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防止“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日前一些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新方法:在地球热带上空装上“隔热环”。装“隔热环”的方法就是在地球上的赤道上空,制造一些环绕着地球的小型粒子,这些粒子将会遮挡并反射太阳光,减少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最  相似文献   

2.
金鑫 《课外阅读》2006,(11):63-63
由于地球越来越热,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些奇思妙想,为地球降温。1.轨道遮阳伞。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著名天文学家罗杰·安吉尔提出,可以在地球轨道上安装一个由小片镜子组成的巨大遮阳伞,将太阳光线反射回太空。2.戴上“太空环”。就是在地球的赤道上空,创造一些环绕着地球的小型粒  相似文献   

3.
郑军 《中学科技》2011,(1):14-15
2068年,一枚飞行在环地球轨道上的螺丝钉击中了一艘太空客船,导致重大伤亡。从那以后,人类正式成立机构来清理太空垃圾。又过了几年,女青年田名部应聘到这个垃圾清理机构,被派遣到“半课”——人员只达到定额半数的“残骸课”去工作。这个课的工作人员要亲自进入危险的太空,  相似文献   

4.
岁寒 《初中生》2007,(3):58-58
北极光的形成过程和电视机的显像过程很相似。在电视机里,显像管内的“电子枪”能放出大量电子,这些电子能使荧光屏上的点发光。北极光闪耀的“荧光屏”就是地球上空大气层中离地面84千米~114千米的空气层。“太阳风暴”会像拉橡皮筋一样把地球磁场的一部分拉入到太空深处,当它弹回来时,就会带着亿万个粒子迅速冲进地球大气层,当速度极快的粒子穿越地球大气层到达距离地面100千米左右的高度时,它们就会与大气层内各种气体的原子和分子相撞。  相似文献   

5.
太空电梯     
乘电梯登高楼、上大厦,大家都习以为常。假如能乘电梯到月球或国际空间站去旅行,那该多好啊!最近,美国航天局提出了建立“太空电梯”的计划。该计划中的“太空电梯”长达35800千米,不是从地面向空中建造,而是从空中往下延伸,好像一条很长很长的悬梯。“太空电梯”的连接地点选在位于地球赤道的厄瓜多尔,这里距离地心最远,重力也最小。美国航天局准备先发射一个大型地球同步航天站,然后,从这个航天站上放下若干高强度的缆索,并铺设一个接一个的电磁环,使它们连接成一个电磁空心管通道。建造太空通道最理想的材料要数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6.
太空中的巨型粒子加速器科学家用一种叫“蝇眼”的超常望远镜的观测到一种能量极大的宇宙射线,其能量要比地球上任何加速器获得的粒子的能量高10亿倍。这种亚原子粒子来自外层空间的某个未知天体。它的能量足以将一条匙的水加热约10℃。初级宇宙射线由质子或较大的原...  相似文献   

7.
进入太空遨游非常令人神往,但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时刻想念着的却是地球。毫无疑问,人们爱的是这颗“水球”,有了水,地球才会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进入太空宇航员的数量,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太空中绝对的领跑者。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共有400多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飞行,其中一大半来自美国和俄罗斯(包括苏联)。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美国也不甘示弱,就在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3周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乘坐“水星3号”飞船在地球亚轨道飞行15分钟。首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的翰·格伦,透过“水星6号”飞船的舷窗拍下了第一批从太空看地球的照片。那是1962年2月,人…  相似文献   

9.
“地磁倒转”是怎么回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其磁场的南北极就在地球的南北两极附近。地磁的存在对地球生物有着极其特殊的保护作用。我们知道,漂浮在太空中的地球时时刻刻经受着宇宙中各种射线、粒子的轰击,其中太阳就是最主要的一个源头。太阳辐射中的粒子流像风儿一样,绵延不绝地吹向地球,当太阳耀斑爆发时,数十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亿颗100亿吨级的原子弹爆炸。如果没有地球磁场的遮挡,太阳  相似文献   

