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寿县蔡侯墓是1955年5月发掘的,该墓出土了大量的、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青铜器。这批青铜器患有严重的“青铜病”,需要进行科学保护。我参加了这项工作,现将此项工作加以总结,供文物保护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郎类型作为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重要的地方类型之一,依据文化面貌的差异,可划分为两个亚型:第一型以直线式洞室墓为主要特征,第二型以竖穴土坑墓为主要特征。二者均盛行殉牲,随葬品以北方系青铜器为主,墓葬形制的差异或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有关。其中,直线式洞室墓作为杨郎类型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源于以新店子墓地和阳畔墓地为代表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北方青铜文化。东周西戎文化杨郎类型与内蒙古中部地区北方青铜文化之间的亲缘关系表明,春秋中晚期,一支来自北方草原的牧业族群,向西南方向迁徙,到达陇山东侧一带,成为东周时期西戎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遗留下杨郎类型遗存。  相似文献   

3.
杨郎类型作为东周西戎考古学文化重要的地方类型之一,依据文化面貌的差异,可划分为两个亚型:第一型以直线式洞室墓为主要特征,第二型以竖穴土坑墓为主要特征。二者均盛行殉牲,随葬品以北方系青铜器为主,墓葬形制的差异或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有关。其中,直线式洞室墓作为杨郎类型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源于以新店子墓地和阳畔墓地为代表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北方青铜文化。东周西戎文化杨郎类型与内蒙古中部地区北方青铜文化之间的亲缘关系表明,春秋中晚期,一支来自北方草原的牧业族群,向西南方向迁徙,到达陇山东侧一带,成为东周时期西戎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遗留下杨郎类型遗存。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之一的《中国青铜器全集》是文物出版社于本世纪末奉献给世人的一项重要出版工程。以铜、锡合金铸成的青铜器,是优秀的工艺美术品,是古代科技和艺术的伟大结晶。中国青铜器精美绚丽,品类繁多,风格独特,在世界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青铜...  相似文献   

5.
山西闻喜邱家庄墓地M5001号墓是战国早期晋国最大的墓葬之一。本文对该墓出土27件战国早期青铜样本进行了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以讨论晋国在战国时期的矿料来源与变迁等问题。综合铅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以邱家庄样本为代表的战国早期三晋地区铜料与铅料相比春秋晚期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比主要现代矿区与战国矿冶遗址的样本数据,邱家庄M5001青铜器的铅矿料很可能来自豫西地区。邱家庄M5001青铜器微量元素与战国早期楚国青铜器差异较大,但后者与春秋晚期晋国青铜器数据一致。因此三晋地区战国早期的铜料产地可能也从南方楚地转移到了豫西地区。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范铸工艺发展的新阶段,极具特色的繁复透空青铜器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透空一词主要强调这类青铜器的空间结构特点。透空青铜器的雏形可追溯到西周中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战国中晚期达到鼎盛,器物型制和附饰与楚文化青铜器相似,是在陶范铸造青铜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透空青铜器纹饰区都存在分型面,是陶范铸造技术范面修饰的延伸和发展,与失蜡铸件的软模根本不同。透空青铜器纹饰单元的小孔、交织的铜梗等,是范铸工艺的创新性运用。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铜盘附饰中的铜梗,其表面褶皱并非失蜡铸造的直接证据,而是典型范铸工艺中内腔流铜不畅的表现,是因为泥芯上流铜腔道过长或弯曲过多,与失蜡铸造无关。先秦透空青铜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发展,是对范铸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刊物     
封面是一件虢季龙纹青铜。这是河南三门峡的西周虢国墓地发掘出的青铜器中的一件,却是西周青铜器中仅见的造型极特异的孤品,它无疑是一件国宝级重器。西周虢国墓地,自50年代中  相似文献   

8.
昌乐都北东周墓地出土的鼎、敦、舟等铜容器,文化属性鲜明,时代集中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都北M33等春秋晚期墓出土的陶鼎、敦是齐地较早的仿铜陶礼器.都北墓地青铜容器均为含Sn 10%-12%的铅锡青铜,M34及M60青铜器的铅料与同期中原及鲁中南地区一致.M33鼎泥芯中的CaO含量较低,可见较多植物来源的碎屑,显示春秋时...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国的古代青铜器,就是遗留下来的宝贵珍品。青铜器的种类之多,流传之广,久已闻名世界。 青铜器品类繁多,造型奇异,纹饰精美。从最早的一把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铅青铜小刀起,距今已有五、六千年之久。到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的青铜  相似文献   

