学生辩析,这样,一方面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教研形式往往存在“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缺乏互动交流、研讨味不浓”等局限性。为了突破这些局限,我们设计了一种“问课一剖课一辩课”的课例教研形式。这种教研形式的基本程序与主要任务有:研讨主题与素材的确定;听者问课与授者答课;行家剖课引出研讨问题;通过辩课交流提出整改方案。该教研方式能够使研讨信息由“单向性”变为“互动性”,使评课行家由“评判者”变为“指引者”,使活动人员由“参与者”变为“研讨者”,从而提高研讨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我班开设了数学“解疑辩答课”。它成了学生责疑问难的“自由市场”。解疑辩答课的时间一般放在单元测验前后。辩答题的来源主要有: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错题,学生的即兴提问。在解疑辩答课上。我始终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与性不高、协作性不强、实效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开展"辩课"教研活动,积极尝试探索新型的校本研修方式。该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磨课阶段、上课阶段、辩课阶段。在辩课阶段中,大家围绕某个主题或某个细节展开激烈辩论。实践表明,"辩课"教研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有助于提升团队力量的高效成长,有助于优化学校层面的强效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风起云涌,同课异构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专家亲临一线的辩课和磨课,有名师大家的率先垂范,更有青年教师的沉醉其中。可同课异构的宗旨是什么?其核心价值是什么?其现实意义何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误区?同课异构应该遵循怎样的同?怎样科学解读文本并将文本转变为学本?为什么要求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教学中 “导课”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的阐述, 尤其是导课方法的例谈, 强调 “导课”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使大家对 “导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师》2015,(1):F0002-F0002
2014年9月29日,“辩课进校园”第十六站走进了河南省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来自安阳市自由路小学的张洪菁老师和来自许昌市襄城县文昌小学的刘忠伟老师,就“认识周长”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展示了两位年轻老师(教研团队)对“关注知识本质,体验中发展概念”这一辩课主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辩课”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朝古都南京,走进了历史悠久的石鼓路小学。这次辩课的主题是“先学后敦,以学定教”,主题并不新鲜,在新词泛滥的今天,旧事重提是为了凸显我们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汤”趣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的《两小儿辩日》中,有一句“及其日中如探汤”。其中的“汤”,并非今日“菜汤”之“汤”,而是指“热水”“开水”。  相似文献   

18.
邵军 《河北教育》2010,(9):10-12
“辩课”是近来在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辐词。我所认识钊的“辩溧”,是指授课教师为观课教师呈现一堂课,然后授观双方或者观方之间就某些主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讨论和研究。这样的交流,直面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体现小一种有效的教学改进理念,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  相似文献   

20.
海涅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再向前推进一步。”近来,在教学教研领域,一个新概念——“辩课”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