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也在不断进行,国外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在不断加强,民族文化的生存问题受到极大威胁,作为民族文化产物的武术也同样如此。文章旨在通过对武术在高校的普及对保护中国民族文化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玉龙 《精武》2014,(4):6-6,8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术作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在传承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民族文化的新局面。基于此,本文以高校武术教学与大学生武术兴趣发展与培养为研究对象,就武术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升武术教学的效果,促进高校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的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代武术价值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武术发展面临新的契机和挑战,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和西方强势文化向中国强烈渗透的背景下,武术的价值才是武术蓬勃发展的核心.因此,构建新的武术价值观对当代武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当代中国武术的价值观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首先,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氏族部落间的争斗中,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与野兽争斗,为了在部落与部落间的战争中取胜而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练就了许多攻防技击本领,掌握许多防御和攻击技能,武术便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斗争中开始萌芽。武术之所以成为我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因为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造就的。我国几千年未被断裂的文化历史,辉煌灿烂的封建传统文化,佛教、道都二大宗教,长期民族战争及近代西方殖民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等原因,推动中华武术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在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中,武术也成为“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城市、城市化、城市化对体育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进而对城市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武术生存与发展进行了论述。结论认为: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进行城市化的文化改造,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华武术现代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和西方强势文化向中国强烈渗透的背景下,21世纪武术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武术的价值分类、价值特点和国际化推广等角度探讨武术发展中的价值转变和价值定位。研究现代武术价值观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融合互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功能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传统武术满足大众体育文化的需求,竞技武术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是保障武术生存的有效手段。二者只有融合互补发展,才能突出其民族文化价值,武术的发展才能稳固持久。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有多种武术流派存在和发展,而每一种武术流派都是中华武术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武术文化的本质存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养身之道与精神取向。雁北地区地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接合部,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雁北地区的武术流派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为厘清中华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些微观视角下的佐证,从而对武术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站在多维文化空间的角度对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多维文化空间进行解读,研究认为:武术文化的多维空间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引起的自身转变与发展,为满足人们审美与观赏需求,融合科技、艺术及多学科形成的交叉与共存,滋养了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表演形式与内容,并呈现出创造思维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注重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途径,拓展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文化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家政策引导作用,重视地域文化形态的生存理由与发展空间,与民族文化碰撞后进行文化创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体系。武术舞台表演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繁荣的背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四个支柱"视角下武术当代发展的教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视角,对武术发展教育的使命进行审视.认为:人性教育使人们找回失落多年的人的主体性,人性教育是21世纪教育使命的回归;教育的四个支柱为武术当代发展行使其教育使命提供指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依然是武术教育不可动摇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提取核心元素,时于武术行使教育使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试论开展融合奥林匹克精神的学校武术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武术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武术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武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调整,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加快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思索、宏扬和发展学校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以便更有效地积极开展迎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学校武术教育,是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改革发展历程,为武术发展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潮流,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武术创新驱动的再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武术改革发展分为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改革武术组织系统;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目标推促社会武术发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方向改革竞技武术规则制度;以武术人才培养为目的改革完善武术学科建制;以传播民族文化为指引实现武术文化的世界推广。进入改革发展新时代,武术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力再发展的路径:武术健康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武术文化创新驱动民族文化;武术教育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武术研究创新驱动学科建设;武术市场创新驱动国家产业。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应注意到借助“申遗”东风得到切实发展的多集中在民众基础较好、有一定传承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而原本岌岌可危的弱势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摆脱濒危的生存困境。文章以河南省弱势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弱势武术文化的当代境遇,对弱势武术文化边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弱势武术文化的价值定位错误;弱势武术文化的生长环境El益恶化;弱势武术“文化空间”日趋萎缩;弱势武术文化群众基础薄弱,缺少传承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的产生和积累,文化模式及文化传播等角度探讨我国武术的特点.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中华民族这个大群体中,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地的气候环境中,它的产生是生存的需要,有顽强的生命力;"打练一体"从纯竞技的角度讲是不切实际的,但作为一种文化实体延续,则必须坚持"打练一体"的模式;武术推向国际,必须坚持民族的特质,和保留自己的民族形式.武术作为文化传播,必须把握好时机.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现象,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所以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武术,从武术技术特征及演练的技巧方法着手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武术理论寻求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是人类区别于运动的存在方式,而民族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存在方式。武术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来说,它依赖于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技术模型来说,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说;“不懂武术,无以  相似文献   

18.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奇葩。武术能够历经几千年中国历史车轮的碾压而不被湮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现出它特殊的文化魅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些都在于武术特有的魅力价值。文章试图通过对武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分析,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进而喜爱武术,并且愿意为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扬出去。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语境中区域文化间不断的碰撞、融合、消亡,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巨大压力,武术需要让受众认识到它的魅力。文章从生产与消费的视角,探索武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之路,以促进武术文化消费,使武术融进这个消费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回族武术一向以种类繁多、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同时回族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底蕴。本文就其形成的一些文化现象和社会成因从民族学、历史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方法,从多角度视野对回族武术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存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这个切入点来全面了解和研究少数民族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内在文化多元特点,并着重从民族迁徙、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环境的变迁来阐释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内在传承、发展和演变规律,以及它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