10.
一个故事1969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地球上空邀游一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从众多杰出的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幸运地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太空旅游也就成了人们口头的热点话题。早在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富翁蒂托就乘坐俄罗斯“联盟TM-31”载人飞船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旅游,邀游太空8天。“太空旅游”对于一名普通的地球公民来说,似乎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了。  相似文献   

12.
高峰 《课外生活》2011,(9):37-37
日本宇航探索局正在计划两年内织就一张巨大的“太空渔网”,用于“打捞”飘浮在地球轨道中的太空垃圾,以疏通越来越拥堵的宇宙交通。一旦成功,“渔网”将连同网中之物在大气层中自然。  相似文献   

13.
和儿子聊天     
有一天吃午饭时,5岁半的儿子照例讲起了他自编的“饭桌故事”。讲到一半,他突然问:妈妈,为什么大宇宙比太空大?我说:太空可能指地球以外的地方,而大宇宙既包括地球,又包括太空。儿子又问:大宇宙  相似文献   

14.
奇怪的轨迹 2004年4月,在太空工作了两年之久的起源号探测器准备返回地球.起源号的任务是收集太阳粒子,它距地球并不是那样遥远,然而,起源号却舍近求远,它掠过地球,沿一个环形轨道在归途中飞行了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8日,美国宇航局动用直升飞机拦截“起源”号返回舱的计划宣告失败。由于返回舱的降落伞未能打开,致使该舱坠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里。这一失误,已造成舱中太阳粒子“采集板”损坏,给“起源”号探测太空的使命蒙上了阴影。2001年8月8日,美国的“起源”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它的任务是从遥远的天际收集微量太阳物质并带回地球,为科学家提供关于太阳和太阳系形成的信息,从中分析太阳的组成成分,寻找行星诞生的线索。这也是将其命名为“起源”号的原因所在。航天科技人员从“起源”号的使命出发,研制了太阳物质采样装…  相似文献   

16.
继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已有400多人完成航天飞行。人类在40多年的载人航天事业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1圈,历时108分钟,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宇航员约翰·格伦成为美国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上升-2”号飞船,航天…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进入23世纪,如果可以在太空中建造城市,那有多好啊!它不但不占用珍贵的土地,不会污染环境,还可以拥有充足的阳光。读者们可能会想到,在宇宙中建造“空中城市”一定会有许多问题,例如水啦、空气啦、大气层啦,更重要的是在太空中怎样建造“空中城市”呢?现在让我一一为你们作解答吧!“空中城市”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距地球约有十几万公里。它以每秒8.5公里的速度绕着地球运转。“空中城市”的日夜更替和一年四季的变换与地球一样。但它是怎样建造成的呢?是这样的:工程师先用新型ZWT宇宙飞船,把所需的建筑材料运上太空,再由建筑师在预定…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以每小时3.7万千米的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千米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科学家猜测,彗星上很可能存在最早的生命物质。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究太阳系的诞生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同时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了一次演习。“焰火”在太空绽放@刘青红  相似文献   

19.
最近,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太空动物系”列科幻小说《动物庄园的秘密》。书中讲述了一群高智商的太空动物和人类携手,抵抗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故事中的“人物”吧!  相似文献   

20.
茫茫的太空有“天气”变化吗 ?回答是肯定的。太空并不单纯 ,就像地球大气层会发生风云突变的气象变化一样 ,太空中也时常会出现灾害性天气。太空天气学就是预报太空的“天气”状况的科学。太空天气指太阳系内行星空间的天气。对地球或航天器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的变化。太阳表面常有一些亮度相对较暗的被称为“太阳黑子”的区域。伴随黑子的出现 ,常有日震、耀斑等现象 ,例如 1 996年 7月 9日 ,人们从一颗太阳观测卫星中了解到 ,太阳发生一次强烈的日震 ,使太阳表面形同向池塘丢进石块引起涟漪一般 ,产生了高达 30 0 0米的波浪 ,扩展范围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