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家讲坛》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备受冷落,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央视《百家讲坛》的火爆格外令人关注。在《百家讲坛》所造就的学术明星中,讲史的占了大多数,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阎崇年等更是红遍了神州大地。《百家讲坛》讲史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3.
以分析当前文化转型和现阶段社会性格特征为背景,阐释了以《百家讲坛》栏目为代表的中国“电视讲坛”类栏目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走向,指出《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定位的准确性,更在于其注重栏目策划和多样化运作,选择了切合大众需求的传播方式和内容,符合当前中国文化转型时期所特有的社会性格。  相似文献   

4.
《百家讲坛》作为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融合的典型个案,"鸳鸯蝴蝶派"和"百家讲坛"作为两个时期大众文化的代表,都出现在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共同境遇都是知识分子边缘化;上个世纪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和当下《百家讲坛》的盛行,都以新型大众媒介的兴起为基础;不同的是,《百家讲坛》是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传媒发展后出现的,电视声像文化构成了文化消费的主流。《百家讲坛》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在文化普及、娱乐大众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构建多元文化空间的独特尝试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不妨吸取新文学家们以及百年来文史学家对待"鸳鸯蝴蝶派"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家讲坛》采取包容与理解的态度,更多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批评,共同提升大众文化审美底蕴和艺术水准,构建多元互动、和谐共生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教学被日益边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人们曾作出种种努力,企图扭转这种局面,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央电视台也有一所云集了各路专家、学者的“开放式大学”——《百家讲坛》,这几年却显得异常红火,它以普及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为目的,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注意力,收视率极高。那么,《百家讲坛》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它的成功经验,对于在困境中挣扎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就上述两个问题展开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百家讲坛》作为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介"联姻"的产物,在电视媒介传播特征和媒介市场化运作的双重作用下,传播的是发生了"变质"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百家讲坛》现象来对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于丹 《中学文科》2007,(7):16-18
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现摘要发表,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百家讲坛》栏目的热播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本文将文化需求广泛、学术大众紧密结合,另辟蹊径新颖品评、精品讲解独具风格,巧设悬念善讲故事、电视手段综合运用,讲述语言质朴时尚等几方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其成功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易中天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文化与文学的论争,同时也引起有关学者和媒体关系的争辩。《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而易中天也激活了《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以通俗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立体的传媒手段等并借助学术明星来传播经典的学术文化,赢得了广大观众,形成电视栏目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是近年来颇有影响也颇具争议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各种力量斗争、发言的文化空间。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延续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在社会文化转型期间的种种困惑和矛盾。作为一个大众传媒时代广义的文学文本,《百家讲坛》栏目充分反射出当代中国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与融合、普通百姓对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百家讲坛》格外火爆,它以正史和野史相结合,用现代人的言说方式,深人浅出地讲述有趣的历史,使我们不仅轻松地学了知识,又享受了学习的乐趣。但也有文学评论家或史学家认为“以《百家讲坛》为首的讲史栏目和一些作者,为取悦读者,  相似文献   

12.
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美感体现在外在形式方面,如精炼齐整的建筑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辞雅对工的绘画美及优美流畅的书法美,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为史事丰富的意蕴美和似兰如松的品行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材应积极借鉴传统蒙学教材,加强形式方面美感因素,丰富教材的文化意蕴内容,使早期语文教育与美感教育、文化启蒙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选人高中教材的游记,同其它文言文一样,既有语言的典范性,又有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自身的文化内涵,重视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感知传统文化,吸取有益的养料,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黄云 《语文知识》2012,(4):29-29
孔子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分别是东西方文化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的内容非常广泛。但这两部文化经典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深刻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助推器的同时也在被消费主义所改写。《百家讲坛》作为通过电视传媒传播的学术讲座栏目,它的大众化、娱乐化改造,实际上暗合了传媒的消费主义渐变过程,使其成为一种"文化商品"。但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文化含量减弱而陷入困境,如何在"文化"与"商品"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百家讲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我国元哲学之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但是,《周易》由于成书背景的客观条件限制,有部分占卜谶纬的内容需要摒弃,也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继承与弘扬。该文从国际视野与学科领域论述了《周易》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同为传播历史的渠道,《百家讲坛》大受欢迎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百家讲坛》独特的“说史”语言艺术是重要因素,它为我们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语言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历史教学语言也应注重准确性、精练性、美妙性、教育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教学互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感,而不是课堂气氛外在的营造。现象剖读:《百家讲坛》现象及其成功之道《百家讲坛》是央视教育频道推出的系列讲座式栏目。其目的是在专家学者与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传播与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播至今,观众目睹了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等学术大师们的潇洒风采,这些学者采用"一言堂"讲授法,把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讲坛》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有很好的启示,讲坛的成功之道启示高校历史教育者找准历史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到治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20.
同为传播历史的渠道,《百家讲坛》大受欢迎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百家讲坛》独特的”说史”语言艺术是重要因素,它也为我们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语言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因此,历史教学语言应达到准确性、精练性、美妙性、教育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