10.
商周时期,吴、越两国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商周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器的面貌和特点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著录于外文文献中具有吴越风格的青铜器进行了逐一介绍,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相关讨论。这些青铜器包括悬鼓环、三足壶和方卣,时代分属春秋晚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悬鼓环以人物雕塑为装饰,三足壶以吴越地区的陶器为原型,方卣则是对中原地区青铜方彝的模仿和改造。这些资料对于廓清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体面貌、探讨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特点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6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清华大学艺术馆联合推出了"其金孔吉—一商周青铜器艺术"展览,共展出62组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商周时期青铜器。本文从这次展览的展品出发,选取两个主题进行讨论。一是商代长江流域青铜器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二是春秋中期青铜器风格的变化。第一个主题,本文从这次展出的要和鬲出发,讨论了商代中原及北方地区所见的带有长韵状扉棱的铜器,认为它们与长江流域具有一定联系;第二个主题从展出的春秋中期青铜器出发,讨论了这一阶段青铜器造型及纹饰风格的变化,指出,春秋中期在青铜器风格的转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应该将这一阶段的代表性铜器墓独立进行讨论,这样更容易把握和理解春秋时期青铜器风格由西周风格向列国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馆是该馆最具特色的陈列室之一,陈列着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到战国时代的各种青铜酒器、饪食器;乐器、水器和兵器共440余件。除了馆藏丰富之外,运用科学合理的照明、色彩和陈列布置是使青铜陈列馆独具特色、饮誉海内外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所学的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原理,对上海博物馆青铜展厅的照明、色彩配置和陈列技巧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一、照明照明是陈列室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上海博物馆青铜馆全部采用全封闭人工…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夏商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夏朝的青铜器发现较少,夏朝处在新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时期。所出土的文物大多停留在青铜石刀层次,青铜器制造技术尚不成熟。而商朝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顶盛时期,青铜器冶炼技术高超,出土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商朝以后,随着铁器的冶炼与使用,青铜器逐渐暗淡下去。  相似文献   

14.
作者长期关注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分类和演变,曾在本刊发表过讨论饕餮纹的文章,本文主题则是讨论另一种青铜纹饰。宋代学者曾把这种纹饰归入云雷纹的一种,近代以来,学者对它有各种命名,如环带纹、波纹、波曲纹、波浪纹。2009年,大河口西周墓地1017号墓出土的霸伯山簋为理解这种纹饰提供了新线索,从器形、纹饰、铭文三方面证明,这种纹饰应改叫山纹、山形纹或连山纹。此外,作者还将霸伯山簋与梁其壶、晋侯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后者的壶盖与前者的簋盖具有类似设计。最后,作者还就这种纹饰在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地位展开讨论,对这种纹饰的构成要素和组合形式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我国书籍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 第二节我国原始的书籍 (二)铸在青铜器上的书我国商代和西周是使用青铜器极盛的时期,许多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这些文字和甲骨文同样,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青铜是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所以叫做青铜。它比红铜(纯铜)的熔点低,硬度大,  相似文献   

16.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由于墓地严重被盗,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了17座墓葬,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级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春秋中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发现的青铜器对于认识当时青铜器的生产和流通以及铜器风格从西周向春秋的演变都有重要意义。2013年,隰县文物旅游局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发现的青铜器进行修复,双方合作对该墓地发现的材料进行整理。由于铜器墓多数被盗,青铜器尚在进一步修复、整理中,该墓地发现的四座陶器墓未被盗扰,资料完整,本文先对这四座陶器墓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博物馆》2009,(3):41-41
1998年5月,河南博物院推出“楚国青铜器馆”,以河南淅川县楚国贵族墓地出土的近百件青铜器精品为展示主体,集中表现楚国青铜艺术的精美绝伦。艺术设计比较注重文化氛围的整体把握和营造,在展柜的造型和青铜器对光的特殊要求方面,力图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8.
一青铜器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防腐蚀处理及保护,是一个较难彻底解决的研究课题。1982年本人曾参与对安徽省博物馆馆藏的三面汉镜进行去锈及防腐蚀处理实验,至今已有近二十年了。现在对此观察,达到了防腐蚀的效果,为青铜器的去锈防腐蚀处理探索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造成青铜器腐蚀的原因有许多,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青铜是一种合金。金属与外界环境接触,不可避免地要和大气中的各种腐蚀介质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而造成青铜器本身的腐蚀。这是与其他金属物体共同遇到的一个腐蚀及防腐蚀问题。青铜器文物的腐蚀过程也有其特殊…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吕楼、前掌大、大康留、轩辕庄等地多次出土商代中期青铜器,本文选择其中12件器物简要介绍形制,并作铸造工艺描述及成分分析。大康留等四处地点均位于泗水支流薛河流域,出土青铜器时代特征鲜明,组合相对完整。这批青铜器的合金材质以铅锡青铜为主,兼有少量含铅的锡青铜,锡含量均较为适中,与同期郑州、安阳等地青铜容器的材质规律一致。大康留尊、轩辕庄斝等部分器物含银量较高。部分器物经过补铸,补铸材料包括红铜、低锡青铜及含砷、银的铅锡青铜等,材质较为杂乱。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形成期是距今4500至4000年的龙山时代,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1600余年,转变时期指青铜器逐步被铁器取代的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器不仅数量大减,且由原来的礼乐兵器及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重要场合使用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用具。云南的青铜文化始于滇东北地区,兴盛于滇西地区,完成于滇中地区。目前考古学的研究一般把云南青铜文化划分为5个类型即:滇池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