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课本第18页:“法国的加尔文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我认为此说不确。应改为:法国的加尔文在日内瓦共和国进行宗教改革。1536年8月7日,日内瓦共和国正式成立。同年,反映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基督教原理》一书在瑞士出版发行。加尔文没有在瑞士久留。1537年8月27日途径日内瓦的加尔文应当地宗教改革领袖法海尔的请求留在了日内瓦,从此在这里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并且加尔文很快成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人物。任何事物的开端都是艰难的,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尤其如此。1538年由于加尔文改革的许多重大措施过多地触犯了…  相似文献   

2.
读《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3期陈志群先生的文章《谈谈与几篇课文相关的基督教知识》,发现该文混淆了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恐对教学不利,特说明之。一、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耶稣(Jcsus)即弥赛亚(Messiah),亦即救世主,原是犹太教的导师,公元28—30年,被罗马帝国犹太总督彼拉多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三天后恢复了上帝之子的身份(事迹见《圣经》),信徒们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这就形成了原始基督教。基督教是奉基督为救主的各教派的总称,其信徒概称基督徒。基督教起初只在下层人民中流传,后被罗马士兵…  相似文献   

3.
在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 2 0年后的 16世纪 3 0年代末 ,出生在法国的加尔文来到日内瓦 ,领导瑞士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发表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 ,他的神学思想有些与路德相同 ,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 ,主张因信称义等。但加尔文也提出了许多新的神学观点。他提出了“先定论”(或“预定论”)作为宗教信仰的核心。加尔文认为 ,一些人的成功与永生 ,另一些人的失败与灭亡 ,都是上帝预先决定的 ,因为从创世以来 ,上帝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前者注定得救 ,后者注定灭亡。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 ,只…  相似文献   

4.
称义之路     
在基督教信仰中,称义就是指神接受了人,让人取得他的恩典,因此神把人看成义人。广义上说,基督教(Christianity)分成三大类:罗马天主教(RomanCatholic)、东正教(EasternOrthodox)和新教(Protestant)。在本...  相似文献   

5.
1875年,阿尔贝特·史怀泽(又译阿尔贝特.施韦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在二十世纪,此地数易其主。史怀泽前半生持德国护照,现在人们称其为法国思想家。阿尔萨斯人素操德法双语,因此,他惠益于德、法两种化。史怀泽出身于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外祖父、舅舅都是基督教新教的牧师,在宗教环境中长大,童年时代。父亲每天晚上真诚朴实的祈祷,给予他终生的精神支持.使他毕生坚持基督教道德信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9,(9):79-84
西欧中世纪晚期,城市的社会结构出现新的特点,社会管理的公共性特征日益显著,新教思想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城市社会福利改革的开展。加尔文的社会理论对日内瓦大众医院社会救济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法国新教流亡者实施救助,是日内瓦社会救济的重要措施。日内瓦的社会救济活动在宗教改革时期获得较大发展,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基督新教,下同)于清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由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雅卑理从厦门传入福建。 1844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施敦力·约翰(施约翰)和养为霖也来厦门传教,于 1846年在厦门创办女学一所。 1847年,到福州传教的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柯林和怀德亦在福州创办一所学塾。这是福建最早的两所简易基督教会学校,教育程度均大体相当于初级小学。   从 19世纪中期到 19世纪末,随着基督教势力在福建的不断发展,来闽传教的西方各大基督教差会①和福建本地的基督教会组织,都将办教育作为促进宣教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从信…  相似文献   

8.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思想发展的历程》第53页(2008年版)写道:“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与东正教三教派的区分。基督教新教在我国通常简称基督教或耶稣教。本文主要论述近代时期基督教新教在湖南的发展演变情况。为着说明有关问题,有时将基督教与天主教在湖南的活动情况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10.
外国幼儿教育大事记(续)(远古~1990年)杨汉麟编写1800年△1月1日,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RobertOwen)担任苏格兰新拉纳克一家有2,500人的棉纺厂经理。自此开始从事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社会改革活动。△人们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的森林中抓获...  相似文献   

11.
广州是基督教新教人华第一站,在新教对华传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807年9月到1949年10月,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经历了探索期、差会格局基本定型期、快速发展期、困难及短暂复员期等四个时期。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特点表现为:以美国为背景的教会实力最强,医药文化传教手段并没有起到快速增加信徒的效果,利用福音船传教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特有的传教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越南行(三)江夏越南就像是一个被拉长的巨形S字母的国家,它位居中南半岛的狭长地带,东临南海,北边与中国相邻,西与柬埔寨、泰国相接。过去越南与中国关系非常密切,汉武帝曾将越南纳入中国版图,是中国的藩属国。清末(1883年)中法战争,越南被法国占领,成为...  相似文献   

13.
丁韪良(W·A·P Martin)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华最重要的新教长老会传教士之一。他在中国生活将近60年,其使命本是传播基督教,但他多年从事翻译、教育工作,却使他无意之中在中国近代西式教育的酝酿和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音乐和流行音乐,前者是宗教音乐,后者是世俗、大众的音乐。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没什么联系,但是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中国,基督教音乐与流行音乐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交汇与融合,产生了兼有这两种音乐特点的新的音乐风格。比如从基督教音乐中福音歌(Gospel)和流行音乐中R&B(节奏布鲁斯)等风格的音乐元素发展而来的SOUL(索尔,有些地方译成灵魂乐)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逐渐由“险学”变为“显学”,但基督教史研究中所需外文资料搜集的不易,又给研究者增添了不少困难。郭大松教授历时近一年译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桥梁——近代山东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及其差会工作》一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在搞清史实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是一部为深入研究近代山东早期基督教史提供基本资料和资料线索的用心之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与拓扑》(下册)评介史树中《分析与拓扑》(下册)是法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G.肖盖(Choquet)教授所著的《分析教程》的第二卷《拓扑学》的译本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上册)已于1988年8月出版。原书是法国硕士学位的基础教材。它是作者多年教...  相似文献   

17.
新教伦理是宗教改革后教义的产物,本身秉承了西方理性的文化渊源。同时其自身也具有理性的实质,不管是路德的天职观、加尔文的预定论及它们倡导的入世禁欲主义,都包含着理性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龚妙昆 《数学教学》2008,(11):46-46
现行法国教育体制的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学制为4年(最后一年的课程是一些分流课程).高中教育包括:普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类(实现了学生分流).普通和技术高中为3年,职业高中一般为2—4年,相应的文凭是:普通、技术和职业文凭,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开始统治阶级都将其视为异端,后来又被他们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到了近代,宗教又成为列强对外侵略的工具。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就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之一,而且往往是作为殖民主义的开路先锋而进入中国的。这里所说的洋教是指基督教。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先后传入中国大陆。在我国,人们习惯于将基督新教称为基督教,这实际上是狭义的称呼。基督教应该是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总称。在这里我们还是沿用习惯的称呼。  相似文献   

20.
乌利希·茨温利(1485—1531年)是瑞士杰出的宗教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作为西欧的第一代宗教改革家,他与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齐名。但人们总是将路德与加尔文作为新教的两面旗帜,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加尔文之所以在日内瓦取得宗教改革的成功,正是茨温利所奠定的基础。可以说,他是加尔文的直接先驱。与路德相比较,他的神学思想更多的具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其革除教会弊端的措施更坚决彻底,并更注重社会政治方面的改革。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茨温利与路德的宗教改革进行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