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行书书体论     
本文对“行书”之名及其含义,行书的起源,行书与草书,楷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汉文字,传统是用毛笔书写,现在是多用钢笔(硬笔)书写,因书写方法的差异,大致可分为楷书、行书、草书三大类别,三类书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自身的用途。  相似文献   

3.
行书人生     
楷书严整,草书狂放;行书既有楷书的工整亦有草书的恣肆。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行书巅峰之作。唐太宗对他的行书情有独钟,亲自作《王羲之传论》,说“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据说太宗后来是用了一点小计谋,演绎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才把那真迹弄到手;驾崩后,还把它作为殉葬品带进了昭陵。  相似文献   

4.
行书之道     
行书,又称“行押书”,是最生活化的书写字体,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唐张怀璀在《书断》中说:“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讹(“讹”一作“伪”,有所变异之意)。勿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情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相似文献   

5.
楷书向行书转化是书法学习的必要环节,其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转化是文章探讨的重点,一个诀窍、五项原则、八个方法是笔者提供给书法学习和教学的几点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近几十年出土的部分简牍、残纸墨迹与汉隶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和研 究,进一步探究了行书和楷书的源流问题,试图从另一角度去探求行书与楷书的发展渊源,对书体发展中的这一争议颇多的问题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赵战新 《文教资料》2007,(12):111-112
作为普及中华汉字文化的钢笔艺术,因其使用的便捷与实用而深受人们喜爱。可是受传统艺术理念与教育理念的影响,钢笔书法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以探索研究钢笔书法中楷书教育与行书教育的有机性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两者在表现书写者风神、风韵方面的一致性,接着着重讨论了两者在执笔、运笔和结体方面的多重差异,从而试图为两者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习》2006,(7):90-90
这是古代书法界,对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稿》的高度评价。中唐的名书法家颜真卿,楷书有很高的成就,而行书的成就更高。他的楷书,继承中有创新,结构规范,法度谨严,形体外拓,骨力内含,世称“颜体”。  相似文献   

9.
141回锋横:是指横画由于与下一笔连带的原因而出现的映带横画。这样的横画,收笔处的出锋方向是由下一笔的接笔位置决定的。由于一般是横与横或横与竖之间的连带所致,一般出锋角度不大,约  相似文献   

10.
徐攀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3):67-69,83
笔顺在书法理论中少有论及,却又至关重要。它与体势、笔势、书写速度、文字形体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行草书创作水平的提高和创新,应重视对于笔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剖析了行书的起源、二王行书到碑行书的嬗变过程及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给当代行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为图方便,写字一般都是使用行书体来书写。所谓行书,其行字本义,为流动、不固定之意。用在字体上,则指笔画流动连绵之势。有言曰:正如立,行如走,  相似文献   

13.
学习写字,要从楷书学起。这是学习写字的基本法则。楷书要求笔画横平竖直,结构端正,重心平稳,这是写字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可以讲究变化、气势、神韵,才可以继续学习行书和草书。这就好比一个孩子要先学站立,再学走路,然后才能学会跑跳一样,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硬笔字与软笔字有密切的关系,二最大的不同就是书写工具不同、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不同。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行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法史上,行书是应用最广泛,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字体.王羲之在行书以至在书法文化方面的成就与影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认知和解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是当前西风东渐大潮中,民族化与素质教育方面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欧阳询的行书是将前人的书法艺术精髓融入自己的作品,开创其行书独特的风貌,形成骨硬肉丰、险劲平和的特点。他的行书是一种寓矩寓规、寓情寓理的一种艺术存在,在他所处的时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出帖就是去掉拐杖自己走路的时候,是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面貌。出帖可借助的方法:改换工具材料;改变字体的团块形状;借用学过的其他碑帖。创作应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处理;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修养;不要写错别字,在繁简的互换中不能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7.
行书的学习建议从王羲之入手。在学习了《圣教序》的基础上,可以临习二王的尺牍。学习行书,可以学习王羲之的小草作品《十七帖》,以增加行书的变化和流动感。颜真卿楷书法度谨严,行书"有篆籀气",著名的有《祭侄稿》《湖州帖》等。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用笔圆润、含蓄、精到,多用侧锋,变化多端,结字自然生动,笔墨浑厚而爽朗有神,以气韵见胜。临帖的方法:对临;背临;意临。  相似文献   

18.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形式,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唐代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行书。它是楷书的小变,是在楷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行书分为两种,近楷意的称为行楷,行中央草的称为行草。行楷较规整近于楷书,行草较流动近于草书,是人们广为喜爱且有广泛使用价  相似文献   

19.
行书因其轻松自然、美观实用而又富有艺术情趣,受到广大青少年学员的喜爱.学习行书一般需有一定的楷书或篆、隶书基础,取法乎上,选择合适的法帖,通过读帖、临摹,逐渐过渡到创作,并从欣赏、探析经典名作和感悟自然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李仁友先生的行楷中堂,主文突出,跋文精到典雅,是写得不错的一幅作品。特别是小楷,写得颇有韵味。作者主文大字写得比较沉实,但点画似不精到,还需要在临帖上多着意。从作品看,作者有扎实的基本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