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岁末,在中国的南海上打捞的一艘宋代沉船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球,这艘被命名为"南海1号"的沉船,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偶然机会发现沉船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海洋探测公司3名队员在荷兰海事博物馆的一份旧报上发现:一艘东印度公司轮  相似文献   

2.
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河两岸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民生百态与繁华胜景,而观众在国家大剧院欣赏到的是舞动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3.
1973年发现的“监视者”号(USS Monitor)是美国在领海外发现保护的第一艘历史沉船,该沉船及其周边一海里及上覆水体也成为美国第一处国家海洋保护区。它被认作美国海军的第一艘现代战舰,是北方联邦建造的第一艘铁甲舰,在弗吉尼亚州汉普顿锚地战役中改变了南北战争局势,具有独特的科学、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被列入国家历史地标。水手博物馆藏有历次调查取回的文物,尤其是作为“监视者”号国家海洋保护区的主博物馆,有力支持了1990年代沉船部件提取及其保护和展陈,它参与了“监视者”号沉船考古调查发掘,开设了“监视者”号中心,其保护实验室和留在原址的船体也向公众开放,已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军事博物馆之一。通过梳理“监视者”号沉船的价值、发现及其呈现的考古信息、提取理念和方式、特殊文物处置,探讨对我国博物馆建设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1998年在全球被炒得火热的“泰坦尼克”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沉船之一,人们也从这部影片中看到沉船时那悲壮的场面。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平均每30个小时,世界上就有一艘远洋船葬身海底,海难已成为所有海上船只不得不防备的情况。每一艘沉船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段自己的拉事,若干年后,也……  相似文献   

5.
北宋科学家沈括与大运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主持过治理汴河工程,发明了分层筑堰测量法。他的著作《梦溪笔谈》详细记录了最早的复式船闸真州闸的修建过程及价值作用,成为中国大运河河工技术领先于欧洲的有力例证。  相似文献   

6.
北宋画师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描绘出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汴河与两岸优美风光的景象,用全景式的构图、精湛的笔法,为我们重现了12世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境况与整体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8,(1):16-16
近日,正当西班牙和美国一寻宝公司就一艘古沉船宝藏的官司未果时,西班牙文化部决定成立由航运考古学家组成的专家组,绘制标明所有西班牙古沉船位置的“海上宝藏图”,以便组织工作,挖掘当年西班牙散落海底的宝藏。  相似文献   

8.
董渝 《报林求索》2009,(5):26-31
盖瑞·金德在《寻找黄金船》一书中写道:"海滩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得由沉船打捞者来完成。"最近,科学家们试图完成这样一个剧本,他们通过一艘在凯科斯群岛沉没的运奴船的发现,给整个非洲黑奴贩卖史提供了新的线索。但沉船虽已被发现,对其故事的探寻却刚刚开始,剧本写完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9.
熊晓洁 《兰台世界》2014,(11):71-72
北宋画师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描绘出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汴河与两岸优美风光的景象,用全景式的构图、精湛的笔法,为我们重现了12世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境况与整体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0.
曹劲 《文化遗产》2008,(1):154-162
宋代沉船"南海Ⅰ号"经整体打捞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本世纪中国水下考古的盛大事件。对"南海Ⅰ号"持续二十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保护,从此也将进入新的篇章。"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沉箱整体打捞法进行古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体现了我国文物保护、海洋工程的综合实力,开创了多学科进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欧洲杯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天下大乱。20天前,我想象不到这种暮色苍茫、乱云飞渡的结局,更想象不到“二三流”社会成为绿茵主宰。可尘埃落定之时,我长吁了一口气:世界原本如此。“航海日志”记录的就是一个又一个沉船事件,沉船之侧飞扬的就是一张又一张醒目风帆。  相似文献   

12.
周平 《新闻知识》2000,(9):19-20
新闻素质的大检阅 2000年6月22日清晨6点30分左右,四川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段的长江上发生一起特大沉船事故,当场造成17人死亡,131人失踪。当天晚上。这则消息通过媒体传播到全国以后,引起了国人震惊,在22日至23日两天的时间里,全国大批新闻单位相继派出记者奔赴合江采访。于是,小小的榕山镇,到处都可以看见记者活跃的身影。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天华宾馆,当天就宣告爆满,许多工作人员和司机只能睡在汽车上。几天来,随着合江沉船事件的不断深入报道,沉船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内幕正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全国各…  相似文献   

13.
苏杨 《出版参考》2014,(5):13-13
韩国沉船事故发生后,包括韩国公众在内,很多人进行了反思:“服从文化”根植于东方世界的教育之中,摧毁了无数人的童年。  相似文献   

14.
曹劲 《中国博物馆》2009,(1):120-127
2007年年尾,宋代沉船“南海I号”的整体打捞与保护成为举国关注的考古盛事。800年前的海上贸易和沉船事件挟裹着浓厚的历史人文色彩,现代科技手段在探测、打捞和保存工作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魅力,使每一个关注于此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穿越时空之间人类文明进步的熠熠足印和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整体打捞的终点,首次在公众视野亮相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成为万众瞩目的另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5.
魏峻 《文化遗产》2008,(1):148-153
"南海Ⅰ号"南宋早期沉船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南海Ⅰ号"本身具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基本思路和实施过程,指出针对该沉船的考古工作是水下考古与海洋工程的有机结合,开创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全新模式。这一考古项目提倡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原真性"、"完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地政府提供给媒体的一份打捞报告中称,截至9月14日.参与沉船打捞工作的浙江舟山东海水下工程有限公司东海工一号.共计打捞沉船17艘,其中发现遇难者遗体7具。而在这搜船上工作的潜水员戴林强的潜水日志中,他发现的遗体数字却是12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柯云  丽阳 《湖南档案》2011,(9):14-16
看过《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人,无不惊骇万分。可吴淞口外的江亚轮沉船事故的惨状,比它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8.
柯云  丽阳 《档案时空》2011,(9):14-16
看过《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人,无不惊骇万分。可吴淞口外的江亚轮沉船事故的惨状,比它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准备建立自己的水下考古学的愿望,始于要了解沿海岛屿上的古文化遗存情况。从70年代起,中国就曾在西沙群岛上进行过考古调查,因其时正值“文革”,这项考古事业未能进行真正的筹划。1986年,英国人米歇尔·哈彻等人在南中国海偷偷打捞出了一艘沉船中的大批中国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和金锭等物,并于次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拍卖获得巨利。在中国的沿海海域,这样的沉船不少,中国政府和考古学者怎能置之不顾?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世界》2013,(7):F0003-F0003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唐朝著名诗人自居易这首耳熟能详的《长相思》描述的就是古运河通济渠。通济渠现存有水的28公里河段均在泗县境内,亦是古汴河流经泗县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